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通行方向

道路通行方向

道路通行方向是世界各國交通規則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規定了車輛在道路上的行駛方位,避免出現混亂和事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路通行方向
  • 外文名:Left- and right-hand traffic
  • 屬於:交通規則
  • 規定:車輛在道路上的行駛方位
  • 作用:避免出現混亂和事故
簡介,起源、歷史與發展,汽車出現之前,汽車時代,優點比較,參見,

簡介

道路通行方向是世界各國交通規則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規定了車輛在道路上的行駛方位,避免出現混亂和事故。
道路通行方向可分為車輛靠道路左側行駛和靠道路右側行駛兩類。34%的國家靠左行駛,66%的國家靠右行駛。如果按道路里程計算,全世界28%的可通行道路是靠左行駛的,72%靠右行駛。值得留意的是,除日本泰國澳門、印尼、東帝汶尼泊爾美屬維京群島蘇利南外,靠左行駛的國家或地區,過去都是英國殖民地,脫離英國或獨立後仍然維持靠左行駛。

起源、歷史與發展

汽車出現之前

中國
古代中國,行人、馬匹和車輛一般在通道靠左停留及行進,稱為“左迎”。迎客時民眾一般使用右手與對方迎禮,故自身身軀靠左。
英國
1835年,英國以法令的形式確立了靠左行駛的交通規則。在英國的殖民地保護國里也都保持了這一規則。唯一的例外是作為英國保護國的埃及,這裡在之前被法國拿破崙征服後的時期沿用了靠右行駛的規則,英國占領埃及後並未改變。與此相反,雖然荷蘭本土在被拿破崙征服後採納了右行規則,但其海外殖民地——荷屬東印度(今印尼)和荷屬蓋亞那(今蘇利南)仍然保持了左行的習慣。
日本
幕府時代的日本,由於武士通常是在身體左側攜帶佩刀,用右手持刀戰鬥,因此也形成了靠道路左側行走的習慣。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從英國引進了交通法規,因此也是靠左行駛,這一規則在1924年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下來。但仍允許供靠右行國家使用的汽車進口使用(如歐洲及美國車廠,但進口商用車輛則規定為靠左行的規格),而無需特別更改為靠左行的駕駛座。
歐洲
靠道路左側行駛的傳統可以追溯至古羅馬時代(當時遺留下來的車轍痕跡可以證實這一點),在中世紀的歐洲成為慣例。由於人類大多數為右撇子,因此騎士上下馬時是用左腳踩馬鐙,靠道路左側行走便於上下馬。此外,由於騎士的佩劍通常掛在身體的左側,使用右手持劍或長矛,因此靠道路左側行走有利於同迎面而來的敵人進行戰鬥。靠左走的習慣遂在歐洲成為社會主流。
法國
靠道路右側行駛的習慣出現在18世紀的法國,其原因是該國的驛站郵車和貨車業務比較發達,郵車及貨車一般配置雙馬,馭馬者通常右手持鞭,因此需要坐在郵車左前方,或者騎在靠左的馬匹身上,以便於同時駕御左右兩側的馭馬。靠右行駛時,在前方有來車的情況下,車夫可以在會車時向左探視,避免兩車的車輪或車彀碰到一起,而如果靠左行駛的話,就需要在車夫旁邊配置副手,造成人力的浪費。
不過,除了郵車或運貨馬車外,法國貴族在騎馬或乘坐馬車時通常還是延續以往的傳統,靠道路左側,同時強令第三等級的人民為其讓開道路,因此靠左通行在法國象徵著貴族的特權與壓迫。法國大革命後,作為廢除貴族特權的行動之一,法蘭西共和國政府規定此後車輛和馬匹靠右通行。拿破崙通過戰爭征服了歐洲西部中部的許多國家,因此也將靠右側通行的習慣帶到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義大利德意志(當時尚未形成統一的德國)和俄國等國家。但是在拿破崙沒有征服的英國葡萄牙奧地利奧匈帝國)、瑞典等國,仍然保持靠左通行的傳統。在此後100多年間,歐洲的道路通行規則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局面。
美國
英國北美殖民地,最初的道路行駛規則也是靠左行駛,但是美國獨立之後,一方面出於同以前的宗主國英國劃清界限的動機,另一方面由於同法國一樣具有發達的郵政馬車系統,因此也形成了靠右行駛的通則。1792年,賓夕法尼亞州通過了靠右側行駛的法令,此後紐約州新澤西州於1804年和1813年先後通過了類似的法令,逐漸流行到全美國。

汽車時代

最早的汽車駕駛座位位於車輛的中央,不久之後一些汽車製造商將駕駛員座位安排在靠道路中心線的一側,以便於觀察對面道路來車,另一些汽車製造商將司機座位安置在靠路邊一側,以避免撞上道路旁邊的圍牆、樹籬、水溝等障礙物。經過實際檢驗發現,前一種辦法更有利於保持道路安全,因此成為汽車製造商的通則。由此形成了左舵車(司機座位在車輛左前方)和右舵車(司機座位在車輛右前方)的區別。而車輛靠道路的哪一側行駛,則取決於該國長久以來形成的交通規則,並由此形成了更加細緻和嚴格的道路交通法規,許多國家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車輛的行駛方向。
由於美國在汽車製造業中取得的優勢地位,加上歐洲的主要汽車製造商都分布在右行國家,因此靠右行駛的道路交通規則隨著汽車的普及擴至其他大陸。

優點比較

左行制的最大優點在於可以減低交通意外傷亡率,而原因主要來自兩點。第一:人類天生的避害本能。人類在快速運動的情況下,在發現前方有危險時,會本能地向左傾斜或轉向,如此一來可以右手(多為慣用手)保護身體,二來並可保護左側心臟的位置。這也是航空母艦的艦島設在甲板右側的原因,飛行員在遇到危險時的本能動作是向左急轉,艦島設在右側可以避免飛行員在降落過程中遇險時撞上去。第二:大多數人是右撇子,在駕車過程中突然發現前面有危險的情況下,右手施力向左轉向(路沿)的動作比左手施力向右轉向(路中央)有力且快捷得多。尤其是在雙方對行的時候,能明顯有效避免對撞。(右行則容易導致對撞)
右行制的主要優點是司機可以用左手保持對方向盤的掌控,同時使用右手完成換檔、操作儀錶板等複雜的動作,這對右撇子的司機有利。另外,右行便於騎腳踏車機車的人用左手打出轉彎手勢。
右行制的最大好處是此制度被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所採用,所以習慣右行制的司機無需重新適應左行制度即可於全球大部分地區駕駛;同時因上述原因,左舵車的銷量遠比右舵車大,所以同一型號的汽車於大規模量產時,銷量較大的左舵車比右舵車的邊際成本更低,從而導致售價相對廉宜。

參見

  • 交通通行方向
  • H日(1967年9月3日,瑞典改制為靠右行駛之日)
  • 730- 1978年日本沖繩更改行車方向之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