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幢(河北省易縣道德經幢)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河北省易縣龍興觀內的道德經幢是在中國現存的4個道德經幢中形體最大、年代較早,保存也較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德經幢
  • 產地:中國
  • 時間:公元728年
  • 幢高:6米
易縣龍興觀道德經幢建於縣城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28年),起初立在易縣城西開元觀,後又遷到縣城內。易縣道德經幢為八角柱體,幢高6米,分幢座、幢身、幢頂三部分。除幢頂為青石外,其餘皆為漢白玉石製成。幢座為一仰蓮石雕,座下的方形平台為後世補砌。幢身由上下兩塊白玉雕刻而成,共高4.29米,直徑90厘米,平面為八角柱體,每面寬40到42厘米不等。幢身書有“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經”的字樣,各面鐫刻老子《道德經》計八十二章,文為蘇靈芝所書,其書法瀟灑飄逸中有剛勁之力,端雅俊秀中有鐵骨之風,筆法流通。
老子,姓李名耳,是我國春秋時期的大思想家,其所著《老子》又名《道德經》,被道教尊為經典。
唐朝李姓皇室,尊老子李耳為其始祖,以此來神化李姓皇族,並藉助老子思想以治民。唐玄宗李隆基最崇道教。據《資治通鑑》記載,在唐玄宗當政時的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春季正月,朝廷首次置玄學博士,每年都像科舉中的明經科一樣考試,推崇包括老子《道德經》在內的道家學說。就在唐開元二十五年“初置玄學博士”的第二年,在今河北省易縣“奉敕”豎立了石刻道德經幢。
據《天下輿地碑記》載,易縣道德經幢於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豎立在易縣城西開元觀(現其地望已不可考),到了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由知府張孝祥移於府治,後又遷至城內西南隅的龍興觀今址。龍興觀建於唐景龍二年(公元708年),是我國北方一處著名的道教活動場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