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達曼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197人
- 方言:藏語
吉隆鎮達曼村,是騎兵的後裔,加入中國國籍,小鎮長遠規劃,
吉隆鎮達曼村
中新社日喀則12月7日電 題:“東方吉普賽”達曼人的苦難與新生
是騎兵的後裔
達曼人沒有大篷車,但因為曾經的顛沛流離,被稱為“東方吉普賽”。巴桑從未體驗過祖輩們的漂泊生活,她從1996年出生時起便生活在吉隆,只是從老人的口中得知達曼人曾經生活不易。
吉普賽人曾以鐵匠為業,達曼人也曾以打鐵為生。在200多年漫長的歲月中,“騎兵的後裔”們因為沒有國籍,一直沒有土地和住房,只能依靠打鐵和幫人乾農活艱難過活,“鐵匠”一度成為達曼人的代稱。舊時,“鐵匠”地位低下,往往不被人接受,無法融入當地社會,即使辛勤勞動,也只能換回口糧,更談不上接受教育。
加入中國國籍
“我爺爺奶奶就出生並住在吉隆鎮,我知道自己有外國血緣,但具體哪個國家我並不知道。”已經60多歲的雲丹老人說,即使他的爺爺奶奶也說不清達曼人是何時開始在吉隆長期生活的了。
“村里最流行的說法是,達曼人在先輩的時候是來自尼泊爾的,最初應該只有三四個人,但慢慢在吉隆鎮定居、繁衍,後來隨人口增長,生活狀況越發窘迫。”達曼村委會書記旺堆說,已有六七代達曼人長期在吉隆鎮生活。
因為人數太少,且流動性強、居住分散,達曼人對自己族群的歷史缺乏記載,只保存著一些模糊記憶。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結束了跨國漂泊生活,因為依然沒有國籍,沒有身份,達曼人此前在吉隆的生活狀況堪稱艱難。
從結束“苦難”到迎接“新生”,命運的轉變出現在2003年——達曼人正式加入中國國籍。2005年,巴桑9歲,有了人生中第一個家。中國政府投資147萬元人民幣修建了達曼新村,所有達曼人統一入住。
小鎮長遠規劃
巴桑也走進了學校,成為達曼人第一代“知識分子”,如今她已高中畢業。今年12月1日,中尼吉隆口岸正式擴大開放,打造國際旅遊小鎮成為當地政府的長遠規劃,會跳印度舞、尼泊爾舞、西藏鍋莊舞的巴桑說,鎮裡要成立文藝隊,她打算去試試。
巴桑的父親依然在打鐵,不過現在,村里建立了合作社,鐵匠接受專業培訓,不僅能打造更多的金屬器具,且有政府統一收購。
巴桑家裡還有了土地和大棚,種上蔬菜瓜果,一年能收入數千元,加上一年每人上千元的邊民補貼,達曼人的生活讓不少本地人也開始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