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蓬橋

達蓬橋

達蓬橋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鄉梁式石橋,位於慈谿市三北鎮達蓬村,東西橫跨門前河。該橋整體採用條石構築,三板二欄,兩邊各六級踏階,全長6米,面寬3米,結構堅固,形態樸實。橋欄左右各設兩個方形望柱,外側刻“達蓬橋”三個大字

基本介紹

  • 名稱::達蓬橋
  • 類型::梁式石橋
  • 所在地::慈谿市三北鎮達蓬村
  • 建造時間::宣統元年
  • 跨度::6米
達蓬橋上外側字,落款刻“宣統元年八月重修”、“宣統己酉桂月榖旦重修”小字。橋門柱有鋪首含環,南聯刻:“中流窖水三千丈,上達蓬山幾萬重”;北聯刻:“受書誼訪留侯跡,題柱愧無司馬才”。南聯以自然景觀為題,生動地描述了達蓬橋周圍的山水風光;北聯用歷史人物引導,表達了作者受書撰聯時的思想情感。可謂字如珠璣,妙趣聯璧。據1983年文物普查座談採訪得知,橋聯出自“三北第一才子”洪允祥之手。全貌
達蓬橋始建何時,志書無載。據孫氏老人所傳,由“孫家太婆”建造。1982年文物普查時,孫氏祠堂內發現一方與建祠同期的清乾隆四十九年“燕翼堂女祠碑”,孫氏宗祠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與《鎮海縣誌》記載相符,說明達蓬橋建造與明代橫河孫家境曾培養“三尚書一御史”的孫陞之妻楊文麗關係不大,“孫家太婆”當另有其人。也有學者認為,橋聯刻“受書誼訪留侯跡”,以留侯張良推理“子房張良與君房徐福是墨家八代弟子外放靈子,這些外放靈子除子房張良外,余皆為東渡遠航的主角”,並進一步推斷“為紀念達蓬山徐福到達蓬萊,便取名達蓬橋”。據調查,達蓬、窖湖一帶留有侯廟不少,如漢桓侯張飛廟、漢剛侯黃忠廟等,唯獨不見張良廟。因為詩作題聯中借古喻今的現象不足為鮮,此聯也就不能確定橋是否與張良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踏道  達蓬橋清代位於鎮海西緒鄉“四都一圖”境內,閱民國《鎮海縣誌》,西緒境內有記載的橋樑多達八十餘座,卻始終找不到達蓬橋,原因何在?莫非此橋當初簡陋,名聲不顯,志書遺漏?或許此橋另有其名,重修時改稱達蓬?惜證據不足,不能妄下斷論。但是,達蓬橋與滔滔窖湖水接鄰,以巍巍達蓬山得名,景色怡人,橋門柱又有近現代名家洪允祥撰聯,寓意深刻,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於一體,已成為達蓬山景區的重要點綴。特別是在這個風景名勝區內,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的傳統石橋已經極為罕見,所以保護達蓬橋就顯得尤為必要。2003年12月,慈谿市人民政府將達蓬橋公布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旁立標誌碑供人觀瞻。
踏道踏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