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時期經濟學

過渡時期經濟學

《過渡時期經濟學》舊譯《過渡時期的經濟》,是俄共(布)及共產國際領導人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布哈林編著的經濟學著作,出版於1920年。

《過渡時期經濟學》對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的過渡時期作了馬克思主義的詳細的分析,既進行了理論上的分析,也闡述了俄國當時的基本經濟政策。該書較早地嘗試從理論上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規律,揭示了過渡時期經濟的基本特點,為社會經濟學的發展作出了理論貢獻。原計畫還要寫第二部分,以具體敘述過渡時期的俄國的經濟,但未實現。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過渡時期經濟學
  • 外文名:3 Ka nepexonHoro nIepHoIa
  • 作品別名:過渡時期的經濟
  • 作者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布哈林
  • 首版時間:1920年
  • 類別:社會學著作
  • 字數:175千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過渡時期經濟學》闡述過渡時期的經濟及其發展規律,論述了社會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指出了過渡時期的經濟結構及其基本特點,分析了資本主義和無產階級專政下在生產目的上的區別,認為在無產階級統治下生產是為滿足社會的需要而進行的,生產過程變成了有計畫地滿足社會需要的手段,並且探討了過渡時期的經濟範疇。

作品目錄

第一章 世界資本主義的結構
第七章 過渡時期的一 般組織形式
第二章 經濟、國家政權和戰爭
第八章 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生產管理體系
第三章 資本主義體系的崩潰
第九章 過渡時期的資本主義經濟範疇
第四章 共產主義建設的一般前提
第十章 過渡時期的“超經濟”強制
第五章 社會轉化過程中的城市和 鄉村
第十一章 世界革命過程和世界共產主義體系
第六章 生產力,革命的耗費和技術變革
註:參考資料來源

創作背景

十月革命勝利後,關於俄國如何實現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過渡時期經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規律等是擺在布爾什維克黨和蘇維埃政府面前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了研究和解決這個問題,布哈林在1920年寫了《過渡時期經濟學》。

作品思想

《過渡時期經濟學》是一本對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的過渡時期作了馬克思主義的詳細的分析的書,既進行了理論上的分析,也闡述了俄國當時的基本經濟政策。布哈林在此書中探討了過渡時期經濟的規律和特點,指出社會革命時期生產力暫時下降以及在新的基礎上恢復和發展的必然性,展示過渡時期城鄉關係的根本變化,考察國家政權的特殊作用和不斷變化的職能,確定轉化過程的階段,探討過渡時期的經濟範疇。他在此書中討論了各種組織形式,包括國家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專政、社會化,國有化、市有化等種種形式。他堅持了社會化不等於國有化的觀點,提出了“在無產階級的統治下,生產是為了滿足社會的需要而進行的生產”的論點,這多少具備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最基本的思想。
布哈林認為世界革命是個過程。書中提出了帝國主義國家將會由於殖民地的喪失和社會主義國家力量的壯大而力量逐漸衰弱下去的觀點,寫道:“殖民地起義和民族革命是偉大世界革命過程的組成部分,這個革命過程會轉動世界經濟的整個車軸。因為客觀上這裡存在著資本主義生產父系總崩饋的因素,這種崩潰使無產階級革命和工人階級專政易於取得勝利”。世界無產階級逐漸成長。“隨著無產階級專政的成長,資產階級的反抗力量日益削弱,最後剩留下來的資產階級混合物及其所有的組織大概會全部投降”。這話具有可能和平過渡的含義。
布哈林在書中指出了資本主義和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生產的不同目的。他說: “在資本的統治下,生產是剩餘價值的生產,是為利潤進行的生產。在無產階級的統治下,生產是為了滿足社會的需要而進行的生產”, “生產過程成為有計畫地滿足社會需要的手段。

作品影響

《過渡時期經濟學》是一本在蘇聯國內外頗有影響的著作,20世紀20年代不少蘇聯經濟學家及經濟著作曾沿用此書的觀點和體系,中國在20世紀30年代初,曾出過多種譯本,起過一定的影響。

作品評價

蘇聯無產階級革命家列寧:“這本出色的書的出色的質量”“一部輝煌的作品”;“(布哈林)很經常地,甚至非常經常地陷入違反辯證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的、術語的煩瑣哲學……泥坑,陷入唯心主義……等等。正是從這裡產生了許多荒謬的理論……學術上的垃圾、學院主義的蠢話。”

出版信息

《過渡時期經濟學》1920年初在莫斯科出版,曾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國外發行。
中譯本是由余大章、鄭異凡根據國家出版社莫斯科1920年版譯出,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於1981年5月出版。

作者簡介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布哈林(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Бухарин,1888年10月9日—1938年3月14日),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活動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布哈林1906年加入布爾什維克黨,曾領導過工人罷工,多次被捕,流亡德國、奧地利、瑞士等國。1917年布哈林回到俄國,參加了十月革命的領導工作。共產國際成立後,他任執委會主席團委員,參加了共產國際的領導工作。在史達林領導時期,布哈林由於反對開展全盤集體化運動,被撤銷共產國際內所有職務。1938年,布哈林因所謂的叛國案被判死刑。1988年布哈林被恢復名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