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波利之戰(達達尼爾海峽戰役)

加里波利之戰

達達尼爾海峽戰役一般指本詞條

加里波利之戰(英文:Battle of Gallipoli),又稱達達尼爾戰役(Dardanelles Campaign),在土耳其此戰稱為恰納卡萊之戰土耳其語:Çanakkale Savaşlari)。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土耳其加里波利(Gelibolu)半島進行的一場戰役。它始於一個英國法國聯盟的海軍行動,目的是強行闖入達達尼爾海峽,打通博斯普魯斯海峽,然後占領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堡

在此次登入戰中,協約國方面先後有50萬士兵遠渡重洋來到加里波利半島。近十一個月的戰鬥後,協約軍44,072戰死,97,037負傷。這場戰役是一戰中最著名的戰役之一,也是至當時最大的一次海上登入作戰。澳大利亞與紐西蘭設澳新軍團節紀念4月25日登入日期。

基本介紹

  • 名稱:加里波利之戰(英文:Battle of Gallipoli)
  • 地點:加里波利半島
  • 時間:1915年2月19日 - 1916年1月9日
  • 參戰方:英國,奧斯曼帝國
  • 結果奧斯曼帝國勝利
  • 參戰方兵力:英國14個師
    奧斯曼帝國14個師
  • 傷亡情況:協約軍:44,072戰死,97,037負傷
    鄂圖曼帝國:86,692戰死,164,617負傷
  • 主要指揮官伊恩·漢密爾頓桑德斯凱末爾
序幕,海戰,陸戰,登入,僵持,8月進攻,撤退,傷亡,紀念,

序幕

在1914年的馬恩河戰役之後,協約國和同盟國在法國北方和比利時一角的戰線上陷入了僵持狀態。法國大臣推薦採取“外圍戰略”的辦法打破僵局。
1914年11月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邱吉爾提出憑藉英國海軍的實力打開達達尼爾海峽登入,然後在加里波利登入,直取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把土耳其逐出戰爭。一方面又減輕俄羅斯高加索山戰線的壓力。得到君士坦丁堡控制的金角海就可直通黑海,支援血戰的俄國軍隊。並且,希望藉此開闢南線,攻打奧匈帝國。此構想,在戰略上固然相當高明,但實行起來卻搞得一團糟。
1915年1月2日英國政府接受了尼古拉二世的請求,決定在達達尼爾海峽展開一條新戰線。
這場戰役是一戰中最著名的戰役之一,也是至當時最大的一次海上登入作戰。澳大利亞與紐西蘭設澳新軍團節紀念4月25日登入日期。

海戰

英法兩國投入戰役的總計有62艘戰艦,以及大量輔助船隻,並指定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司令薩克維爾·卡登(Sackville Carden)上將負責指揮這次戰役。艦隊從2月19日開始炮轟達達尼爾海峽。
加里波利之戰地形圖加里波利之戰地形圖
1915年3月18日,16艘軍艦企圖強行闖入狹窄的海峽通道, 4艘軍艦觸發水雷,艦隻慌忙撤退。
在陸地上,土耳其軍隊在遭受突然襲擊的情況下,紛紛丟棄陣地向內陸退卻,英國突擊部隊在沒有遇到抵抗的情況下率先衝上海岸。至此,德國軍事顧問奧托·馮·贊德爾斯(Otto Liman von Sanders)已洞悉對方計畫中的加里波利登入戰,火速調動軍隊至戰區。土耳其軍隊掘壕堅守,依據半島複雜的地形建立了強大的防禦體系,又在該地集結炮兵部隊。
在英法軍隊準備擴大戰果時,隱蔽在陣地中的土耳其士兵一起開火,把正在攀登懸崖的英軍也打了個措手不及。
1915年3月3日,聯軍的首輪登入行動宣告失敗,卡登上將也被當作傷員送回英國。

陸戰

盟軍發現單純依靠海軍無法奪取海峽之後,判斷一定要以陸軍占領加里波利,才可得到達達尼爾海峽控制權。協約國在埃及和希臘群島倉促中集結了一支遠征軍,七萬八千名來自英國、紐西蘭、澳大利亞、印度和法國的士兵陸續抵達戰區。其主力由當時在埃及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軍隊組成,即“澳新軍團”(ANZAC)。英國兵部大臣赫瑞修·基欽納(Horatio Kitchener)命有“詩人將軍”之稱的英國陸軍上將伊恩·漢密爾頓(Ian Hamilton)負責指揮這次戰役。
與其對陣的是由馮·贊德爾斯率領的土耳其新編第五集團軍,有八萬四千人。當協約國遠征軍抵達時,兵力已被對方超過,土軍居高臨下,火力又占壓倒優勢。

