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分析技術——針對化學和製藥工業的光譜方法和實施策略(原書第2版)

過程分析技術——針對化學和製藥工業的光譜方法和實施策略(原書第2版)

《過程分析技術——針對化學和製藥工業的光譜方法和實施策略(原書第2版)》是2014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Katherine A.Bakeev 主編 姚志湘 等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過程分析技術——針對化學和製藥工業的光譜方法和實施策略(原書第2版)
  • 作者:(美)Katherine A.Bakeev
  • 譯者:姚志湘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
  • ISBN:9787111474647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際上最早對“過程分析技術”進行系統介紹的專業書籍,本書為原書第2版。本書包括了過程分析技術的總覽、發展歷史、組織和實施、相關技術與最新進展等內容,重點介紹了過程分析技術所涉及的光譜分析技術、化學計量學理論與方法、取樣理論與技術等,幾乎涵蓋了過程分析涉及的光譜方法,包括紫外可見、近紅外、紅外、拉曼、聲化學計量學、近紅外化學成像、過程核磁共振、螢光和冷發光感測等,給出了在化工、製藥、石化、聚合物等過程工程領域和實驗室線上檢測等大量的套用案例,並給出了詳盡的參考文獻。書中各部分內容獨立成篇,參與撰寫的作者均為國際上活躍在該領域的知名學者和工程師,讀者可按需選擇或進行系統學習。
本書可作為過程工程、分析化學、儀器儀表、工業工程等領域研究者的研究參考書,或相關理工科專業的教學參考書。

目錄

譯者序
原書第2版序
第1章過程分析和過程分析技術總覽
1.1引言
1.1.1歷史回顧
1.1.2商業驅動
1.2過程分析項目的執行
1.2.1智慧
1.2.2團隊結構
1.2.3項目的生命周期
1.2.4項目範圍
1.2.5常見的困難和挑戰
1.3過程儀器
1.3.1過程儀器類型
1.3.2新型過程儀器
1.4結論
1.5縮略語和術語
致謝
參考文獻
第2章過程分析技術的實施
2.1工業裝置中實施過程分析技術(PAT)的簡介
2.1.1過程分析的定義
2.1.2過程分析和實驗室分析的區別
2.1.3一般行業對PA的驅動力
2.1.4套用類型(研發和生產的對比)
2.1.5組織管理的注意事項
2.2普遍的過程分析工作流程
2.2.1項目識別和定義
2.2.2分析套用的開發
2.2.3設計、選定和採購
2.2.4在生產中實施
2.2.5日常操作
2.2.6持續改進
2.3製藥工業中PAT實施的注意事項
2.3.1簡介
2.3.2商業模式
2.3.3技術差異
2.3.4製藥行業中過程分析的監管特性——質量源於設計的概念
2.4結論
參考文獻
第3章過程取樣:取樣理論過程分析技術欠缺的環節
3.1引言
3.2取樣理論(TOS)介紹
3.2.1不均勻性
3.2.2組成不均勻性
3.2.3分布不均勻性
3.2.4結構上正確的取樣
3.2.5錯誤的取樣誤差
3.2.6份樣定界誤差
3.2.7份樣抽取誤差
3.2.8份樣製備誤差
3.2.9份樣稱量誤差
3.2.10總取樣誤差
3.2.11總體估計誤差
3.3減量:一個特定的取樣程式
3.4基本取樣原理
3.5取樣——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
3.5.1取樣單元操作
3.5.2了解過程取樣:0維和1維物料
3.5.3抓樣——0維和1維
3.5.4正確過程取樣:份樣界定/抽取
3.5.5PAT與正確過程取樣——什麼是必需的
