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德昂族的文學主要是民間文學,形式多樣,主要有神話、傳說、史詩、寓言、笑話、詩歌等,大部分是靠口頭流傳下來的,也有些是利用傣文或用傣文字母拼寫本民族語記載下來的。這些相沿既久而記錄下來的作品,就形成了“古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達古達楞格萊標》。
《達古達楞格萊標》是德昂族先民植物崇拜(茶神)的自然產物,是“集體創作的部落故事”。約14世紀後,德昂族藝人借用傣族文字對其進行了整理、記錄,使這一古老的史詩能夠同時用傣文抄本和口傳的形式流布傳承。
主題思想
以民間口頭文學形式流傳的德昂族茶史詩《達古達楞格萊標》是德昂族以茶為萬物之源的思想觀念的顯現。德昂人把茶樹當作萬物的阿祖、人類的祖先,祖祖輩輩都把茶樹視作具有生命、意志和偉大能力的對象而加以崇拜:是茶葉戰勝了惡魔,是茶葉攆仔記立走愚烏姜狼了洪水,是茶葉兄妹懂章想用他們的皮肉裝扮了大地,是茶葉兄妹達楞和亞楞留在人間繁衍了人類。
《達古達楞格萊標》與其他民族的創世史詩不同,情節單純,始終以萬物之源——茶葉為主線,集中地描寫了這一人類和大地上萬物的始祖如何化育世界、繁衍人類的神跡,並以奇妙的幻想將茶擬人化,獨特地提出人類來源於茶樹,德昂族是茶樹的子孫。
內容分類
全詩共分為九個部分。
第一部分:人的誕生、神的出現及由茶樹創造了日月星辰。詩中寫道:很古很古的時候大,地上沒有人,也沒有生物和日月星辰,水和泥攪在一起,土和石頭分不清,天地一片混沌,只有風和雷在爭鬥。風吹出了一個邀立黑乎乎的東西,雷來爭奪。打鬥中,那東西撕成兩半,從中掉出一個人。在風、雷的幫助下,人變得聰明無比,他就是最早的人,也是智慧的神“帕達然”。又在風神、雷神的幫助下,有了茶樹為伴,他又用茶樹創造了太陽、月亮、星星。
第二部分:茶葉誕生人類。寫小茶樹不顧帕達然的警告,下定決心要到人間。風撕碎了小茶樹的身子,雷電把烏雲鑿開一道葫蘆形的口子,小茶樹身上的駝譽臘102片茶葉飄出天門下降,在空中轉了三萬年,化成102個青年男女。
第三部分:茶樹兄妹在人間的磨難。寫102個青年男女來到人間,遭受了各種磨難。特別是黑暗、風沙和水神的威脅,在日月星辰的幫助下,渡過了難關。
第四部分:茶樹產生了高山、平壩和江河湖海。寫地上洪水仍然泛濫,兄妹還是落不到地上,帕達然請風神幫忙。茶葉兄妹驅趕洪水,並把自己的身子和眼淚化為高山、平壩和江河湖海。
第五部分:四色土的來歷。寫洪水退去,天空明朗,茶葉兄妹高高興興落到地上,可白色的霧妖和黃色的毒妖又在橫行,他們鬥不過兩個妖魔。在風神和太陽的幫助下,他們打敗了兩個妖魔,但紅色的火妖和黑色的瘟妖又來報仇,雷神、雨神、星星齊心協力才把妖魔殺死。茶葉兄妹把四個妖魔剁成肉泥,埋在地下,土地就變成了紅、白、黃、黑四種顏色。
第六部分:大地植物的來歷。寫大地一片荒涼,在帕達然的啟示下,茶葉兄妹撕碎自己的皮肉撒在地上,茶葉的皮肉一著地就長出一片新綠,大的變成樹,小的變成草,肉筋筋變成青藤,大地變得鬱鬱蔥蔥了。兄妹們又把自己鮮美的顏色灑給百花,百花盛開爭艷斗芳,而自已只留下了素白的顏色。茶葉兄妹們又看見百花開了就謝,不能傳宗接代,只有素白的茶花能生出子孫,於是兄妹又請太陽、月亮、風神和雨神幫助,把茶果碾成粉末撒在百花上,從此百花都有了果子繁衍後代。
第七部分:各種動物的來歷。寫過了九萬年,一股黑風把姐妹吹到大空,兄弟跌落地下,想盡辦法不能團圓,最後兄弟們用滕子刪嬸趨紮成圓圈,才把姐妹套下地,拆散的骨肉又團聚,51對男女結成雙。兄妹們又創造各種生物,使大地變得豐富多彩凶習芝遙。
第八部分:藤篾箍習俗的來歷。寫了茶葉兄妹看到大地有了切,便盡情玩耍,其中50個姐姐嫌腰上的藤篾箍礙事,解了下來,結果被風吹到了天空,50個哥哥也在悲痛中死去。只有沒有解下腰箍的小妹亞楞留在地上與最小的弟弟達楞在人間繁衍後代。為了讓子孫活得更好,亞楞和達楞發明了住房,還馴養了牛、豬、羊和魚、鵝、鴨。至此,茶葉兄妹創世大業完成。
第九部分:德昂族人民對祖先的緬懷、感恩。寫了達楞和亞楞的子孫,為了傳頌祖先的恩德,覺得光靠嘴巴不能表達心意,還要用更美更動聽的聲音,發明了“葫蘆笙”“吐良”“口弦”“象腳鼓”“鋩”“鑔”等樂器。過了九萬年之後,達楞和業楞的子孫分成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心腸都一樣善良。各個民族都愛喝茶,是對達楞和亞楞的懷念。
藝術特徵
