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達孜,藏語意為“虎峰”。
歷史沿革
1354年初建達孜宗。
1959年民主改革後,原達孜宗、德慶宗合併為達孜縣,縣府駐德慶。
2017年07月18日,國務院同意西藏自治區撤銷達孜縣,設立拉薩市達孜區,以原達孜縣的行政區域為達孜區的行政區域,達孜區人民政府駐德慶鎮德慶中路21號。(國函〔2017〕107號),
2018年02月01日,中共拉薩市達孜區委員會、拉薩市達孜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拉薩市達孜區人民政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拉薩市達孜區委員會、中共拉薩市達孜區紀律檢查委員會、拉薩市達孜區監察委員會銜牌揭幕儀式舉行。
行政區劃
達孜區人民政府駐德慶鎮。
達孜區行政區劃詳表 |
---|
鄉鎮名稱 | 主要轄區 |
德慶鎮 | 轄4個村:德慶村、桑株林村、白納村、新倉村。 |
塔吉鄉 | 轄3個村:塔傑村、主西村、巴嘎雪村。 |
章多鄉 | 轄4個村:章多村、恰村、尊木采村、拉木村。 |
唐嘎鄉 | 轄3個村:唐嘎村、洛普村、窮達村。 |
雪鄉 | 轄3個村:扎西崗村、沖麥崗村、達瑪崗村。 |
幫堆鄉 | 轄4個村:幫堆村、克日村、林阿村、葉巴村。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達孜區位於西藏自治區中南部、拉薩河中游。全區總面積137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85萬畝。東靠
墨竹工卡縣,南接
扎囊縣,西與
城關區毗鄰,北與
林周縣相連。北緯29.40°-29.667°、東經91.21°-91.35°。
地形地貌
達孜區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北部和南部分別是東西橫貫的恰拉山、郭嘎拉日山,中間為
拉薩河谷地,是典型的“U”型地貌,全縣平均海拔4100米,河谷最低海拔3730米。
氣候條件
達孜區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7.5℃,年平均日照3065小時,平均降雨量450毫米。空氣稀薄,氣溫低,日溫差大,冬春乾燥,多大風,年無霜期130天左右。年降水量444毫米,80%~90%集中在夏季,多夜雨。自然災害主要有旱澇、
山洪、
土石流、
冰雹、
霜災、蟲災等。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3年,達孜區礦產資源主要有
鉻、銅、金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達孜區全區總人口24906人。
2003年底,達孜區全區總人口為2582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7‰。其中,
德慶鎮總人口7382人、塔傑鄉總人口2852人、章多鄉總人口3965人、
唐嘎鄉總人口683人、雪鄉總人口2471人、
幫堆鄉總人口3553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達孜縣常住總人口26708人,其中,德慶鎮9040人,塔傑鄉2823人,章多鄉3958人,唐嘎鄉4954人,雪鄉2633人,幫堆鄉3300人。
2017年,達孜區全區總人口3萬人。
民族
民族以藏族為主,還有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
政治體制
經濟概況
綜述
2010年,達孜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9億元,比2009年增長15.02%,其中第一產業達到8150萬元,與09年持平,第二產業達到25600萬元,比2009年增長20.41%,第三產業達到15250萬元,比2009年增長15.53%;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26萬元,比2009年增長30%;實現稅收收入4183萬元,比2009年增長54%;預計農牧民人均純收入5004.8元,比2009年增長23.8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39億元,比2009年增長8.45%。
第一產業
2010年,達孜區全年共落實糧食作物種植4.51萬畝,經濟作物1.34萬畝,飼料作物1.02萬畝,糧、經、飼比例調整到65:20:15。糧食作物產量達4630萬斤、油菜籽產量達310萬斤、蔬菜產量達5029萬斤。全年分別完成一萬畝山冬六號標準化種植和一萬畝藏青320標準化種植。通過高產栽培管理技術的套用,標準化種植的農田平均產量分別達到1000斤/畝和700斤/畝。全年牲畜存欄量12.05萬頭(只、匹),新生仔畜1.55萬頭(只、匹),牲畜成活率達96.1%。牲畜出欄數達4萬頭,出欄率達33%以上。豬羊肉產量達540萬斤,奶類產量達920萬斤。全年完成國債項目623口、完成擴大內需項目1457口,全部通過市級驗收。並對全縣2006年、2007年修建的出現弓蓋漏氣、池底漏水、管件破損嚴重等問題的676口沼氣池進行了全面維護。全區註冊成立的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已達9個。
第二產業
2010年,達孜區全年新引進項目12個,協定資金6.43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72億元(含09年續建擴建項目),比2009年增長21.97%。入駐工業園區的企業36家,協定總投資11.34億元,實際到位資金6.82億元。全年園區完成銷售4.59億元,比2009年增長51%;實現工業增加值1.74億元,比2009年增長51.3%。現已有12家企業建成投產運營,即將投產運營的企業6家,在建企業5家。同時,2010年鎮江黨政代表團赴藏考察期間隨團企業與達孜簽訂的7個項目,項目總投資達1.7億元。
