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論(201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道論(201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道論》是201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茂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論
  • 作者:張茂澤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0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1016736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全書分天道和人道兩卷,分別含《道有》、《道顯》、《道現》、《道和》,與《人性》、《修養》、《文化》、《外王》八篇。前四篇論天道,揭明人道的本原;後四篇論人道,闡明天道的落實。《道有篇》論道、存在及其統一,提出道有是世界的本體;《道顯篇》論道的顯示及其結果,認為道所顯的抽象形式即真理,是世界的根據,理一分殊是道所顯真理的基本結構;《道現篇》論道的現實,提出道所現實的產物——元子——是世界的根源;《道和篇》論道有、道顯、道現辯證統一,提出道的辯證法內含多種形式。《人性篇》論人性的內涵,尤其說明並證明了“人性善”學說;《修養篇》論述天人合一的途徑、克服人性異化、實現人性的活動過程——修養活動的意義;《文化篇》論修養活動及其產物——文化的意義,並闡明了文明、道德、禮教等在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外王篇》論述社會共同體如家庭、國家等關於正義的實踐和實現,尤其討論了民主、公民權等問題。

圖書目錄

前言
天道卷
章道有
一、道
二、有道
三、道自有
四、道恆有
五、道不只有
六、道有離不開道心
七、道是有和超有的統一
八、道有必然顯現
第二章道顯
一、道有隱顯
二、道隱顯不離
三、道顯,或同顯,或異顯
四、理是道顯形式
五、道之顯,或全顯,或分顯
六、道即大全
七、道必顯而總顯
八、道顯,或復顯,或新顯
九、道永恆而常新
十、道之顯即道規定
十一、道之顯即道主宰
十二、道顯為一二三以至萬物之理
十三、道顯為氣一理一心
十四、道圓滿,而所顯或有缺乏
十五、道無限,而所顯或為有限
十六、道無對,而所顯或有對
十七、道永恆,而所顯或變化
十八、道普遍,而所顯或特殊
十九、道至真至善至美至用至信
二十、只有一個可能世界
二十一、凡可能,必然現實
第三章道現
一、道現實
二、道現實即從無形到有形
三、道現實為實體
四、元子是實體
五、道現實為種
六、道現實為個體
七、物體是有形的現實個體
八、物體皆由元子構成
九、元子近乎至小無內而又至大無外,元子的其他特徵
十、元子即現實有形的道
十一、物體之間有同有異
十二、能
十三、人異於所有其他物體
十四、道現實有全現分現,也有復現新現
十五、道現實即道之生
十六、“天生”是道現實
十七、道現有通塞、正偏,通現、正現有清濁、厚薄
十八、空間是道現的基本形式
十九、時間是道現的基本形式
二十、勢所必然
二十一、只有一個現實世界
二十二、現代化是現實世界形成和改進的過程
第四章道和
一、隱顯對立統一,是道和
二、道有道顯道現的辯證法
三、氣理心辯證統一
四、道與邏輯
五、道和諧統一,謂之道和
六、無極而太極,太極而無極
七、道是“太和”
八、道是體用的統一
九、道體用統一的形式
十、道與心體用統一
十一、道與理體用統一
十二、道與物體用統一
十三、道與氣、理、心體用統一
十四、道是氣一理一心
十五、道一體多用
十六、道是本體
十七、道是大全
人道卷
第五章人性
一、天生人成
二、人自然生命的主要內容是食色
三、人性是真、善、美、信、用等積極價值的統一體
四、惡源於人本性不顯
五、人的氣性向善
六、生產力是人性在人能力上的表現
七、欲望是人本性在意志中的表現
八、功利慾望和道義欲望有機統一,是欲望滿足的理想
九、人性本質的圓滿和人身的缺乏辯證統一,是人性展示的總規律
十、人是自由的生命活動
十一、德性是人性的內容,實踐是人性的表現
十二、人為天下貴
十三、性體心用和心統性情、心統性知、心統性意、心統性慾
十四、人為萬物之靈
第六章修養
一、人人修養
二、生命關懷
三、真理意識
四、人能弘道
五、生產修養
六、生活修養
七、君子
八、聖人
九、中和
十、修養方法
第七章文化
一、修養與文化
二、文化的主要內容
三、文明
四、禮文化
五、文化史
六、文化的表達
七、文化的理解
八、表達和理解
九、文本的理解
十、政府的文化責任
第八章治理
一、中道原則
二、王道政治理想
三、實現外王的途徑
四、制度和正義
五、德性內含正義,正義表現為公意、公義與公利的統一
六、政治是實現正義的活動
七、公權是德性的表現
八、大同社會,天下為公
九、公民修養
十、公民權
十一、齊家
十二、修業
十三、治國
十四、平天下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