《達古達楞格萊標》詩內容充實,情節豐滿曲折,扣人心弦,語言優美傳神,音韻和諧。詩中還充滿了奇特的想像運用了誇張,造成了一種人與超人間交替的意境。可以說,這首雖然不算太長的史詩,卻是一幅絢麗多姿的藝術長卷,它成功地創造了一個瑰奇雄偉的美學境界。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史詩與德昂族散體述講文學中的“茶葉生人”神話一脈相承。而德昂族將茶葉視為祖先,與德昂族原始先民的生活是分不開的,同時電是自然崇拜與祖先崇拜交相融合的產物。這篇創世史詩所反映的植物圖騰觀念比較原始,它的初創時間看來是很早的,其文學價值和文化價值彌足珍貴。
達古達楞格萊標是德昂民族心中的歷史,對指導人們行為規範有重要作用,體現著德昂族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思想,具有歷史學、文化學、民俗學和倫理學等諸多方面的研究價值。
傳承狀況
作為口頭文學的民族創世史詩,在一代代的傳承過程中,難免會發生一定的變異,這種變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後人加入了自己對原始內容的理解和解釋,《達古達楞格萊標》結尾時表現較為突出。
由於眾多原因,出冬瓜村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還未得到充分開發,像《達古達楞格萊標》史詩作為國家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沒有獲得很好的利用。儘管這部史詩儲存著大量德昂族遠古歷史 ,對於學界來說《達古達楞格萊標》依然是一塊尚待開墾的處女地。
傳承人物
李臘翁,男,1928年出生,德昂族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979年,李臘翁赴北京參加了“全國少數民族民間歌手、民問詩人座談會”。回到故鄉後,他創作了《我在半路等你》《你變菜,我變鍋》和《德昂族情歌》等一系列洋溢著濃郁民族色彩的作品。其中的《你變菜,我變鍋》,後來還獲得“雲南省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
李臘拽,男,國家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由於他酷愛德昂族傳統文化,為了能更好的學習、了解德昂族歷史,25歲的他開始學習傣文。經過辛勤努力的學習,一年後他學會了傣族文字,並能將其翻譯成德昂族語言。1983年至1984年,他拜李臘翁為師,向其學唱德昂族山歌、唱誦詩經等。此外,他還經常到奘房裡,聽奘房裡的佛爺講德昂族的歷史。通過多方面的學習,李臘拽掌握了大部分史詩資料,經常在村寨舉辦的民俗活動中演唱,同時還將學習到的史詩故事用傣文的方式記錄下來。
保護措施
1981年,文學刊物《山荼》第2期發表了由趙臘林唱譯、陳志鵬記錄整理的《達古達楞格萊標》。
2008年8月25日下午,市文體廣電旅遊局舉辦德昂族創世史詩《達古達楞格萊標》傳承人調查培訓工作,來自全市6個德昂族鄉鎮的分管領導和文化站的工作人員12人參加了培訓。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2018年4月23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達古達楞格萊標》傳承活動——三台山鄉2018年
德昂族澆花節德昂族特色美食比賽在芒市三台山鄉
德昂族博物館正式拉開了帷幕。
第六部分:大地植物的來歷。寫大地一片荒涼,在帕達然的啟示下,茶葉兄妹撕碎自己的皮肉撒在地上,茶葉的皮肉一著地就長出一片新綠,大的變成樹,小的變成草,肉筋筋變成青藤,大地變得鬱鬱蔥蔥了。兄妹們又把自己鮮美的顏色灑給百花,百花盛開爭艷斗芳,而自已只留下了素白的顏色。茶葉兄妹們又看見百花開了就謝,不能傳宗接代,只有素白的茶花能生出子孫,於是兄妹又請太陽、月亮、風神和雨神幫助,把茶果碾成粉末撒在百花上,從此百花都有了果子繁衍後代。
第七部分:各種動物的來歷。寫過了九萬年,一股黑風把姐妹吹到大空,兄弟跌落地下,想盡辦法不能團圓,最後兄弟們用滕子紮成圓圈,才把姐妹套下地,拆散的骨肉又團聚,51對男女結成雙。兄妹們又創造各種生物,使大地變得豐富多彩。