3.6反應器和容器——相同的過程取樣問題
3.6.1現有過程技術的正確過程取樣
3.6.2向上通量——代表性的同步PAT取樣
3.6.3上升流同步的PAT取樣器
3.71維物料的不均勻性:變分法
3.7.1過程取樣模式
3.7.2實驗變分函式
3.7.3取樣計畫模擬和TSE估計
3.7.40維物料的TSE估計——批次取樣
3.7.5變分法分析的企業QC效益
3.8數據質量——來自於TOS的新見解
3.9化學計量學和PAT中的驗證
3.10結論
參考文獻
第4章用於線上分析的紫外可見光譜法
4.1引言
4.2理論
4.2.1化學濃度
4.2.2顏色
4.2.3薄膜厚度
4.2.4濁度
4.2.5電漿/納米粒子
4.3儀器
4.4樣品界面
4.4.1比色皿/管
4.4.2流通池
4.4.3浸入式探頭
4.4.4反射探頭
4.5實施
4.5.1一套完整的過程分析儀
4.5.2故障排除
4.6套用
4.6.1氣體和蒸汽分析
4.6.2液體分析
4.6.3固體分析
4.6.4其他套用
4.7詳細的套用說明
4.7.1氣體和蒸汽分析:甲苯
4.7.2液體分析:穿透曲線
4.7.3固體分析:擠出塑膠的顏色
4.7.4膜厚測量:聚合物
4.8結論
參考文獻
第5章用於過程分析技術的近紅外光譜:理論、技術與實現
5.1引言
5.2近紅外光譜理論
5.3近紅外分析儀技術
5.3.1近紅外分析儀的光源和檢測器
5.3.2掃描光柵單色儀和多色儀二極體陣列
5.3.3聲光可調諧濾波器(AOTF)分析儀
5.3.4傅立葉變換近紅外分析儀
5.3.5近紅外過程分析儀的新技術
5.4取樣接口
5.4.1簡介
5.4.2取樣問題:液態、漿態和固態
5.4.3光纖的使用
5.5近紅外分析的套用實例
5.5.1煉油廠烴物料
5.5.2多元醇、乙氧基化衍生物、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的聚醚多元醇
5.5.3油脂化學品、脂肪酸、脂肪胺和生物柴油
5.6結論
參考文獻
第6章紅外光譜的過程分析套用
6.1引言
6.2紅外光譜的實用問題
6.3儀器的設計與技術
6.4過程IR儀器
6.4.1商品化的IR儀器
6.4.2重要的IR元件技術
6.4.3紅外元件和儀器新技術
6.4.4對過程紅外分析儀的要求
6.4.5IR過程分析儀的樣品處理
6.4.6過程紅外光譜實施中考慮的問題
6.5過程紅外光譜分析儀的套用
6.6過程紅外光譜分析儀回顧
6.7趨勢和方向
參考文獻
第7章拉曼光譜
7.1拉曼光譜有吸引力的特性
7.1.1定量信息
7.1.2靈活的樣品尺寸和形式便於無損檢測
7.1.3靈活的採樣方式
7.1.4有吸引力的光譜特性和有優勢的選律
7.1.5高採集速率
7.1.6穩定耐用的設備
7.2拉曼光譜潛在的問題
7.2.1高的背景信號
7.2.2穩定性
7.2.3太高又太低的靈敏度
7.2.4人員的經驗
7.2.5成本
7.3拉曼光譜技術的基本原理
7.4拉曼儀器
7.4.1安全
7.4.2雷射波長選擇
7.4.3雷射的功率和穩定性
7.4.4光譜儀
7.4.5樣品接口(探頭)
7.4.6通訊
7.4.7維護
7.5定量拉曼
7.6套用
7.6.1醯化、烷基化、催化裂解和酯交換反應
7.6.2生物反應器
7.6.3混合
7.6.4煅燒
7.6.5催化
7.6.6氯化
7.6.7假冒藥品
7.6.8擠出
7.6.9法醫學
7.6.10加氫
7.6.11水解
7.6.12醫療診斷
7.6.13微波輔助有機合成
7.6.14移動或現場使用
7.6.15天然產品
7.6.16取向、應力或應變
7.6.17臭氧分解
7.6.18聚合
7.6.19聚合物固化
7.6.20多晶型物(晶體形式)
7.6.21產品性質
7.6.22純化:蒸餾、過濾和乾燥
7.6.23薄膜或塗層
7.7過程拉曼光譜的現狀
參考文獻
第8章用於了解產品和過程的近紅外化學成像