2010年,達孜區園區企業收購青稞6730噸,帶動了1.5萬畝青稞轉化,支付收購資金1682.5萬元;收購羊毛2000噸,支付收購資金1600萬元;收購羊絨80噸,支付收購資金2080萬元;收購牛絨90噸,支付收購資金216萬元;帶動了140萬隻規模的牛羊養殖。
第三產業
2010年,達孜區第三產業達到15250萬元,比2009年增長15.53%,建成休閒度假林卡8處,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西藏民俗風情園也正在積極的建設之中。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0年,達孜區有廣播站18座,電視單收站75座,文化室23個。開展宣講活動248場次,宣講覆蓋面達到100%,經過對宣講內容測試,測試合格率達100%。為民眾辦好事、辦實事資金達55.88萬元,發放各類藏、漢文宣傳資料6115套,製作小康規劃、計畫鏡框6095個。
教育事業
2010年,達孜區全區有各類學校28所,其中初級中學和幼稚園各1所,有專任教師276人,全區已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8.8%,在校生鞏固率達到98.38%;全區教職工人數為753人。
醫療衛生
2010年,達孜區全區有各類衛生機構6所,其中區醫院1所,鄉鎮衛生院5所。全區現有衛生技術人員104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62人,村民28人,行政工勤人員14人。合作醫療覆蓋率達100%。
社會保障
達孜區2012年開展0-6歲兒童先心病篩選工作,近30名患兒赴援藏
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和廣州救治。2013年“三八”婦女節幹部下基層與婦女民眾收聽《西藏婦女》節目。2013年達孜縣獲得“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國家級榮譽稱號。2013年達孜區廉租房項目包括48套廉租房,建設面積2629.04㎡,總投資585.25萬元,其中建築安裝和設備購置費用520.34萬元,招標最高期限價定為519.5萬元。
基礎設施
2010年,達孜區全年完成重點區域造林任務10775.3畝,完成防護林面積5000畝,封育2000畝,荒山荒坡造林任務5000畝,植樹造林成活率達80%。修簡易水渠25500米,蓄水池520立方米,機井1座,調用移動式提灌設備13台,調用水車3輛,使用水管1.2萬餘米,購買網圍欄8萬米,水泥柱3586根,投入勞動力6萬餘人次。達孜縣兌現2010年退耕還林糧食折現和現金補助資金40.74萬元,兌現08年野生動物肇事損傷補償資金116.6萬元。達孜區新建苗圃100畝,扶持個體苗圃192.3畝。
交通運輸
2005年至2010年,達孜區共爭取投入各類項目168個,總投資達15.75億元,行政村實現村村通郵、通公路、通電話、通廣播電視。農網覆蓋率達到100%,基本解決農牧民民眾的用電問題。著名的
川藏公路(318國道)貫通境內,屬近郊區。
民俗文化
羅普村賽馬節
又稱羅吉姆雄望果節,始於1968年,在此期間停辦兩年,1998年又恢複賽馬。有30多名表演者,主要表演馬上射箭、馬上撿哈達等各類馬上表演。
章多村三組白塔
章多村3組有一處白塔,名為洛扎塔,每逢藏曆初八、十五、三十,薩嘎達瓦節和藏曆新年等時間節點,周邊民眾都會來此轉塔,洗滌自己的心靈,祈求家人平安幸福。
風景名勝
甘丹寺
甘丹寺,是黃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廟,它是由佛教格魯教派的創始人宗喀巴於1409年親自籌建的,可以說是格魯教派的祖寺,清世宗曾賜名為永壽寺。
甘丹是藏語音譯,其意為“兜率天”,這是未來佛彌勒所教化的世界。宗喀巴的法座繼承人,歷世格魯派教土甘丹赤巴即居於此寺。寺內還保存著歷代甘丹赤巴的遺體靈塔90餘座,並藏有許多明代以來的文物和工藝品。
甘丹寺位於拉薩市達孜區境內拉薩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距拉薩57公里。寺廟傍山而立,群樓重疊,巍峨壯觀。整座建築群由佛殿、喇章宮殿、僧院扎倉和米村及其附屬建築單元組成。1419年,宗喀巴在甘丹寺圓寂,靈塔內尚存宗喀巴的肉身靈塔。
甘丹寺中藏有豐富珍貴的歷史文物,其中有1757年清代乾隆皇帝賜予該寺鑲滿金銀珠寶、書有漢滿蒙藏四種文字的盔甲,國家特級文物、純金汗書寫而成的藏文《大藏經》中的整套《甘珠爾》佛經,由十六羅漢和四大天王等組成的整套二十四幅的緙絲唐卡“唐繡”,這些文物都展示出明清兩代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之間的親密關係。其中二十四幅要展示三周,形成了該寺一年一度規模盛大的“甘丹繡唐節”。
扎葉巴寺
扎葉巴寺是寧瑪派(紅教)寺院,西藏四大隱修地之一。始建於公元7世紀,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是吐蕃贊普松贊乾布為其愛妃芒薩赤尊公主所建的修行神廟之一,後來幾經擴建,形成了緊緊嵌於崖縫壁間的扎葉巴寺。最大的特色是以洞立寺,洞寺合一。
8世紀中葉,贊普赤松德贊倡興佛教,從印度請來蓮花生大師弘揚佛法,大師曾來此地,密法洞猶存。距蓮花生大師修法洞不遠處,原有一間鐘房,內懸銅鐘一口,鐘銘兩圈,迴環,從文字形體筆勢來看,應為吐蕃時期文物。今鐘已下落不明。11世紀,古印度高僧阿底峽曾在這裡著書立說和講經,此處有他的故居和修法洞。
阿古頓巴故居遺址
阿古頓巴故居遺址,位於達孜區德慶鎮東南方,距離拉薩城約30公里,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四面環山,遺址內隨處可見已有1000多年歷史的磚、石、瓦片。
達孜金色池塘
拉薩市達孜金色池塘生態景區位於達孜境內,屬於拉薩經濟輻射圈。總面積2918畝(包括荒地、水域),距離拉薩29公里,距離達孜區城區以東約6公里,位於318國道、拉林高速公路和拉薩河沿線,交通便利。
著名人物
拉巴,藏族,西藏自治區拉薩市達孜區塔傑鄉巴嘎雪村黨支部書記,1999年被評為西藏自治區十大優秀青年,200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2006年被評為拉薩市優秀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