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道德實踐》是現代曾昭旭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道德與道德實踐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曾昭旭
- 類別:哲學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分內、外兩篇,共二十一篇文章,貫串其間的一共同關懷是儒家的道德良心要如何推廣出去以及物潤物的問題,所依據的義理系統是王船山之學。內篇重在論原則性之義理,或說道德學;外篇則就歷史。文化與現實而言為內篇所說義理之套用,或說道德實踐。
內篇包括十一篇文章,第一篇“中國義理學”,作者首先考察了“義”之涵義,認為“義”涵有。時措之宜”、“存在之決斷”和“客觀標準”之意。以其宜,遂自我成立為某一狀況下適宜的標準則客觀化為一“理”。秉仁義之心懷以研究世間一切道德學問則為義理學;。義理學的核心是一心之明或曰主體性之明o/L,明,然後一切道德學問始有所主,始能應幾落實而現其價值。作者選四篇論孟子之學,因孟子是為儒家義理立綱維者,四篇都偏重在論養氣立身之學,則以吾身實處於心物之交,而為首先實踐之始基。在。朱子,陽明與船山之格物義”中,作者以宋明儒家遙接孔孟,再建義理學之綱維,從朱子、陽明與船山三人格物致知中比較其不同,尤其推崇船山由本貫末、提攜萬物之格物義,以與外篇相通。之後三篇文章,貫串L真話禮之經常性,以突出道德實踐之莊嚴。最後一篇“論道德與道德實踐”則總括前文,作為內篇總結。
外篇包括十篇文章,在內篇對道德實踐之義理的闡述基礎上,外篇則根據此義理考察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精華與癥結,為未來我國人民道德實踐做參考。第一篇“中國文化特質試釋”是就根本特質略作提點,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或基本特質)一是“無論如何都要活下去”,二是“一旦活下去了,就立刻要求還要活得優美”,即生命精神與道德精神。在。說中華民族道德生命之流衍”文中,作者通貫全史,論述了中國文化這種特殊精神的活潑內在,剛健日新,是全民族道德實踐的表白。第三篇文章重點在歷數中華民族在道德實踐歷程中所受的創傷與力求消解之道,從中可以看到道德實踐艱苦與嚴肅。在這種艱苦嚴肅的道德生活中,一種超越的宗教情愫油然而生,它堅定了全民族的精神生命,使人更奮勉前行。因此,作者寫。說宗教情愫”一文,指出中華民族向無基督教式的宗教,其相當於宗教而事實上維繫一全民族的心靈理想的乃是孝道。因此,對孝道的了解與省察是至為重要的工作。以下三篇皆論中國傳統之孝道,即可見中華文化傳統中之珍寶,也可發現其虛弱不足之處。“五四精神與返本開新”一文,略說由傳統到現代的關鍵是如何繼承傳統中剛健之仁心,活轉僵固的歷史,面對新的人生,重新開闢一及物潤物的新的禮樂文明。在此新舊之交,亟須國人有一堅強之自信,以作永恆努力,開新的道德文明之風。
本書從不同角度論述了中國道德文化,可在研究中國道德文化時參考。
出版信息
台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4月初版,1985年4月第三版,為漢光叢刊006號,2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