8.1PAT倡議
8.2近紅外化學成像(NIRCI)在製藥工業中的角色
8.2.1固體劑型表征
8.2.2“一張圖片勝過千言萬語”
8.3近紅外光譜成像儀的發展
8.3.1空間分辨的光譜成像
8.3.2紅外焦平面陣列
8.3.3波長選擇
8.3.4近紅外光譜儀的優點
8.3.5近紅外成像儀
8.4化學成像原理
8.4.1超立方體
8.4.2數據分析
8.4.3光譜校正
8.4.4光譜預處理
8.4.5分類
8.4.6圖像處理——統計
8.4.7圖像處理——形態
8.5PAT套用
8.5.1含量均勻度測量——“自校正”
8.5.2質量保證——一個完整的泡罩包裝成像
8.5.3污染物檢測
8.5.4包衣的成像——先進的劑量給藥系統
8.6處理案例研究:估計樣品組成的“豐度”
8.6.1實驗
8.6.2光譜校正和預處理
8.6.3分析
8.6.4結論
8.7處理案例研究:通過統計分析確定混合均勻性
8.7.1實驗
8.7.2觀測圖像中的視覺對比
8.7.3成像的統計分析
8.7.4混合均勻度測量
8.7.5結論
8.8結語
致謝
參考文獻
第9章用於工業生產過程的聲化學計量學監測技術
9.1聲化學計量學方法簡介
9.2聲化學計量學原理
9.2.1聲感測器
9.2.2聲學感測器(加速計)安裝
9.2.3信號處理
9.2.4化學計量學數據分析
9.2.5作為一種PAT工具的聲化學計量學
9.3工業生產過程監測
9.3.1流化床制粒監測
9.3.2中試規模的研究
9.3.3連續的流化床制粒機開車順序的監測
9.3.4緊急停機狀況預警的過程監測
9.3.5聲化學計量學用於流體流動的定量分析
9.4可用於線上聲化學計量學的設備
9.5討論
9.5.1制粒機監測
9.5.2過程狀態監測
9.5.3氨濃度監測
9.6結論
參考文獻
第10章過程的核磁共振波譜:技術和線上套用
10.1引言
10.2NMR波譜儀的概述
10.2.1NMR現象
10.2.2時間域NMR:FID和旋轉弛豫的利用
10.2.3高解析度NMR:得到可分辨化學位移信息的波譜
10.3過程NMR波譜儀
10.3.1波譜儀和磁場的設計
10.3.2樣品和實驗設計
10.4NMR數據的後處理方法
10.5NMR作為過程分析技術的優勢和局限性
10.5.1優勢
10.5.2局限性
10.6線上和近線套用
10.6.1TDNMR
10.6.2高解析度NMR:化學計量學的套用
10.7目前的發展狀況和套用
10.8結論
參考文獻
第11章螢光檢測和過程分析套用
11.1引言
11.2冷發光基本原理
11.2.1冷發光的命名
11.2.2冷發光過程
11.2.3螢光分類
11.3LIF檢測原理
11.3.1光誘導螢光(LIF)檢測分類
11.3.2冷發光光譜
11.3.3LIF信號回響函式
11.4LIF檢測儀器
11.4.1LIF光度儀的儀器規範
11.4.2LIF儀器選擇
11.5冷發光檢測的風險
11.6過程分析技術的套用
11.6.1石化、化學和核領域的套用
11.6.2製藥PAT的套用
11.7結論
參考文獻
第12章過程分析技術中的化學計量學
12.1引言
12.1.1化學計量學概述
12.1.2一些歷史
12.1.3一些理念
12.1.4分析化學中的化學計量學
12.1.5過程分析化學中的化學計量學
12.2化學計量學的基礎
12.2.1符號
12.2.2一些統計基礎
12.2.3線性回歸
12.2.4多元線性回歸
12.2.5主成分分析
12.2.6實驗設計
12.3PAT中的化學計量學方法
12.3.1數據預處理
12.3.2建立定量分析模型
12.3.3建立定性模型
12.3.4探索性分析
12.4過擬合和模型驗證
12.4.1過擬合和欠擬合
12.4.2測試集驗證
12.4.3互動驗證
12.5離群值
12.5.1離群值介紹
12.5.2離群值檢測和修正
12.6PAT校正策略
12.6.1“校正策略空間”
12.6.2直接校正與逆校正建模方法的策略
