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景陵

《過景陵》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篇諷刺唐憲宗求仙,以黃帝托諷,前兩句謂憲宗死後,陵寢一片淒涼。後兩句謂升天也罷,死葬也罷,都是一樣。這首詩有深刻諷刺意味,語言卻明白如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過景陵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李商隱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過景陵
武皇精魄久仙升,帳殿淒涼煙霧凝。
俱是蒼生留不得,鼎湖何異魏西陵。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景陵:唐憲宗陵寢。
⑵武皇:指唐憲宗。唐憲宗謚聖神章武孝皇帝,故稱。精魄:精魂體魄。
⑶帳殿:施設帷帳的寢殿。
⑷蒼生:百姓,眾民。
⑸鼎湖:即鼎湖龍去,指黃帝升仙。《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鬚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後以指帝王之崩逝。西陵:魏武帝曹操地陵,曹操逝後,葬於鄴之西岡,故稱。在今河南省臨漳縣西。

白話譯文

據說憲宗皇帝的精魂早已經神仙般飛升,可這施設帷帳的寢殿卻淒涼凝滿煙霧灰塵。
反正都是一樣誰也難以長留人間,那么黃帝在鼎湖升天何異於魏武帝病葬於西陵。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過景陵有感而作的。這首詩寓意極淺,應是李商隱少時之作。唐憲宗之崩,在元和十五年(820)。“景陵”在故蒲城西北二十里金幟山,故於開元四年(716)更名“奉先”,隸京兆府,其地多唐代帝皇陵寢,而李商隱則在年十三之際,父喪除後,移居蒲州之永樂(據馮浩玉溪生年譜會箋》)。以此推測,此詩的寫作年代,最遲亦應在唐敬宗寶曆元年(825)左右。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篇譏諷迷信求仙。前二句寫景陵寥落景象,那葬在這裡的憲宗皇帝據稱精魂已升天。但可悲的是他陵前的寢帳卻淒淒涼涼,凝滿塵煙,分外冷落。淒寥景色的描寫顯出所謂“仙升”實在是虛妄無意義,即使是皇帝也不免其一死,也落得個死後寂寞冷落下場。後二句就明白說出這個意旨,任何人,包括皇帝在內,都不過是血肉之軀,都是蒼生中一個,因此誰也難以長生留世,誰也不免一死。即然如此,那么,所謂黃帝升天之說實際和曹操病死葬於西陵,並沒有什麼差異,這就更明確說明所謂升天成仙是沒有的事,結句正是對首句武皇“仙升”的否定。
成仙迷信之說,在現代無疑是人人皆知其虛妄,是小兒便知的常識。但在那個時代卻是不少人都相信和追求的,李商隱對此類迷信從多方面予以譏刺否定,反對皇帝建台求仙,是難能可貴的。

名家點評

清·沈厚塽《李義山詩集輯評》:朱彝尊曰:諷戒之旨切矣。但以魏武陪黃帝,則殊不倫。豈其地相近,即所見而言之耶?
清·屈復《玉溪生詩意》:鼎湖指憲宗也。言求仙本欲如黃帝之不死,而究無異西陵,何益之有!
清·馮浩《玉溪生詩集箋注》:此篇意最隱曲。
清·陸鳴皋《李義山詩疏》:上半實寫,下用夾襯法,正箇中活潑潑地。
清·紀昀《抄詩或問》:擬之曹瞞,究竟非體,義山時時有此病。
清·張采田《李義山詩辨正》:無所謂“立言無體”也。紀氏以追慨故君為立言無體,然則於故君必皆作諛詞而始為得體耶?以此說詩,固哉高叟矣。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溫庭筠合稱“溫李”,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