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嶺古道

遙嶺古道

遙嶺古道,位於平陽山門鎮西垟亭村至文成縣雙桂鄉桂東村城底自然村,呈西南至東北走向,為明清時期古道。

民國《平陽縣誌·地輿志》載:“穹嶺東為遙嶺。”“筆架尖山以東為遙嶺,嶺高百五十丈。”古道依山勢盤山蜿蜒而上,目前除了平文公路橫貫古道外,道路保存基本完整,全長約3公里,路寬0.7至1.2米,基本用不規整塊石鋪設,古道沿途現有50株古楓香樹和竹林等,景色宜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遙嶺古道
  • 起點:山門鎮西垟亭村
  • 終點:雙桂鄉桂東村
  • 長度:約3公里
歷史沿革,地名變遷,修建歷史,西垟亭,古道今昔,景觀景色,

歷史沿革

地名變遷

“穹嶺衝到天,遙嶺搖半年。”這是一句在平陽北港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句俗語,說得便是平陽西部山區兩條著名的山嶺。其中“遙嶺搖半年”說的便是曉坑西部曲折悠長的遙嶺古道。
遙嶺古道的最初名字是“餘姚嶺”,這從古道隘口處的嶺頭的重建餘姚嶺亭資助碑中可以得知。位於平陽和文成交界處的古道隘口處建有路亭,亭西北向與文成縣接壤,石壁內嵌有清嘉慶十三年(1808)重刻的餘姚嶺亭資助碑兩通,路亭另一側的路旁還立有光緒二十四年(1898)修嶺碑一通,三通碑均呈方形,為青石質地。
然而這條古道為何得名“餘姚嶺”,當地村民亦不知端倪,只能作出猜測,有的說這條嶺是寧波餘姚人修建的,但這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也有的說這條嶺最初是余姓和姚姓聯合修建的,究竟歷史真相如何,現已無從考證。

修建歷史

和“餘姚嶺”的得名由來一樣,遙嶺古道建於何時,現也同樣無從考證。從遙嶺嶺頭清嘉慶十三年(1808)重刻的石碑中,我們可以得知,這條古道在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曾重建,而從光緒二十四年(1898)修嶺碑中可以得知,這年重建的古道是從“嶺頭修至山下宮”。據筆者推測,遙嶺古道原先應該是當地山民走的羊腸小道,為便於出行,當地山民才紛紛出資出力,修建了這條石砌古道。
修建古道之後,村民還從遙嶺山腳至嶺頭建起了三座路亭,供路人歇息。據《南雁盪山志》記載:“半嶺亭,在遙嶺。瑞平亭,在遙嶺坳頭。”如今半嶺亭已經倒塌,而在嶺頭的瑞平亭因供奉陳八大王,在日久傾塌之後,最近已經由文成縣民間人士出資予以重修。

西垟亭

在遙嶺古道的山腳處,有一個村莊,名為西垟亭。據當地《錢氏宗譜》載,明萬曆元年(1573),錢氏祖先由青田縣南田(今屬文成)搬遷到曉坑東山下居住。到了清康熙二十年(1681),由於人口繁衍,錢氏部分後裔遷居於此,建房於溪坑西面的一片小平垟,取名西垟。後人在西垟上建一涼亭,稱為“西垟亭”,後遂以此為村莊名稱。過去西垟亭是十分熱鬧的,遙嶺古道來來往往的山民經過這裡時要歇腳休息,而“行販”和做小本生意的也都把售貨擔和小攤擺在西垟亭邊上,這種景觀一直維繫到搖嶺隧道通車之前。
據當地世代相傳,西垟這個地方最早也曾有過路亭,不過不是在現在這個位置,而是在如今的西垟亭北邊更靠近遙嶺的地方,稱為“高上亭”,據說是由當地的高家所建。關於高家,在當地還有一個傳說。
據說,西垟亭這個地方最早是由高家所居住,高家有三兄弟在朝廷為官,為了便於其三兄弟同時返鄉省親時官轎通行,當地還專門修了三條石頭路,俗稱“三條路門”,現遺址猶在,不過已改建成了水泥路。據說當年的高家雖然地處山區,但其妻子都娶自平原水網地區,高家為此專門在宅院前面挖了個湖,供內眷們划船娛樂解悶,並藉以排遣其思鄉之情。後來在一次地震中,後面的山崩塌下來,將高家宅院壓在山下,從此曾經顯赫一時的高家便在當地銷聲匿跡。當年的那個人工挖掘的湖泊也淤積成了水田,並在當地留下了“湖底”的小地名。因為“湖”“河”諧音,後來便寫成了“河底”。
當年的湖泊雖然淤積成了水田,但這塊面積近5畝的水田其實就是一片沼澤,一直到了30多年前,有些地方成人站下去如果不快速移動的話,還會慢慢陷到齊胸深。村民割稻插秧的時候,先要將一根大竹竿平放在水田中,然後人站在竹竿上,才不至於馬上被陷入其中。即便到了現在,雖然沼澤淤積的程度已經超過舊時,但有些地方如果站在停留較長,還是能慢慢陷到齊膝以上的。

古道今昔

在那交通不便,沒有公路的年代,曲折漫長的遙嶺古道承擔著溝通外界、輸送資源的重要作用。而隨著橫穿遙嶺古道並穿山而過的平文公路通車後,那種肩扛手提的現象就一去不復返了。遙嶺古道雖然已經失去了原有的交通要道的功能,但近些年來卻以紅楓古道的優美景色為越來越多的戶外愛好者所知曉。如今在平文公路上首的遙嶺古道邊上,有一塊巨岩,上面便鐫刻有“餘姚嶺紅楓古道”七個大字。
遙嶺古道
據老人回憶,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遙嶺古道邊上楓樹的數量很多,而且基本上都是百年古楓。盛夏,古道兩旁楓樹遮天蔽日;深秋,沿途丹楓如詩如畫。到了1958年荒唐的“大辦鋼鐵”時期,村民上山砍伐楓樹,在遙嶺古道邊上就地挖坑燒柴炭,可憐百年古樹名木,旦夕之間,竟遭此橫禍。幸運的是,當時組織伐樹燒炭者頭腦還沒發燒過度,只是間隔性地砍伐掉部分楓樹,使大部分楓樹得以逃過劫難。到了20世紀70年代,曉坑鄉政府的辦公樓遭到火災要重建,當地鄉政府又遣人上山伐樹,又有3株百年古楓不幸罹難。如今,遙嶺古道上的楓樹都已經受到保護,再也不會受到破壞了。

景觀景色

遙嶺古道的魅力在於深秋。暮秋初冬時節,萬物蕭索之際,遙嶺古道兩側卻因有紅楓的點綴而顯得生機勃勃。只見楓葉相繼變紅,燦爛如花,火紅似霞。從高處俯瞰古道,只見一片綠色當中凸現出一條曲曲折折長達數里的紅楓林道,可謂是古道與紅楓相映,霜葉共陽光一色了。站在古道中,放眼望去,那綿延不絕的紅葉令人無限神往,只見那微黃的、淺紅的、深紅的、紅中帶黃的、黃中透紅的楓葉,五光十色,在金色陽光的映照下,宛如千萬隻五彩斑斕的蝴蝶在枝頭翩翩起舞,再加上藍天、白雲的映襯,更加絢麗多姿。陽光透射楓葉,投下斑駁的光影。行走在紅楓古道中,腳下堆積的楓葉發出沙沙的聲音,真是恍如天籟。遊人到此,又怎么能不為這“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美麗景色而沉醉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