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漢語詞語)

過節(漢語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過節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是guò jié。意思是(1)在節日進行慶祝等活動。(2)與人產生的矛盾、糾紛等。出自《新唐書·禮樂志十二》:“慢者過節,急者流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過節
  • 外文名:celebrate a festival
  • 拼音:guò jié
  • 詞性:可分為動詞,名詞
基本解釋,動詞,名詞,引證解釋,

基本解釋

動詞

①在節日裡進行慶祝活動;度過節日。
②指過了節日。

名詞

①待人接物時所應重視的禮節或程式
②嫌隙。

引證解釋

1. 超過限度;沒有節制。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權》:“故聖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過節;使之敦樸,不得無欲。無欲有欲,各得以足。”
蘇軾 《御試製科策》:“浮雨過節,煗氣不效。”
2. 過於節制
《新唐書·禮樂志十二》:“慢者過節,急者流蕩。”
3. 待人接物等方面應注意的禮節手續
《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這人既如此通達諳練,豈有連個送禮的輕重過節他也不明白的理?”
《官場現形記》第五八回:“王爺同他們議了半天,無非‘是是是’,‘者者者’,鬧了些過節兒,一點正經主意都沒有。”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三:“她陪著 招弟 去練習滑冰,在一些小小的過節上都把 招弟 伺候得舒舒服服。”
4. 在節日進行慶祝等活動。
戴復古 《新年自唱自和》之三:“過節喜無事,謀歡要及辰。”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小柱子 年約十四五,光葫蘆頭,穿一身農村的孩子過年過節才穿的新衣裳。”
孫犁 《白洋淀紀事·殺樓》:“兵荒馬亂,人們不能像平常那么心裡乾乾淨淨的過節。”
5. 指過了節日。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南人冬至歲首,不詣喪家;若不脩書,則過節束帶以申慰。”
6. 嫌隙
鄧友梅 《煙壺》四:“大奶奶和 劉奶媽 有什麼過節,且不說他。”
7. 事情的過程
梁斌 《紅旗譜》五:“ 朱老忠 講著, 嚴志和 在一邊聽,這些來派過節他都知道,低著頭兒不說什麼,心裡卻翻絞得難受。”原註:“來派、過節--事情的源委、過程。”
8.紀念祖宗的活動
在江蘇農村進行的祭祀的活動。主要是做好金元寶,買冥幣,擺上酒席,放上杯子(有多少祖宗放多少杯子,杯子放黃酒)然後點上蠟燭,燒掉冥幣等,期間要將門開一個縫讓祖宗能進屋。待蠟燭點完,香燒完,就把菜端回灶上,之後再拿出來一起吃。期間每個人要磕三次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