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鳳蝶

達摩鳳蝶

達摩鳳蝶(Papilio demoleus Linnaeus蝴蝶)以其絢麗的花紋,五彩繽紛的色彩以及其動人的舞姿給人與美的享受。它們除了出現在油畫、硬幣、郵票、攝影作品、紡織品等藝術作品中以及詩歌等文學作品中外,其標本還被用來製作成各種工藝品。在透明容器, 如玻璃 (有機玻璃) 盤中放入整體的蝴蝶標本, 整理成各種生態狀, 再配以花草樹葉, 封好後即成為各式各樣的工藝品。也有的將蝴蝶包埋在透明的琥珀等介質中製成工藝品,或者通過壓膜製成各種賀年片、頭花、耳墜等工藝品。達摩鳳蝶是觀賞蝴蝶的佼佼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達摩鳳蝶
  • 拉丁學名:PapiliodemoleusLinnaeus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昆蟲綱 Insecta
  • :鱗翅目 Lepidoptera
  • 亞目:錘角亞目 Rhopalocera
  • :鳳蝶總科 Papilionoidea鳳蝶科 Papilionidae
  • 亞科:鳳蝶亞科 Papilioninae
  • :鳳蝶族 Papilionini
  • :鳳蝶屬 Papilio
  • 亞屬:碧鳳蝶亞屬 Princeps
  • :達摩鳳蝶 Papilio demoleus
  • 分布區域:湖北、浙江、雲南、貴州、四川、海南、廣東、福建、台灣等
概述,形態特徵,成蟲,卵,幼蟲,蛹,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生長繁殖,主要危害,防治方法,農業防治,生物防治,藥劑防治,

概述

達摩鳳蝶(學名:Papilio demoleus,又名達摩翠鳳蝶無尾鳳蝶,台灣又叫作花鳳蝶), 是一種常見的分布廣泛的鳳蝶。與其他鳳蝶不同的是,這個物種沒有突出的尾部。該物種和另一個類似的物種非洲達摩鳳蝶一起被稱為“死亡之蝶”。該物種是害蟲和入侵物種,已從舊大陸的蔓延到加勒比和中美洲。
達摩鳳蝶

形態特徵

這種蝴蝶無尾,翼展為80-100毫米。背部顏色為黑色。前翅有大量不規則的黃色帶。這種蝴蝶翅膀上的還有不規則斑點。後翅上部有紅色斑點,周圍有藍邊。

成蟲

翅展80~95 mm,體側黃白色,體背黑色或黑褐色。翅黑色或棕黑色,前、後翅的斑紋除後翅前緣中斑及臀斑顏色不同外,其他斑紋都呈黃白色或棕黃色。前翅基區及亞基區有由許多細碎黃點組成的多條細橫紋,外緣及亞外緣有斑列,中區及中後區有許多排列不規則、大小不同的斑紋,亞頂角有1枚長斑,外緣波狀,波谷有黃點。後翅外緣及亞外緣區有斑列,中前區及亞基區大斑相連成寬橫帶,帶內側弧形,外側凹凸不齊;前緣中斑有藍色瞳斑,臀角具紅斑,外緣波狀,波谷有黃點。翅反面前翅除基部有放射形條紋,亞頂角內側有3~4枚黃褐色的斑外,其餘大致與正面相似。後翅基部多3枚淡黃色斑;中區呈杏黃色斑,比其他斑列增大而清楚;其他斑紋排列大致與正面相似。
達摩鳳蝶的正面和反面圖達摩鳳蝶的正面和反面圖

球形,黃色,將孵化時有黃褐色污斑。直徑約1.1mm。

幼蟲

1~4齡幼蟲鳥糞狀:頭部褐色,上有淡褐色雲狀斑;身體底色為黑色,胸部與7~9腹節的側面有白紋;2~5腹節的側面與背面形成“V”字形白帶。老熟幼蟲體呈綠色。後胸前緣及第1腹節後緣各有1條黃褐色的橫帶。第3、4腹節有1對褐色的斜帶,帶中有斑駁的紫色與白色細紋;第5腹節亞背部有1枚褐色小斑和2枚紫色小點,第6腹節亞背部有1枚紫色小點。氣門褐色,臭角基部橙黃色,末端橙紅色。

體色因所處環境不同而有綠色與褐色兩型。頭頂及中胸中央各有1對短突起,腹部略向兩側突出,第4~7腹節亞背部每側各有1個小瘤。體長約34mm。

生活習性

在幼蟲階段,吃柑橘等芸香科植物莖葉以維持生長。
廣州,成蟲於11月中旬產卵於柑橘嫩芽上,經7天孵化。幼蟲先食柑橘嫩葉,蟲體漸長,食量增大,老葉便可取食。幼蟲期26-30天。老熟幼蟲於11月下旬在枝間化蛹,蛹尾端固著於枝上,身體上部環系絲帶。蛹體與枝條作40度左右傾斜,觸動時則左右搖擺。蛹期25-45天,至1月中旬羽化為成蟲。第2代幼蟲,大多3月發現。以蛹越冬。

分布範圍

中國內主要分布於湖北江西浙江雲南貴州四川海南廣東廣西福建台灣
達摩鳳蝶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蝴蝶之一。分布地區包括阿曼、阿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達、伊朗、阿富汗西部也許包括東部、巴基斯坦西部、斯里蘭卡、印度、尼泊爾、緬甸、泰國、菲律賓、高棉、中國南部、日本(較少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澳大利亞、夏威夷、其他太平洋島嶼也有可能。
近年來,該蝴蝶在西半球蔓延到多米尼加共和國的伊斯帕尼奧拉島,之後到牙買加和波多黎各。多米尼加的蝴蝶來源於東南亞,但是物種如何抵達當地目前尚不清楚。

生長繁殖

一年發生多代,以蛹越冬。成蟲北部地區發生期為4~10月,南部地區全年出現。成蟲飛行快速,愛訪花,喜潮濕,常在水邊、池塘附近活動。卵期3~6天,幼蟲期14~21天,蛹期約14天。雌蟲將卵單獨產在寄主植物嫩葉及頂芽上,幼蟲常在寄主植物的向陰面活動,老熟幼蟲在寄主植物上及附近陰暗處化蛹。

主要危害

主要危害芸香科黃皮(Clausena lansium)、假黃皮(C.excavata)、食茱萸光葉花椒等植物。 幼蟲食芽、葉,初齡食成缺刻與孔洞,稍大常將葉片吃光,只殘留葉柄。苗木和幼樹受害較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人工捕捉幼蟲和蛹,及時減少蟲口發生基數。

生物防治

在達摩鳳蝶發生不嚴重的時期或地區,應避免使用化學農藥,以保護其寄生性無敵昆蟲,例如鳳蝶蛹期的天敵有: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puparumLinnaeus)和廣大腿小蜂(Brachymerislasus(Walker)),其寄生率達30%以上,對鳳蝶的發生、嚴重為害起到了明顯的抑制作用。

藥劑防治

化學防治應掌握在各代1~3齡幼蟲期,噴施20%殺滅菊酯乳油或25%滅幼脲Ⅲ號懸浮劑1500倍液,由於鳳蝶幼蟲抗藥性差,其防效可達到98%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