登入

根據計畫,英軍和澳新軍團在同一天,分別從兩個不同登入點上岸,英國軍隊從海麗絲岬(Cape Helles)登入。在英國登入之前,澳新軍團先在更北面靠近伽巴帖培(Gaba Tepe)的海灘登入。
1915年4月25日夜,在掩護艦隊實施炮火準備後,協約國部隊同時展開登入行動。由於澳新軍團士兵大多沒有接受過夜間登入訓練,再加上對半島地形一無所知,錯誤地登入在目標以北的一個無名小灣(今澳新軍團灣)。同一天,英國和印度部隊在海麗絲岬遭到土耳其猛烈火力攻擊。法軍在海峽對面,達達尼爾亞洲一邊登入,但第二天撤退加入英軍。雖然建立了灘頭陣地,登入軍根本就無法把部隊有效展開,實際上陷入了不穩固的、難以防守的立足點。
土耳其軍隊在穆斯塔法·凱末爾上校(後來“土耳其之父”阿塔土克)的指揮下,隨即進行了猛烈的還擊。經過一夜的混戰,雙方死傷慘重,已登入的1.6萬名澳新軍團士兵在土耳其軍隊炮火的壓制下,被困在臨時掩體中動彈不得,接下來的幾天,雙方陷入了僵持的局面。

僵持

1915年5月1日,土耳其軍隊大舉反攻協約國部隊最南面的一個登入場。在戰鬥中,英國戰列艦歌利亞號(HMS Goliath)、凱旋號(HMS Triumph)和威嚴號(HMS Majestic)相繼被擊沉。結果英國撤離了大批艦隻,這樣一來,登入部隊便失去了海軍的支援,也失去了火力優勢。
1915年5月6日至8日,協約軍向克里希亞(Krithia)進攻,死傷慘重,最終失敗。19日土耳其沿著整個澳新軍團前線發起反攻。士兵在一連串自殺式衝鋒中戰死。澳新軍團無法占領預定的山頭目標,他們被困守在一條從海灘到前沿不過400米的單薄的陣地上。
隨著夏季的來臨,上坡上遍地屍體,帶來痢疾、腹瀉和腸熱等疾病。半島上的澳新軍團士兵因氣候不適導致非戰鬥減員持續增加。但協約國為了贏得此次行動的勝利,又調配了3個師的英軍前往半島。
與此同時,馮·贊德爾斯也在拚命集結土耳其軍隊,準備迎接新一輪的進攻。

8月進攻

1915年8月6日,新一輪的登入戰在澳新軍團登入場西北面的蘇弗拉灣(Suvla Bay)拉開。配合這個計畫的兩場戰鬥在獨松(Lone Pine)和尼克山谷(The Nek)展開。這次行動由英國陸軍資深將領弗雷德里克·斯托普福德(Frederick Stopford)將軍指揮,由於土耳其人在蘇弗拉灣的防守比較薄弱,英軍在登入時未遇到太多抵抗。可惜的是部隊上岸後未能及時擴大登入場、鞏固灘頭陣地和向內陸推進占領制高點,寶貴的戰機再次被錯過了。馮·贊德爾斯緊急從其他防線抽調了近2萬土耳其軍隊抵達蘇弗拉灣,搶先在薩里巴依爾山脊設定了一道臨時防線。凱末爾親自領土軍成功遏制了協約國軍隊前進的步伐。
9月,戰事又開始陷入僵局。

撤退

1915年9月,漢密爾頓被召回並被解除了指揮權,察爾斯·門羅(Charles Monro)將軍接替了他,但協約國軍隊的傷亡人數仍與日俱增。初冬寒冷,許多兵士患病,嚴重凍傷迅速在部隊中蔓延,超過16,000人凍傷,有人甚至凍死。
1915年11月23日,國防大臣基欽納視察戰場後,不得不下令按階段撤退。9萬軍人秘密撤離加里波利,而土耳其人完全沒有發覺。整個戰役中,撤退是最成功的行動,傷亡不到10人。《福斯報》軍事記者發出的通訊寫道:只要戰爭不息,蘇弗拉灣和澳新軍的撤退,將在所有戰略家眼中,成為前所未有的傑作。
1916年1月9日,當最後一名澳新軍團士兵離開海灘後,這次一戰中最大的登入戰也就正式宣告徹底失敗。
史學家分析此次作戰,計畫疏漏,指揮不當,配合不力,導致傷亡慘重。其中,失敗很大原因歸咎於指揮者的優柔寡斷,正如一名英國歷史學家所言:“這是一個正確、大膽而有遠見的計畫,但卻被在執行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英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錯誤給斷送了。”

傷亡

協約軍:44,072戰死,97,037負傷
英國:21,255戰死,52,230負傷
法國:約10,000戰死,約17,000負傷
澳大利亞:8,709戰死,19,441 負傷
紐西蘭:2,701戰死,4,852負傷
印度:1,358戰死,3,421負傷
紐芬蘭:49戰死,63負傷
鄂圖曼帝國:86,692戰死,164,617負傷

紀念

土耳其政府建立加里波利半島國立歷史公園紀念加里波利之戰而死的50萬士兵。公園裡建有紀念館、紀念碑和墓地。
今天,加里波利半島昔日戰場,許多已經變成了農場。惟獨澳新軍團灣模樣基本沒變,成為了土耳其旅遊景點。
加里波利之戰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想像中,代表了兩國的國家特徵:英勇頑強和隊友情誼(mateship)。因此4月25日,澳新軍團登入的日子,被定為澳新軍團日,為紀念加里波利之戰犧牲的聯合軍團將士。
今天,澳新軍團節已成為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