12.6.3混合建模策略
12.7樣本和變數的選擇
12.7.1樣本選擇
12.7.2變數選擇
12.8現有方法的故障排除/改進
12.8.1方法評估
12.8.2模型改進策略
12.9模型傳遞與儀器標準化
12.9.1斜率/截距調整
12.9.2分段直接標準化(PDS)
12.9.3廣義最小二乘(GLS)加權方法
12.9.4ShenkWesterhaus方法
12.9.5其他的傳遞/標準化方法
12.10PAT中化學計量學模型實施問題
12.10.1預測中的離群值
12.10.2軟體實施
12.10.3數據系統和控制系統的集成
12.10.4方法更新
12.11人的問題
12.12結論
參考文獻
第13章製藥工業中光譜的線上PAT套用
13.1背景
13.2反應監測
13.3結晶
13.4API乾燥
13.5納米粉碎
13.6熱熔擠出
13.7制粒
13.7.1濕法制粒
13.7.2碾壓
13.8粉末混合
13.8.1潤滑
13.8.2粉末流動
13.9壓片
13.10包衣
13.11生物製劑
13.11.1發酵
13.11.2冷凍乾燥
13.12清潔驗證
13.13結論
參考文獻
第14章藥物分析中的近紅外光譜法:離線和近線PAT套用
14.1引言
14.1.1操作步驟
14.1.2儀器認證
14.2定性方法開發的基礎
14.2.1模式識別方法
14.2.2譜庫的構建
14.2.3識別和確認
14.3定量方法開發的原理
14.3.1樣品的選擇和製備
14.3.2樣品的製備和選擇
14.3.3參比值的測定
14.3.4光譜的獲取
14.3.5校正模型的建立
14.3.6模型驗證
14.3.7新樣本的預測
14.4方法驗證
14.5校正傳遞
14.6製藥套用
14.6.1原料識別
14.6.2均勻性
14.6.3水分
14.6.4物理參數的測定
14.6.5化學成分的測定
14.7結論
參考文獻
第15章近紅外光譜(NIR)作為化學工業中的PAT工具:增值及實施的挑戰
15.1引言
15.2過程分析儀的成功實施
15.2.1過程分析儀成功實施的過程
15.2.2NIR過程分析儀如何貢獻商業價值
15.2.3制定過程分析儀的技術要求需考慮的問題
15.2.4NIR的功能和局限
15.2.5過程分析儀實施中通常的挑戰
15.2.6線上校正NIR分析儀的方法
15.2.7NIR監測聚合物熔體的特殊挑戰
15.3套用實例
15.3.1監測乳液聚合的單體轉化率
15.3.2監測二乙苯異構體分離過程
15.3.3監測擠出機中共聚物和聚合物共混物的組成
15.3.4地毯表面纖維的快速鑑定
15.3.5紡絲溶液的組成監測
15.3.6聚酯熔體端基和黏度監測
15.3.7共聚反應的線內監測
參考文獻
第16章用於增強過程了解的PAT的未來趨勢以及在生物製造業中日益增長的套用
16.1引言
16.2監管指導及其對PAT的影響
16.3超越過程分析儀邁向解決方案
16.3.1基於風險分析的實驗設計
16.3.2PAT工具與樣品和過程指紋
16.3.3設計和控制空間
16.3.4化學計量學和過程分析
16.4PAT的新興套用領域
16.4.1生物燃料
16.4.2生物製造
16.5新的和正在出現的感測器和控制技術
16.5.1太赫茲光譜
16.5.2集成感測與處理
16.5.3介電譜
16.5.4過程色譜
16.5.5質譜
16.5.6微波共振
16.5.7新型感測器
16.5.8推理感測器
16.6取樣的進步:NeSSI
16.7未來的挑戰
16.7.1連續過程的驗證
16.7.2數據的挑戰:數據處理和融合
16.7.3監管的挑戰
16.7.4管理數據的企業系統
16.8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中英文對照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