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斡爾族民歌(達斡爾扎恩達勒),主要流傳於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達斡爾族民歌(達斡爾扎恩達勒)歷史悠久,多表現歷史事件、生產生活狀況、民族英雄事跡和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等,可分為抒情和敘事兩大類,包括牧歌、獵歌、漁歌、祝酒歌、情歌、婚禮歌、放排歌、搖籃曲等形式。歌詞種類有歌詞和無歌詞兩種,無歌詞的扎恩達勒多是觸景生情,即興吟詠,詞句中一般只有“那—耶,呢—耶”的襯詞。其演唱包括獨唱和對唱兩種形式,而以一問一答的對歌形式居多。代表作品有《心上人》《德莫日根》《烏其根烏音》《孤兒苦》等。
2008年6月7日,達斡爾族民歌(達斡爾扎恩達勒)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Ⅱ-10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達斡爾族民歌(達斡爾扎恩達勒)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 項目編號:Ⅱ-108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歷史淵源,基本特徵,音樂特徵,演唱形式,歌詞特點,代表作品,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扎恩達勒是達斡爾族民歌的主要形式,主要流傳於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的尼爾基鎮、騰克鎮和阿爾拉鎮等地。達斡爾扎恩達勒產生於遙遠的年代,據史料記載,當時人們在生產勞動中面對大自然,深受感染,為抒發情感、消除疲勞、振作精神而唱出動人的曲調,由此形成達斡爾扎恩達勒。
基本特徵
音樂特徵
1、旋律旋法:達斡爾扎恩達勒旋律以級進和小跳為主,多以五聲音階波浪形形式進行,有時有四、五度跳進,較少有大的起伏,曲調自然流暢、平穩。(如《大蔥的綠》)
2、節奏節拍:達斡爾扎恩達勒以二拍子、四拍子、六拍子居多,節奏相對規整、對稱,少部分歌曲使用變換拍子和混合拍子。在樂句中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結合使用相對較多,附點節奏和切分節奏的使用也比較多,歌曲中常會出現長音,多用在表現遼闊草原、廣闊大地。
3、調式調性:達斡爾扎恩達勒多是五聲音階,六聲音階和七聲音階較少。以徵調式居多,再是宮調式和商調式,角調式較少。
4、曲體結構:達斡爾扎恩達勒的曲體結構比較簡單,多為單樂段,以對稱的兩樂句居多。多樂段也基本都是由相同樂句構成。達斡爾族民歌也有一些由非方整性樂段構成,如一些三五句組成的一首歌曲。
演唱形式
達斡爾扎恩達勒演唱形式有獨唱和對唱兩種,歌詞的內容以歌唱勞動生產、生活情趣、愛情婚姻為主,有時可以即興填詞。反映生產勞動的扎恩達勒主要是達斡爾人在野外生產勞動時所唱的歌曲,所以這一類的歌曲在扎恩達勒的歌曲中占多數,如《砍柴的人兒喜洋洋》《采“昆米勒”》《放排歌》等。
1、反映生活:達斡爾扎恩達勒中反映達斡爾族人生活的民歌也有較多,其中有反映舊社會婦女在婆家受欺凌、思念家鄉想念親人的民歌,如《登山望娘家》《孤獨的鴻雁》《女人好似籠中鳥》等。
2、反映愛情:達斡爾扎恩達勒愛情是個恆久的主題,無論在什麼年代,無論在什麼樣的生產生活環境下,都會有它存在的空間,達斡爾扎恩達勒中反映愛情的民歌也有較多,如《心上人》《想情哥》《我永遠不會變心》等。
3、反映英雄與鬥爭:扎恩達勒達斡爾族是一個英雄的民族,達斡爾族人世世代代都和壓迫自己的惡勢力作鬥爭,他們反抗地主的壓迫、反抗軍閥的統治、反抗沙俄的入侵。反映達斡爾族人鬥爭的扎恩達勒民歌有《紹郎與岱夫》《起義歌》《受苦受難的人》等。
歌詞特點
