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貿易

過度貿易是指外貿規模擴大和增長速度過快、過猛,超過了國民經濟的承受能力,特別是國家財政的負擔能力,在某些方面不適當的進口傷害了民族工業的發展,高檔消費品進口過量,刺激了消費需求擴大和消費檔次的不適當的提高;外留逆差逐年增大,外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降低等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過度貿易
  • 類型:經濟術語
特徵,解決辦法,

特徵

過度貿易一般具有以下特徵:
1、對外貿易對國民經濟其他總量指標的過度超前增長;
2、外貿進出口結構失調,進口對出口的過度超前增長;
3、對外貿易增長大大超過國家財政的承受能力;
4、輸血型的“補貼—擴大貿易規模—再補貼”的非良性循環。

解決辦法

1、穩定的對外開放度
對外開放度是測量某個國家對世界經濟開放程度的指標。影響對外開放度的主要因素有國土面積大小,資源豐裕程度和參預世界經濟、國際分工的程度等等。對外開放應視不同國家而異。
2、對外貿易增長速度與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相協調
從總的原則來說,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應當與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保持一致,但這種一致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二者應“等速增長”或“同步增長”,應當允許二者有一定的速度差。從一些開發中國家以及蘇聯東歐國家的經驗來看,對外貿易增長速度可以比國民經濟其他總量指標增長速度略快一些,即允許有一定程度的超前增長。
3、進口與出口的適當比例
應當將二者的速度差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努力擴大出口,減少不必要的進口,使速度差縮小。進出口保持適當的比例,使進出口保持基本平衡,在安排“進大於出”的計畫時,應考慮非貿易收匯(勞務收入旅遊收入)填補這一差額的能力和水平。
4、外貿商品結構產業結構相適應
當今世界上資本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迅速發展,我們也應適時地從根本上改造國民經濟結構,提高產業結構的檔次,改變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出口結構,轉向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質量為方向的集約化經濟,增加資本、技術和知識等高科技產品出口的比重。只有供給用於出口商品檔次提高,才能改變出口結構,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能力,在質量上求得發展。
5、外貿地區結構(市場結構)的合理配置
實施對外開放政策要著眼於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立足於穩定的發展,既要使對外貿易起到實現現代化的“發動機”的作用,又要使之符合我國生產力的水平和層次,充分考慮引進的適用性,出口市場穩定性和前景,形成貿易區域市場結構的合理梯度。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