遙遠地球之歌

遙遠地球之歌

公元1967年,人類經過反覆計算,發現要不了兩千年,太陽就會變成超新星爆發,地球即將毀滅。在這最後的時刻,有人絕望,有人痛哭,有人放浪形骸,但更多的人將全世界的力量凝聚到一起,試圖移民銀河系,或者,至少將人類的基因和文明傳播到宇宙中,這樣,人類才不至於白白在宇宙中存在過。

地球最終還是毀滅了,但在此之前,她至少產生了兩種不同的移民:一種是用播種船運送基因到異星,在異星上土生土長的地球人後代,他們沒有歷史,不考慮未來,無憂無慮;另一種則是通過人體冷凍技術保存了肉體的地球人,他們眼睜睜地看著地球在眼前灰飛煙滅,內心焦慮,充滿沉重的使命感。

而現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群在小小的薩拉薩星上相遇了……

本書一直被阿瑟·克拉克本人視作自己的最高傑作,他以輕鬆詼諧的筆調,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情節設定,構築了一個地球毀滅之後的人類世界。

基本介紹

  • 書名:遙遠地球之歌
  • 作者:[英]阿瑟·克拉克
  • 原版名稱:The Songs of Distant Earth
  • 譯者:高天羽
  • ISBN:9787539955681
  • 頁數:248
  • 定價:29.90元
  •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5-15
  • 裝幀:平裝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媒體評論,作品文摘,

基本信息

作者:[英]阿瑟·克拉克
遙遠地球之歌
原著名:The Songs of Distant Earth
譯者:高天羽
出版年:2013-5-15
頁數:248
定價:29.90
裝幀:平裝
叢書:阿瑟克拉克經典科幻小說

內容簡介

小說中,融入了他對科學與未來、人類個體與社會、哲學與宗教、生與死、愛情與背叛的深深思考,更探討了人類哲學的終極問題——我們為什麼活著?我們活著又該做什麼?

作者簡介

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1917~2008)
英國科幻作家,後移居斯里蘭卡。與海因萊因、阿西莫夫一起被並稱為“20世紀三大最偉大科幻小說家”。克拉克的作品以詳實精準的科技描述著稱,真實可信,毫無虛假之感,並運用其哲學的思考方式,探求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
阿瑟·克拉克有軍隊服役的背景,參加過二戰,擔任空軍雷達技師,退役後獲得了數學和物理學的學士學位,自1950年開始創作科幻作品。在作品中,他探索了人類與人類技術所能達到的極限,他針對太空技術做出的許多預測都一一成為現實,因此也被稱為我們時代最偉大的太空預言家。他曾經預言過人體冷凍、大腦記憶備份、全球通訊衛星、地震預防預測等尖端技術,全球衛星的軌道正是因為他而被命名為“克拉克軌道”。
1986年,克拉克被美國科幻與幻想作家協會(SFWA)授予終生成就獎——大師獎(Grand Master Award)。

圖書目錄

作者的話
第一部 薩拉薩星 /1
·塔納鎮的海灘
·微小,且不帶電
·鎮委會
·警鐘響起
·驅車夜行
第二部 麥哲倫號 /23
·著陸
·末日的貴族
·追憶逝去的愛
·探訪超空間
第三部 南島 /39
·第一次接觸
·代表團
·傳人
·別動隊
·米蕾莎
·新地球村
·聚會
·層層下達
·美女珊珊
·牧歌
第四部 克拉肯山 /89
·科學院
·克拉肯山
·參觀製冰站
·檔案庫
·蠍子
·雪花升起
·歷史的鏡像
·沉沒的森林
·撒巴拉人
·克拉肯的孩子
第五部 慷慨號綜合徵 /135
·請願
·醫務室
·潮湧
· 艦載網路
·恢復
·吉力馬札羅
·酒後吐真言
·辯論
·雪山上的豹子
·交手
·枕邊對話
·倖存者
·審訊
第六部 海底森林 /181
·偵察球
·誘餌
·無論是哪個神……
第七部 如同火星飛騰 /195
·飛升
·決定
·珊瑚礁上的火光
第八部 遙遠地球之歌 /209
·冰盾
·聖物
·遙遠地球之歌
·黃金面具
·道別
·啟程
·海面之下
第九部 薩根二 /231
·時光的呼喚
附錄:地球年表 /233
關於本書
致謝

媒體評論

我所有的一切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
——《三體》作者劉慈欣
阿瑟·克拉克是太空時代真正的預言家。
——美國《紐約客》
嘆為觀止,扣人心弦,誘發人類對神秘未知的無限嚮往。
——美國《紐約時報》
阿瑟·克拉克是少有的擁有高瞻遠矚視野的作家……他是科幻小說界的巨人。
——美國《紐約客》

