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斡爾族傳統體育

達斡爾族傳統體育是伴隨著達斡爾族民眾生產與生活實踐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民族體育文化形態。它的延續與發展,與達斡爾族的語言習俗、歲時節日、生活習慣、倫理道德、宗教信仰、行為準則、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思想意識、心態感情等聯繫在一起。既是達斡爾族民眾表達信任、交情、和諧、互惠等人際交誼的一種平台,更是中華傳統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達斡爾族傳統體育
達斡爾族概況,達斡爾族歷史,達斡爾族傳統體育,代表性體育項目,摔 跤,頸 力,擲 坑,薩 克,

達斡爾族概況

達斡爾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布特哈旗、阿榮旗及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富拉爾基區、龍江縣、富裕縣、嫩江縣、愛輝縣等;少數居住在新疆塔城縣。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達斡爾族人口為132394人。達斡爾族使用達斡爾語,無本民族文字,主要使用漢文,少數人兼用滿文、蒙古文和哈薩克文。

達斡爾族歷史

“達斡爾”是本民族自稱,意為“耕耘者”,最早見於元末明初。此後,在我國史籍中常以“達呼爾”“達古里”“達呼里”“達古爾”“達糊里”“達胡爾”等音譯寫法。明末稱“達奇鄂爾”,達斡爾人最早居住於黑龍江上中游地區,即西起石勒喀河流域,東至黑龍江支流精奇里江和牛滿江,北抵外興安嶺,南至大小興安嶺的廣闊地區。清天聰年間,為“索倫部”之一部。達斡爾又稱薩哈爾察部。《清聖祖實錄》記載為“打虎兒”。儘管有不同音譯寫法,指的都是達斡爾這一族稱。
關於達斡爾族的族源,多數學者主張其為契丹後裔。其主要論據是契丹族的歷史變遷與達斡爾族的歷史傳說相吻合。契丹語與達斡爾語有很多相同辭彙。其生產生活方式較為接近。習俗方面也有許多共同之處,如鑿冰捕魚、放鷹捕獵等。

達斡爾族傳統體育

達斡爾族是勤勞、勇敢、智慧的北方少數民族,悠久的農牧漁獵生活,造就和形成了獨特的民間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其中,射箭、摔跤、頸力、波依闊、賽馬、擲坑、滑雪和薩克等,是達斡爾族民間較具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

代表性體育項目

摔 跤

摔跤,是達斡爾人的一項古老的傳統活動。這一活動主要在男子中盛行,是達斡爾民間逢年過節不可缺少的體育娛樂活動。
達斡爾族摔跤有“拽腰帶”和“薅肩頭”兩種。“拽腰帶”是以雙方拽住腰帶後開始;而“薅肩頭”則是揪住彼此肩頭衣服摔跤。兩種摔跤形式均有勾、絆、背、晃、旋、踢、抬等多種技術動作,最終以倒地者為敗。獲得勝利的摔跤能手被稱為“大力士”。

頸 力

頸力,是一項以比試頸部力量為特點的較力形式。這項活動在達斡爾民間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清代年間,就有年滿15歲的達斡爾族男青年定期參加軍事訓練的規定,而在練兵習武的項目中,就包括有頸力比賽的活動。這一項目後來留傳下來,逐漸演變為達斡爾族人民酷愛的一種類似拔河的傳統活動。
在達斡爾聚居區,無論是學校的操場上,還是村屯的場院中,甚至放學回家的路上,都可以看到青少年較量頸力的情景。
每年除夕之夜,在達斡爾人居住的草房中,人們坐在熱炕一端,一邊喝著節日的美酒,一邊興高彩烈地觀看少年“布庫”(達斡爾語,意為大力士)進行頸力比賽。
頸力比賽的方法是這樣的,參賽的兩人相對端坐地上,伸直雙腿,雙腳相蹬,各自雙手叉腰或放在雙膝上,用布帶作環,將兩頭套在彼此的脖頸上。隨著裁判員一聲令下,各人用脖頸使勁,爭拉對方。如果一方被拉得臀部離開原地,或者曲膝歪倒,或者布帶中心線編向對方,則被判為輸方。這種活動有助於對腿筋和頸力的鍛鍊。

擲 坑

擲坑,是達斡爾族民間流行的一類投擲活動,來源於早期的狩獵生產實踐。比賽具體形式為:在相距13米遠的兩頭,各挖一個直徑12厘米寬,14厘米深的圓坑。參加者三至六人,各持“撇子”(鉛砣)從一頭的坑邊依次投向另一頭的坑中,投進者為勝,其他人則以離坑遠近排名次。

薩 克

薩克,為達斡爾語,是“嘎拉哈”的意思,也就是鹿或羊的踝骨。這是達斡爾族中婦女、兒童進行的一類體育活動。
達斡爾族民間,薩克活動有著不同的形式。一種是先把“薩克”擺在地上,然後從十幾步遠的地方用箭射或用其它東西向“薩克”投擲,而射中或擲中者為獲勝方;另一種是用手彈著遊戲;還有一種為往上拋一個“薩克”,在其落下之前將其它“薩克”全部“劃拉”在手裡,如此反覆拋接,並計算得分。如果是幾個人同玩,以得分多者獲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