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厝”是“房子”,“屋子”的意思,“過厝”便是指“去下一家”,是乞丐上門乞討而屋主人並無施捨之意時打發乞丐的用語。有時候也並不一定用於乞丐,也用於調侃,開玩笑,比如說,A想借B的作業抄,B對A說“過厝,過厝”,便是不借,自己做的意思,並把A的行為喻為乞丐上門乞討一般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過厝
- 意指:去下一家
- 源於:潮汕
- 屬於:民間文化
地方習俗,意義,
地方習俗
在莆田市,每逢新蓋的房屋落成或喜遷新居,俗稱“過厝”。莆田民間對“過厝”十分重視,其禮俗也非常隆重,以示慶賀。
新房建好後,房子主人便為“過厝”選好了吉利的日子。“過厝”前一天,房子主人就在新房子大門前掛上1對印有帶自己姓字的大紅燈籠,並在每個門、窗貼上對聯,在大門楣上掛1個用麻袋裝的新米篩,內裝龍眼乾、花生、紅棗、十二金元寶(紙制)等。據了解,掛米篩麻袋,表示布下天羅地網,可驅鬼辟邪,保平安之意;掛其他物品,寓意添丁進財。
當天凌晨5時許,是莆田人新房“過厝”的日子。一家人及親戚都聚到老房子裡,點起灶火,親戚們也一起忙活著,俗稱“請灶公”,祈求日後全家平安好運。起完灶火,簡單地舉行了一個儀式,一群人就從老房子出發。走在隊伍最前面的房子主人手捧香爐,妻子手拿新掃帚和畚斗,掃帚要一路拖著走,到新房門口時,用掃帚從門外朝門內掃去,意在把老房子的福氣、財氣掃起來一起帶到新居;主人的兒子則手拿桿秤、算盤、筆和簿,俗稱“收租”,寓意財源滾滾來。親戚中,有人挑1擔谷籮,內盛米、稻穀、地瓜、芋頭、豆腐等,象徵五穀豐登;有人挑1擔水桶,水中盛放有硬幣、花生、紅棗、龍眼乾等,俗稱“進財水”,表示財如水漲;有人提竹籃1個,內置放1隻烘爐,上放1個瓷罐,內盛煮熟的線面和米飯,烘爐內點燃木炭,以示一家紅紅火火;有人滾大“笠盂”,朝新房方向一路推著輪進。
當挑谷籮和水桶的人到新房門口時,早候在房內的家人,立即從房裡向外拋撒鹽米,表示驅邪;招財人則向房內拋硬幣,口喊:“進財囉,進財囉!”
此時,親戚們也挑著“盤擔”趕來慶賀,“盤擔”是親人把線面、米粉、花生、紅棗、發糕、紅米糰、豆腐皮、布、紅蠟燭、鞭炮、紅燈等禮物裝入禮盤,套上紅袋子。來到新房後,把這些禮品都擺在廳堂供桌上,供桌上還放有墨斗、魯班尺、茶、酒等,以謝天地,祭祀祖先。此外,相處友好的鄰居們也送燈籠和紅包前來祝賀。
晚上,房子主人設宴謝客,俗稱“過厝酒”。酒席一般有12道菜,表示一年12個月,月月美滿。菜餚中一定有蝦,意為一家和氣;有魚,表示年年有餘;有湯圓,寓意團團圓圓,甜甜蜜蜜。但菜餚內不能用醋調味,因莆田方言中醋與“厝”諧音,吃醋即吃“厝”,因此禁忌。
意義
“過厝”這一傳統習俗具有濃厚的民間文化,也深深感受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