作品文摘

歷史的鏡像
摩西·卡爾多把存儲卡舉到燈下,凝神注視,仿佛能讀出裡面的內容似的。
“這東西對我永遠是個奇蹟,”他說,“居然能把一百萬本書捏在拇指和食指之間——不知道卡克斯頓和古登堡看了有何感想。”
“誰來著?”米蕾莎問。
“是兩個讓人類開始讀書的人。不過話說回來,聰明也不是沒有代價的。我有時會想到個有點可怕的念頭:某塊存儲卡里存放著絕頂重要的信息,比方說治療某種猖獗傳染病的方法,但信息的地址卻找不著了,它就在那幾十億個頁面里,可我們就是不知道是哪幾頁。想想看:解藥就在手掌里放著,但是死活找不著了,這該有多喪氣啊!”
“我看這不是問題,”船長的秘書瓊·勒羅耶在一旁說——勒羅耶是信息存儲和提取方面的專家,她參與了薩拉薩星和麥哲倫號之間的資料傳輸工作,“你總會記得關鍵字的,只要寫個搜尋程式,查看十億個頁面也就是幾秒鐘的事。”
卡爾多一聲嘆息:“你又何苦破壞我的噩夢呢?”接著他又露出了笑臉:“但你也未必知道關鍵字啊。你想想,有多少次是我們找到了需要的東西,才知道需要的是什麼的?”
“這隻說明你沒條理。”勒羅耶上尉答道。
米蕾莎聽著他們互相挖苦,不知道哪幾句該當真,哪幾句是玩笑。瓊和摩西並沒有刻意將她排除在對話之外,只是兩人的經歷和她迥然不同,有時候,聽他們說話就像在聽外語。
“總之,主索引已經完成,我們都知道了對方有些什麼,現在只要決定傳輸的內容就行了——這么說好像要傳的東西很少似的。等到我們相隔七十五光年的時候,傳起東西來可就不那么方便了,成本就更別提了。”
“說到這個,我想起一件事,”米蕾莎說,“本來該對你們保密的:上個星期,北島那邊來了個代表團,裡面有他們的科學院主席,還有幾個物理學家。”
“我猜猜他們來乾什麼——是為量子引擎?”
“正確。”
“他們什麼反應?”
“他們又驚又喜,因為沒想到我們真的有資料。當然了,他們已經複製了一份。”
“夠走運的,他們的確需要那資料。你可能還得提醒他們幾句:有人說過,量子引擎的真正目的可不是探索星空這種小事,總有一天,我們會用它產生的能量阻止宇宙塌縮成黑洞,然後開闢出一片新的宇宙。”
這番話把兩位聽者都震住了,現場一片沉默。瓊?勒羅耶趕緊打破僵局。
“當然,這屆政府是看不到了……我們還是接著幹活吧,睡覺前還有好幾兆位元組要弄呢。”
他們並沒有一味地工作。有幾次卡爾多覺得累了,就走出登入原點的圖書館,緩步走到藝廊,在計算機的指引下參觀母船(他從來不走同樣的路線,而是儘量到各處轉轉),要不就是到博物館去緬懷歷史。
博物館的地球展示廳外面總是排著長龍,參觀者多數是學生,也有父母帶著孩子去的。摩西?卡爾多地位特殊,不用排隊,有幾次插隊時他略感愧疚,但馬上就安慰自己說:薩拉薩星人有一輩子來享受這些從沒見過的風景,而他只有幾個月的時間重訪失落的家園了。
有時,他會和薩拉薩星人一起欣賞這些景色,他很難讓這些新朋友相信自己沒去過這些地方。他們眼前的一切都至少比他的時代早了八百年——殖民薩拉薩星的母船是在2751年離開地球的,他卻要到3541年才出生。然而有幾次,他還是吃驚地認出了眼前的景致,每到這個時候,記憶就會像洪水般席捲而來,將他徹底吞沒。
最詭異的是“街邊咖啡店”的場景,也是最讓他緬懷的。他每次都會在小桌邊坐下,在雨篷下喝點葡萄酒、喝點咖啡,看著熙熙攘攘的城市。只要不從桌邊起身,他就永遠無法分辨什麼是影像、什麼是現實。
地球上的大城市都被做成了縮影、恢復了生氣。羅馬、巴黎、倫敦、紐約,冬去春來,日夜更替,遊客、商人、學子、戀人,大家在他眼前各自忙碌。常有人意識到正在錄影,於是扭過頭來,衝著幾個世紀後的觀眾莞爾一笑。看到這一幕,沒有人能無動於衷。
還有些全息影像里一個人都沒有,連人類生產的東西都看不見,但是它們讓摩西?卡爾多再度領略了自然的雄奇:維多利亞瀑布的霧靄沉沉,大峽谷上空的一輪明月,喜馬拉雅山麓的皚皚白雪,南極大陸的陡峭冰岩。和城市的風光不同,這些景色在拍成影像之後又原樣保存了幾千年。它們在人類誕生前很久就已存在,最終卻都在他面前灰飛煙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