達斡爾扎恩達勒分為無詞扎恩達勒和有詞扎恩達勒兩類。無詞的扎恩達勒通常用襯詞“訥耶,尼耶”貫穿全曲。有歌詞的扎恩達勒,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詞曲不變,第二類是即興填詞。
歌詞內容大多都是在野外勞動過程中的景象,其中多是描寫水、花、草、樹、飛禽、走獸的歌。
1、句與句之間的押韻達斡爾族扎恩達勒民歌段與段之間的歌詞都是押韻的,如《飛禽的歌》歌詞:“杏樹發芽好看,天鵝飛起最好看;柳樹發芽好看,鴿子飛起來最好看……”第一段第一句開頭的歌詞是杏樹,第二句開頭的歌詞是天鵝,第二段第一句開頭是柳樹,第二句的開頭是鴿子,天鵝達斡爾語讀“telele”,鴿子達斡爾語讀“tuteye”,天鵝和鴿子在達斡爾語中都是拼音“t”開頭,所以在達斡爾語中兩段歌詞是押韻的。此民歌為八段,每一段都是描寫一種樹和一種飛禽,其中每段飛禽的達斡爾語發音都是押韻的。
2、描寫大自然的景色由於達斡爾族祖先是生活在山裡靠山與水吃飯的,所以達斡爾族扎恩達勒民歌是離不開大自然的,如扎恩達勒民歌《春天來了》《采菜歌》《嫩江好春光》等。
代表作品
達斡爾族民歌(達斡爾扎恩達勒)代表作品有《心上人》《德莫日根》《烏其根烏音》《孤兒苦》《砍柴的人兒喜洋洋》《采“昆米勒”》《放排歌》《登山望娘家》《孤獨的鴻雁》《女人好似籠中鳥》《想情哥》《我永遠不會變心》《何日我們才能見面》《忠實的心吶想念你》《怎能比得上你》《等你來》《寶貝兒子》《春回大地》《迎面吹來的風》《成親的話記心上》《阿拉騰彩花》《問答歌》《朋友你從哪裡來》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由於達斡爾族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口耳相傳就成為主要的傳遞和延續方式,扎恩達勒文化傳承人猶如一座儲藏豐富文化的大型博物館,成為寶貴的民間文化資源。達斡爾扎恩達勒是古老達斡爾民間音樂的遺存,在達斡爾族傳統民間音樂、歷史文化、地方風俗等的研究中起著重要作用。
達斡爾扎恩達勒不僅是達斡爾族一種歌唱形式,更是繼承、傳承民族文化的載體,“抹黑節“是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的一個平台,通過這個平台展現達斡爾族的扎恩達勒,讓更多人去了解、研究、保護達斡爾扎恩達勒,進而讓更多人認識達斡爾族,探究達斡爾族的風俗習慣、文化背景、歷史根源等。
傳承狀況
隨著社會的發展,達斡爾扎恩達勒生存和發展的社會基礎發生了變化,人們對現存的民間藝術態度冷漠,導致達斡爾扎恩達勒後繼無人。由於達斡爾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達斡爾族聚居地的達斡爾人母語掌握比例日趨降低。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達斡爾扎恩達勒的傳承只能依靠口耳相傳,因此與母語傳承一樣掌握達斡爾扎恩達勒演唱技巧的人也越來越少。達斡爾扎恩達勒的保護、傳承面臨諸多難題,瀕危現狀亟待解決。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文化館獲得達斡爾族民歌(達斡爾扎恩達勒)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達斡爾族民歌(達斡爾扎恩達勒)項目保護單位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文化館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文化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社會影響
表演活動
2019年4月19日,來自全國各地的200餘位達斡爾族同胞組成15支演出隊齊聚北京在中國音樂學院國音堂舉辦了“第二屆全國達斡爾民間歌舞藝術展演”,展示了具有達斡爾族各地區域特色的扎恩達勒民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