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批評模式是西方五種主要的文藝批評模式之一。道德批評的理論核心是,認為文藝的價值不僅在於文藝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它的內容。
艾略特宣稱:“儘管我們應該牢記文學或許可以用文學標準米衡量,但文學的偉大卻不能用文學標準來衡量。”道德批評模式十分注意文藝作品的內容及其對讀者的作用和影響,尤其關注它產生的道德影響。這樣,那些對“文學的偉大”持道德批評觀點的批評家,便在文藝批評實踐中著力探討“偉大的文學的道德淨化作用”。可以說在所有的文藝批評模式中,道德批評模式的歷史最為悠久。柏拉圖的《理想國》就注意到文藝對道德的影響。霍拉斯把詩的教育意義與其審美意義等量齊觀。菲利昔·悉德尼十分重視文藝的教育作用。馬休·阿諾德曾堅持捍衛“藝術的嚴肅性”。及至二十世紀,道德審美的倡導者新人文主義者主張,文藝作品是對現實生活的批評,重要的是內容,形式不過是表達內容的技巧和方式;文藝的根本目的在於影響人、人的生活和行為以及人所生存的社會;文藝批評的任務便是指明作品的這種功能發揮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