第八部分:藤篾箍習俗的來歷。寫了茶葉兄妹看到大地有了切,便盡情玩耍,其中50個姐姐嫌腰上的藤篾箍礙事,解了下來,結果被風吹到了天空,50個哥哥也在悲痛中死去。只有沒有解下腰箍的小妹亞楞留在地上與最小的弟弟達楞在人間繁衍後代。為了讓子孫活得更好,亞楞和達楞發明了住房,還馴養了牛、豬、羊和魚、鵝、鴨。至此,茶葉兄妹創世大業完成。
第九部分:德昂族人民對祖先的緬懷、感恩。寫了達楞和亞楞的子孫,為了傳頌祖先的恩德,覺得光靠嘴巴不能表達心意,還要用更美更動聽的聲音,發明了“葫蘆笙”“吐良”“口弦”“象腳鼓”“鋩”“鑔”等樂器。過了九萬年之後,達楞和業楞的子孫分成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心腸都一樣善良。各個民族都愛喝茶,是對達楞和亞楞的懷念。
藝術特徵
《達古達楞格萊標》詩內容充實,情節豐滿曲折,扣人心弦,語言優美傳神,音韻和諧。詩中還充滿了奇特的想像運用了誇張,造成了一種人與超人間交替的意境。可以說,這首雖然不算太長的史詩,卻是一幅絢麗多姿的藝術長卷,它成功地創造了一個瑰奇雄偉的美學境界。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史詩與德昂族散體述講文學中的“茶葉生人”神話一脈相承。而德昂族將茶葉視為祖先,與德昂族原始先民的生活是分不開的,同時電是自然崇拜與祖先崇拜交相融合的產物。這篇創世史詩所反映的植物圖騰觀念比較原始,它的初創時間看來是很早的,其文學價值和文化價值彌足珍貴。
達古達楞格萊標是德昂民族心中的歷史,對指導人們行為規範有重要作用,體現著德昂族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思想,具有歷史學、文化學、民俗學和倫理學等諸多方面的研究價值。
傳承狀況
作為口頭文學的民族創世史詩,在一代代的傳承過程中,難免會發生一定的變異,這種變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後人加入了自己對原始內容的理解和解釋,《達古達楞格萊標》結尾時表現較為突出。
由於眾多原因,出冬瓜村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還未得到充分開發,像《達古達楞格萊標》史詩作為國家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沒有獲得很好的利用。儘管這部史詩儲存著大量德昂族遠古歷史 ,對於學界來說《達古達楞格萊標》依然是一塊尚待開墾的處女地。
傳承人物
李臘翁,男,1928年出生,德昂族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979年,李臘翁赴北京參加了“全國少數民族民間歌手、民問詩人座談會”。回到故鄉後,他創作了《我在半路等你》《你變菜,我變鍋》和《德昂族情歌》等一系列洋溢著濃郁民族色彩的作品。其中的《你變菜,我變鍋》,後來還獲得“雲南省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
李臘拽,男,國家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由於他酷愛德昂族傳統文化,為了能更好的學習、了解德昂族歷史,25歲的他開始學習傣文。經過辛勤努力的學習,一年後他學會了傣族文字,並能將其翻譯成德昂族語言。1983年至1984年,他拜李臘翁為師,向其學唱德昂族山歌、唱誦詩經等。此外,他還經常到奘房裡,聽奘房裡的佛爺講德昂族的歷史。通過多方面的學習,李臘拽掌握了大部分史詩資料,經常在村寨舉辦的民俗活動中演唱,同時還將學習到的史詩故事用傣文的方式記錄下來。
保護措施
1981年,文學刊物《山荼》第2期發表了由趙臘林唱譯、陳志鵬記錄整理的《達古達楞格萊標》。
2008年8月25日下午,市文體廣電旅遊局舉辦德昂族創世史詩《達古達楞格萊標》傳承人調查培訓工作,來自全市6個德昂族鄉鎮的分管領導和文化站的工作人員12人參加了培訓。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2018年4月23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達古達楞格萊標》傳承活動——三台山鄉2018年
德昂族澆花節德昂族特色美食比賽在芒市三台山鄉
德昂族博物館正式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