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魚設施

過魚設施

為魚類通過攔河閘壩抵達產卵或培育場所設定的結構物和機械設定。按魚類洄游特性分為溯河洄游過魚設施和降河洄游過魚設施兩類。有魚道、魚閘、升魚機和集魚船等形式。許多魚類具有向流性。閘壩截斷河道後,阻斷了魚類的天然洄游通道,建造過魚設施以便於魚類在克服水流落差情況下過壩,是保護和發展江河魚類資源的措施之一。

中文名稱過魚設施
英文名稱fish pass structure
定  義為使洄游魚類繁殖時能順流或逆流通過河道中的水利樞紐或天然河壩而設定的建築物及設施的總稱。
套用學科水產學(一級學科),漁業工程與漁港(二級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過魚設施
  • 外文名:Fish  passage  structure
溯河洄游過魚設施,降河洄游過魚設施,歷史回顧,

溯河洄游過魚設施

供產卵親魚上溯過壩的過魚設施。一般過魚設施即指此類設施。溯河洄游過魚設施的造型和設計要考慮主要過魚對象的生物學特性——魚的洄游季節、洄游特性和路線、游泳能力等。溯河洄游過魚設施進口及集魚系統的進魚孔口都需引用水流,形成誘魚流速,一般布置在壩下常有流水的水域。誘魚水流可從壩上游取水、也可從壩下游抽水或利用專設的水輪機組尾水。水電站尾水渠常是魚群較為集中的水域,在廠房尾水管頂部布置廠房集魚系統,能有效地誘引中上層魚類通過進魚孔口、集魚廊道進入過魚建築物。上游出魚口應與泄水建築物及水電站進水口保持一定距離。出魚口處的縱、橫向流速均應控制在魚所能克服的流速範圍以內。過魚設施的基本尺寸(寬度、最小水深、孔口尺寸等)取決於魚體大小和過魚密度。一般根據經驗確定。

降河洄游過魚設施

通常是為幼魚過閘壩回海的通道。美國一些水電站針對幼魚多在水面以下4~6m深處的水層漂流的特點,設定由細密攔網、幼魚收集器、導流器及輸魚管等設備組成的幼魚下壩系統,也可採用集魚船在水庫中收集幼魚,用輸魚管送魚過壩。

歷史回顧

17世紀中葉,歐洲始建第一座過魚建築物。至20世紀70年代,全世界共有過魚設施400餘座,其中一半以上是美國、加拿大兩國,西歐約占1/4.俄羅斯伏爾加格勒水利樞紐雙線升魚機各寬8.5m。美國約翰迪(John Day)壩在左右岸各設一座魚道,並設有廠房集魚系統。中國的過魚設施,大多建在沿海擋潮閘和沿江節制閘上。實踐表明,過魚設施適用於低、中水龍頭水利樞紐,對不同魚類的效果不一。在建有高壩或梯級開發的河流上,生態環境變遷較大,目前依靠過魚設施還難以有效地解決魚類洄游及其資源增殖問題。國家採用魚類人工繁殖放流,或利用壩下的天然產卵場或人工產卵場(渠)進行魚類增殖,也能有效地保護和發展魚類資源。葛洲壩中華鱘魚已在下游形成了新的產卵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