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認識加快蔬菜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蔬菜產業是我市農業發展的傳統產業,是農村經濟的優勢產業,也是農民增收的重點產業。發展蔬菜產業,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顯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我市加快了農業結構調整步伐,蔬菜種植面積逐步擴大,品種結構不斷最佳化,供給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但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原有蔬菜基地已無法滿足城鄉居民蔬菜供應,供需矛盾突出,價格波動較大,發展蔬菜產業已成為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豐富民眾“菜籃子”的迫切需要。同時,達州作為成渝經濟區塊的重要組成部分,毗鄰重慶,交通方便,大力發展蔬菜產業,把我市建設成為重慶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是全面融入重慶經濟的重要抓手。各級政府務必高度重視,進一步增強對加快蔬菜產業發展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把發展蔬菜產業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和促進農民增收,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作為最佳化農業結構調整、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舉措來抓。
二、蔬菜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
(一)總體思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大基地、大市場、大產業”的戰略思路,以融入重慶經濟圈為契機,以促進農民增收和保障市場供應為目的,以提高效益為核心,以科技進步為動力,著力推進蔬菜產業基地規模化、栽培設施化、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和市場信息化,將達州建設成為川東北重要的商品蔬菜基地和四川省特色蔬菜基地。
(二)目標任務。力爭通過5年努力,全面實現我市蔬菜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品種更加豐富、質量更加優良、總量滿足需求、周年供應均衡、外銷外調充足、調節保障有力的目標。到2015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達到150萬畝,蔬菜總量達到300萬噸,實現產值50億元,農民人均蔬菜收入1000元以上。建成專業商品蔬菜基地30萬畝,年產商品蔬菜100萬噸;強化蔬菜設施大棚建設,力爭大棚面積達到5萬畝;抓好蔬菜良種普及,力爭良種普及率達到95%以上;抓好外銷蔬菜生產,力爭外銷蔬菜總量達到20萬噸以上;抓好蔬菜加工,力爭蔬菜加工率達到25%以上、引進(培育)產值上億元蔬菜龍頭企業2家。
三、突出發展重點,打造優勢產業
(一)劃定常年保障菜地,推進蔬菜規模基地建設。根據《國務院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國發〔2010〕26號)、《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川府發〔2010〕34號)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蔬菜產業發展的意見》(川辦發〔2010〕77號)等檔案要求,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按照城市人口人均0.04畝地的標準在郊區確定菜地最低保有量,實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和更為嚴格的占補平衡及補償機制。由市政府組織農業、國土資源、發展改革、規劃建設等部門繪製菜地保護圖,劃定菜地保護區,建立檔案、設立標牌。達縣、通川區作為達州城區的主要蔬菜供應基地建立5萬畝常年保障性菜地,其餘縣(市)共建立5萬畝常年保障性菜地。達縣、通川區重點發展以鮮銷為主的早春菜、精細菜、速生菜、水生菜和名特優新蔬菜品種,充分利用設施農業實現周年均衡生產供應;大竹縣、渠縣、開江縣重點發展辣椒、瓜類、根菜類等耐儲運、高產且適合加工的原料菜和外銷時令蔬菜;宣漢縣、萬源市重點發展反季蔬菜和特色蔬菜,品種以葉菜類、甘藍類、豆類為主,彌補淡季蔬菜供應不足。對蔬菜基地集中連片種植面積達到1000畝以上的,由市政府驗收授牌命名為達州市“菜籃子”基地。各縣(市、區)要有蔬菜產業專項規劃,在蔬菜規劃區鄉鎮原則上只種植2-3個蔬菜品種,並建立1-2個融入重慶的優勢特色蔬菜品種規模基地。達縣、渠縣、大竹縣各建設10000畝核心基地4-6個,通川區、開江縣、宣漢縣各建設10000畝核心基地1-2個,萬源市建設1000畝以上反季節蔬菜核心基地2-3個。
(二)加強菜地設施建設,提升蔬菜生產能力。進一步整合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國土綜合整治、標準農田建設等各項涉農資金,加強以耕地質量、農田渠系和路網等為主要內容的菜地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農機具補貼範圍,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具,提高蔬菜生產機械化水平。因地制宜發展蔬菜設施栽培,對新建大棚設施,按照不同建設標準,給予適當補貼。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要重點支持建設蔬菜育苗中心、產地蔬菜產後商品化處理和預冷設施。到2015年全市以鋼架大棚為主的蔬菜設施栽培面積達到5萬畝,建設省級現代化育苗中心1個、縣級育苗中心10個。
(三)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提高蔬菜種植水平。一是引進、推廣高產優質蔬菜新品種,普及蔬菜集約化育苗技術。在蔬菜科技園區和蔬菜核心示範區重點建設集約化育苗中心,保障優質種苗供應。對劃定的保障性菜地使用的優新品種(種苗)給予補貼,力爭五年內使我市蔬菜優質品率達到95%。二是推廣設施栽培等新技術新模式。建設以春提前、秋延後為目的,大中小棚配套的栽培設施,實現蔬菜均衡供給;建設以噴滴灌、遮陽網為重點的栽培設施,增強抗災能力,提高產量,增加效益。推廣嫁接栽培、微噴灌及生物、物理防治病蟲草害等技術和水旱輪作、糧菜輪作、果菜套作、菜菜間作等種植模式。三是健全基層蔬菜技術服務體系。蔬菜產業強縣(培育縣)和蔬菜基地重點鄉鎮要建立蔬菜專業技術推廣機構,配備蔬菜專業技術人員,培育科技種植大戶,加強菜農技術培訓。
