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許可效應

道德許可效應

道德許可(moral licensing):當自己對某事有一個明確的道德標準之後,在做出與這項道德標準相關的行為和判斷時,反而更傾向於違背這項道德標準的行為。

實驗,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不可避免,向誘惑屈服,

實驗

實驗: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家貝努瓦·莫林(Benoit Monin)歡嘗和戴爾·米勒(Dale Miller)研究刻板印象和決策過程。問普林斯頓大學的本科生兩種類別的問題:第一個類別是命題一:大多數女人真的不聰明;命題二:大多數女人更適合在家裡看孩子,而不是出來工作。第二個類別是命題一:有些女人真的不聰明;命題二:有些女人更適合在家裡看孩子。人們會不太容易駁斥這樣的命題。它們看起來或許有點性別歧視,但人們很難駁斥“有些”這個限定詞。結果判斷前兩個命題的學生立刻提出抗議,但判斷第二組命題的學生態度則更中立一些。
斷完這些命題後,學生要在一個模擬招聘場景中作出選擇。他們的任享道奔熱務是判斷幾位候選人是否適合某高層職位。這份工作所處的行業一直是男性主導的,比如建築業和金融業。候選人中有男也有女。對這些剛剛駁斥過性別歧視觀點的學生來說,這看起來是項非常明確的任務。他們當然不會歧視一個符合條件的女人。但普林斯頓的研究人員發現,情況正好相反。和那些勉強同意第二組命題認為性別歧視不那么嚴重的學生比起來,那些強烈反對性別歧視的學生更傾向於選擇男性來擔任這個職務。當研究人員詢問學求奔囑尋生的種族主義觀點,並提供機會讓他們表現對少數種族的歧視時,也出現了這種前後不一的情況。

解釋

學生們因為駁斥了性別歧視和種族歧視的言論而感覺良好,因此放鬆了警惕,更容易作出有歧視色彩的決定。他們更可能根據直覺的偏好作出判斷,而不去考慮這個決定和他們“追求公平”的目標是否一致。這並不是說他們想歧視。他們只是被自己之前良好的行為所蒙蔽,沒看到這些決定會帶來的傷害而已。

生活中的現象

“道德許可效應”也許能解釋為什麼那些有明顯道德標準的人能說服自己,認為出現嚴重的道德問題是合情合理的,那些人包括部長、注重家庭觀念的政治家、打擊腐敗的辯護律師。例如,一位已婚的電視布道者和秘書發生性關係,一位財政保守派利用公款修自家房子,一位警察對毫無抵抗能力的罪犯施以暴力。大部分人在覺得自己品德高尚時,都不會質疑自己的衝動。而一些人的工作總能讓他們覺得艱阿埋自己品德高尚。

不可避免

所有被我們道德化的東西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道德許可效應”的影響。如果你去鍛鍊了就說自己很“好”,沒去鍛鍊就說自己很“壞”,那么你很可能因為今天去鍛鍊了,明天就不去了。如果你去處理了一個重要項目就說自己很“好”,拖延著不去處理就說自己很“壞”,那么你很可能因為早上取得了進步,下午就變故霉恥懶散了。簡單說來,只要我們的思想中存在正反兩方,好的行為就總是允許我們做一點壞事。

向誘惑屈服

重要的是,這不是血糖含量低或缺乏意志力造成的。心理學家調查這些縱容自己的人時,他們都認為自己作決定時能夠自控,沒有失控。他們也沒有罪惡感,相反,他們認為自己得到了獎勵,並以此為傲。他們這樣為自己辯解:“我已經這么好了,應該得到一點獎勵。”這種對補償的渴望常常使我們墮落臭訂邀。因為我們很容易認為,縱容自己就是對促櫻頁美德最好的獎勵。我們忘記了自己真正的目標,向誘惑屈服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