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丙村

達丙村

達丙村隸屬昌寧縣田園鎮,地處田園鎮東邊,距田園鎮政府所在地3.5公里,到鎮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城4公里。東鄰四角田村,南鄰龍泉村,西鄰文昌社區,北鄰新城村。轄上達丙、下寨等3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632戶,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83人。全村國土面積14平方公里,海拔1650米,年平均氣溫15℃,年降水量1255毫米,適合種植水稻、麥類等農作物。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達丙村
  • 地理位置:昌寧縣田園鎮
  • 氣候類型:溫帶
  • 占地面積:4998.50畝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歷史沿革,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村務公開,風土人情,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自然資源

達丙村有耕地總面積4998.50畝(其中:田4717.60畝,地280.90畝),人均耕地0.86畝,主要種植水稻、麥類等作物;擁有林地8147.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7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5畝,水面面積48.20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0畝;荒山荒地0畝,其他面積7807.11畝。沒有礦產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605戶農戶通自來水,有20戶農戶飲用井水,有7戶農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0.43%)。有1632戶農戶通電,有1484戶農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22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0.93%和75.2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59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1030戶(分別占總數的97.43%和63.11%)。
達丙村進村道路達丙村進村道路
該村到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5公里,村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72輛,拖拉機129輛,機車82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717.60畝,有效灌溉率為94.3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919.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7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9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15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96戶。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0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9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9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2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歷史沿革

達丙村在1948年屬達丙鄉管理,1950年1月解放後屬第一區(即達丙區)管理,1961年屬達丙公社管理,同年在草場壩成立了新村生產隊,(由河西水庫搬遷移民22戶組成)1963年屬達丙管理,1969年撤消管理區,為衛東公社前進大隊16個生產隊,1972年為達丙公社前進大隊,1978年當時的前進大隊組織了一個專業隊,有60人組成,設在後草場大田邊,生產隊搞分組作業,大部分生產隊分為2個作業組,爾後隨之分為32個生產隊。1983年4月農村集體改革後原公社、大隊分別改為區、鄉。即為達丙區、達丙鄉、32個生產隊。1984年8月達丙鄉政府駐地由新寨遷到窯寨(即現在達丙村駐址),1988年7月區改為鎮,鄉改為辦事處,即達丙鎮達丙辦事處,生產隊改為合作社。2000年9月村改委,改為達丙鎮達丙村民委員會,下設有32個村民小組一個居民小區。2005年5月右甸、達丙兩鎮合併為田園鎮。2006年6月全村在32個村民小組一個茶廠居民小區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達丙小區、草場壩小區、福慧小區、和煤礦小區。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688.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00.00萬元,占總收入的 18.98%;畜牧業收入950.00萬元,占總收入的25.7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8109頭,肉牛600頭,肉羊50頭);漁業收入43.00萬元,占總收入的1.17%;林業收入6.00萬元,占總收入的0.16%;第二、三產業收入1870.00萬元,占總收入的50.70%;工資性收入20.00萬元,占總收入的0.54%。農民人均純收入3124.5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00萬元,其中,外出務工人數210人(占勞動力的3.57%),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7人,在省內務工38人,到省外務工19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632戶,鄉村人口8322人,其中男性4128人,女性4194人。其中農業人口5887人,勞動力3570人。該村以漢族為居住為主,其中漢族8105人,彝族117人,其他民族100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04人,占人口總數的5.1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802人;享受低保90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縣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38平方米,有鄉村醫生4人,該村距離縣衛生院3.5公里。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42個,村內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020戶,占農戶總數的62.50%。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5516平方米,擁有教師57人,在校學生759人,距離中學2.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97人,其中小學生759人,中學生338人。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9個黨小組,共有黨員223人,少數民族黨員1人,其中男黨員185人、女黨員38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上達丙、下寨等32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2個,共有團員74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村務公開領導小組名單;民主理財小組名單:村務公開、民主理財監督小組名單;財務公開民主理財以及監督工作開展情況;村級財務收支及債權債務情況;各村民小組財務收支情況;宅基地新批名單;計畫生育情況;救災救濟物資發放情況;最低生活保障情況;會議應公開的其它內容等。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63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998.5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無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11880.00元(人均2.02元),一事一議籌勞1884.00個(勞均1.0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1.46萬元,有固定資產78.4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財務。

風土人情

達丙村有32個村民小組,5個居民小區,總戶數2724戶,總人口8322人,居住有漢族8105人、彝族117人、白族29人、傈僳族7人、佤族5人、回族9人、傣族12人、苗族3人、壯族4人、納西族10人、布朗族14人、仡佬族2人,其他族5人等民族。全村姓氏較多、其中最為明顯的有李、王、楊、張、董、龔、段、蘇、於、熊、洪等。在這些姓氏中李、王、楊、張在全村居住普遍一些,其他姓氏都有聚居的現象,如:姓董的主要在下寨、中八甲;姓段的主要在段家村民小組和山尾子、營盤,姓蘇的主要在蘇家村民小組,姓周的主要在小河邊,姓魯的主要在上達丙,姓於的主要在學堂,姓熊的主要在新村,姓洪的主要在打油寨、蘭家園,據考查這些姓氏的祖籍,大部分屬於河南南京(今河南省商丘縣)籍。
全村的民風、習俗基本統一,如:農曆臘月三十過年,正月十五過元宵節,二月初八過節,三月清明拜墳,(主要在清明節的前十天和後十天,若二月清明主要在清明後十天,若三月清明主要前十天)、五月初五端午節,六月二十五火把節、七月十四月半節(即鬼節、拜祖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也叫團圓節)、十二月(臘月)要殺豬準備過年。
我村在解放前就有舉辦龍獅燈會的歷史,主要在春節、元宵節和各級部門重大慶典時舉行,表演形式主要有歌舞、對白、打岔等,表演中穿插有刀、劍、槍、棍、拳各種武術,有鼓、鑼、二胡等伴奏,有“十二鮮花唱詞”歌頌黨的農村政策和日益改善的農村生活。
方言土語:
“墨不讓線”是互不相讓的意思。“小氣滴奪”十分吝嗇;
“無淡寡頭”無事找事、“無事生端”惹事生非;
“神皇二五”不正經,不嚴肅。“嚴絲合逢”十分嚴密;
“飛天十妄”荒唐離奇;
“奇古零秦”不著邊際“正明祿位”名正言順;
“鬼迷日眼”鬼鬼祟祟。“煞火”趕快;
“鬼火祿”憤怒、“一根絲”一直“麻筋”慚愧。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人口多耕地少,創業重新意識不強。 2、有部分村莊道路還沒有提升為水泥路,1.2公里電溝等部分溝渠還沒有防滲加固。 3、有部分自然村居民密集還沒有足夠公共活動場所提供居民娛樂活動,大部分村莊道路還沒有解決光亮設施。 4、村莊污水排放尚未完善。。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鞏固和發展種、養殖業,引進科學技術,提升農業產值。 2、鼓勵居民依託城市建設的發展,提高開拓創新意識,加快發展二、三產業步伐,增加經濟收入。 3、完善部分村莊道路提升為水泥路面,爭取村莊道路光亮設施工程。 4、積極配合縣委政府、田園鎮黨委政府做好城市建設和工業園區發展規劃的各項工作,維護好社會治安。 5、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招商引資,提供剩餘勞動力的轉移。"。

地圖信息

地址:保山市昌寧縣北炮樓--達丙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