(四)大力推動產業化經營,提高蔬菜產銷服務水平。積極發展20—30畝家庭適度規模經營的專業大戶,支持農民在自願基礎上組建蔬菜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等組織,扶持蔬菜專合社發展,不斷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積極推廣“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適度規模專業大戶”、“大園區+家庭適度規模專業大戶”等生產模式,逐步完善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推進良種、植保、農資、質檢、金融、保險、等專業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開展產後商品化處理,大力發展以蔬菜生產基地為重點,以分選、清洗、包裝為手段,促進基地農民多次持續增收為目標的產地商品化處理,提高蔬菜商品化處理率。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合理規劃布局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社區菜店,保證建設用地。加快產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推進標準化菜市場示範工程建設,支持城市菜市場的建設改造。在農貿市場設立城郊菜農蔬菜專銷區,在特定時段為流動菜攤開闢專門銷售區域,方便居民購買。認真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確保蔬菜流通順暢。鼓勵專合社在大型社區或居民小區建立基地蔬菜直銷門市,積極推進農超對接、網點銷售、直銷配送、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等現代物流方式。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超市、便利店積極開展淨菜上市,提升產品檔次。力爭通過3-5年努力,培育2-3個以蔬菜為主營業務的全省一流大企業、大集團,發展100個以上蔬菜專合組織,培育1000個以上蔬菜行銷專業戶和一批蔬菜經紀人。
(五)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推進蔬菜標準化生產。加快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的制定,儘快形成與國家、行業標準相配套的地方蔬菜標準化體系,加大蔬菜標準園創建,推進蔬菜標準化生產。切實加強蔬菜產前、產中、產後全程監測監控。大力開展蔬菜基地污染源綜合治理,普及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及殺蟲燈、防蟲網等物理防治技術。加強蔬菜生產監管,全面推行蔬菜產品“產地準出、市場準入、質量追溯”三項制度,確保銷售蔬菜的質量安全達標率達到97%以上。支持、鼓勵龍頭企業、農民專合社爭創名優產品,申報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及商標註冊;組織龍頭企業參加各類農展會和申報名牌產品;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爭創知名品牌。力爭“十二五”末建設蔬菜標準園50個,創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企業3-5家,國家名牌產品1-3個,省級知名品牌5個,提升我市蔬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四、創新保障機制,最佳化蔬菜產業發展環境
(一)加大組織領導力度。進一步強化“菜籃子”市(縣、市、區)長負責制。各縣(市、區)要編制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制定扶持政策、年度計畫和工作措施,將基本菜地保有數量、產品自給率、產品合格率、突發事件處置、風險控制等納入政府年度目標考核。各部門各施其職,加強協作,合力推動蔬菜產業發展。
(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按照相關檔案要求,從2011年起,根據蔬菜產業發展目標任務要求,安排必需的蔬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2011年,市政府從土地出讓金中安排1000萬元用於蔬菜產業發展,其中,700萬元用於補助蔬菜基地建設、種子(種苗)、設施栽培、基礎設施、技術培訓、新技術推廣、品牌創建、專合社建設等;300萬元用於補助蔬菜直銷網點、社區菜店、淨菜加工、配送中心、農超對接、風險防範、加工流通、市場監管、質量安全等。要研究制定《達州市蔬菜產業發展資金管理使用辦法》,明確扶持蔬菜產業發展的具體條件、重點環節、獎補方式及標準、申報程式和監督管理措施。
(三)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建立健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查驗購銷登記制度、質量抽檢制度、不合格產品清退制度,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工商、發展改革、商務等部門要積極維護蔬菜市場交易秩序,嚴厲打擊違法經營、欺行霸市、惡意炒作、哄抬物價、欺詐客戶等各類違法違紀行為。發展改革委要及時掌握蔬菜市場價格變動情況,加強價格監測預警,加強市場巡查調查,會同有關部門堅決制止各種亂收費、亂罰款行為,切實減輕蔬菜經營企業和商販負擔,穩定市場價格秩序,防止價格異常波動。
(四)加大風險防範力度。蔬菜基地一經確定,當地政府即應承擔設施保護、環境保護、穩定規模、規範生產、支持發展等職能職責,嚴格控制征占蔬菜基地,切實防止蔬菜基地數量和質量下降。加快建立“菜籃子”產品生產和供應平衡機制,避免總量供求失衡和價格大幅波動。當本地蔬菜出現嚴重供大於求或供不應求時,各級政府即應啟動蔬菜調控應急機制,通過運價補貼、購銷激勵等措施,支持流通企業跨區域調運,平衡供求關係,適時調節生產和消費,切實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建立蔬菜儲備制度,確保重要耐貯存蔬菜品種5-7天消費量的動態庫存。要參照糧油等農作物政策性保險的做法,加快建立蔬菜產品生產保險制度,以有效應對自然災害。
本意見自2011年3月1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期滿自行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