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劍門關》是詩人陳仁德創作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過劍門關
- 作者:陳仁德
《過劍門關》是詩人陳仁德創作的一首詩。
過劍門關 《過劍門關》是詩人陳仁德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危岩累累欲摩空,蜀道依然氣勢雄。試向劍門關上望,亂峰如戟插雲中。作者簡介 陳仁德,1952年生,重慶忠縣人。四川大學畢業,報紙編輯。四川省詩詞學會、重慶詩詞學會副會長。著有《陳仁德詩詞鈔》。
劍門關風景區,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河東街64號。劍門關居於大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直入雲霄,峰巒倚天似劍,絕崖斷離,兩壁相對,其狀似門,故稱“劍門”,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劍門關風景區由劍門關、翠雲廊兩個緊鄰景區組成,總規劃面積84平方千米,核心區面積6平方千米,有觀賞景點(區)300...
《走過劍門關》是由中國著名音樂人何沐陽創作詞曲,金美兒演唱的歌曲。歌曲信息 詞:何沐陽 曲:何沐陽 編曲:潘澈 製作人:何沐陽 和聲:金美兒/宮瑜/潘澈 錄音師:宮瑜 混音/母帶工程師:李倫愷 錄音棚:北京唱高錄音棚( K-high studio)歌曲歌詞 給我一把劍 把時空刺穿 再看當時選擇有多難 心裡的河山 眼底的...
劍門關是橫亘在劍閣、昭化之間劍門山的隘口,扼川陝大道,地勢險要,是一個戰略要地和川軍嘉陵江防線重要支撐點,由川軍第二十八軍憲兵司令刁文俊率領三個團防守。紅四方面軍突破嘉陵江防線後,隨即從東、西、南三面包圍劍門關,1935年4月2日11時發動總攻,經過激烈爭奪,先將關口兩側敵軍險要陣地和關口北端主峰...
唐代詩人李白《蜀道難》:“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讚譽更讓劍門關名揚海內。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10年9月被列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劍門關是蜀道上最重要的關隘。這裡山脈東西橫亘百餘公里,72峰綿延起伏,形若利劍,直插霄漢。連山絕險,獨路如門。進入關內長約500米的...
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景區內,是為紀念1935年紅軍血戰劍門關而建立的紀念館。2009年12月22日落成對外開放。2016年12月,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歷史沿革 四川省劍閣縣屬川陝革命老區境內的劍門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打下劍門關,猶如得四川”之...
《劍門道中遇微雨》是宋代詩人陸游創作的七言絕句,作於作者由陝西南鄭前線被貶四川成都途徑劍門關時。此詩首句刻畫了人物形象,第二句概括自己數十年間、千萬里路的遭遇與心情,再接以“此身合是詩人未”自問,最後結以充滿詩情畫意的“細雨騎驢入劍門”,形象逼真,耐人尋味。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
公元前316年,戰國時周慎靚王五年,巴王與蜀王因仇相爭,秦惠文王乘機派張儀,司馬錯伐蜀。秦軍由今陝西勉縣西南行,過七盤關入四川境,經朝天驛走劍門關,遭阻,在葭萌關曾發生激戰。公元211年,三國時,劉備抗擊張魯,帶領龐統、黃忠、魏延等從荊州入川,駐兵於此,“厚樹恩德,廣收人心”,成就蜀漢帝業,...
劍門關·蜀道半程國際馬拉松由廣元市人民政府指導,劍閣縣人民政府、廣元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廣元市體育局主辦;華僑城、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承辦。賽事歷史 11月12日,2017年劍門關·蜀道半程國際馬拉松將在“天下第一關”劍門關鳴槍,5000人在千年古道同時起跑。比賽線路 首屆劍門關·蜀道半程國際馬拉松的線路從西成...
劍門蜀道遺址,戰國至清代川陝古道遺址。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以劍門關為中心的劍門蜀道,是戰國時開闢的秦蜀古棧道的南段蜀棧道,又稱金牛道,歷經秦、漢、唐至清代。劍門蜀道從陝西漢中、寧強進入四川,經四川廣元、劍閣、梓潼至綿陽,全長600餘公里,這條古道沿嘉陵江修築,山坡為石梯路,峽崖為棧閣(...
劍溪橋位於劍門關外,距劍門關隘口約兩公里,橫跨大劍溪,是古蜀道由成都去昭化的必經之橋。明弘治中利州指揮彭山建,以青石構築,三拱相連。拱圈為兩半拼合式(亦稱蓮瓣式),橋長18.8米,寬4米,高7.5米。東孔跨度為5.3米,西孔跨度為5.2米,中拱跨度為5.8米,拱高3.4米。東孔用26排卷石成拱,...
社門灣 過劍門關,溯溪而上,右側山谷內有龍湫一座,高達30餘米,豐水期,水柱如練,雄渾壯觀。沿山勢而上至龍湫處逾500米,設有登山馬道,曾經推出“騎馬登山探龍湫”的遊樂項目,現停止,改為峽谷走鋼絲的表演。峽谷內架設鋼纜一根,長達200餘米,高達70餘米。表演者在此架設的獨根鋼絲上表演騎腳踏車、騎...
四川劍閣苦竹寨亦名苦竹隘(今稱朱家寨),史志記:在小劍山頂,四際斷岩,前臨巨壑,孤門控據,地勢險要,一夫可守。苦竹寨位於劍門關西的第二道關隘,山呈四棱。介紹: 苦竹寨亦名苦竹隘(今稱朱家寨),史志記:在小劍山頂,四際斷岩,前臨巨壑,孤門控據,地勢險要,一夫可守。苦竹寨位於劍門關西的...
志公寺位於位於劍門關國家風景區南面,是連線劍閣縣城和劍門關風景區的通道,廣元市劍閣縣一零八國道從中穿過。位置境域 志公寺依山傍水,風景優美,三面環山,地勢陡峭,被劍門關風景區所包圍,旁邊有一條小河流過。交通路線 曾經是普安(老縣城)到劍閣(新縣城)的必經之道,由於劍門關風景區在假期人流量巨大,...
入蜀只有兩條路,東面是從長江三峽溯江而上,經瞿塘關而過。從北面是從漢中經棧道南下,漢中入蜀有兩條路:金牛道和米倉道。金牛道較為便捷,可以過劍門關直達成都,是一條入蜀的必爭之路。從米倉道南下巴中可趨閬中,威脅川中與東南之間的交通線。漢中爭奪戰,張郃的進犯閬中,就是過米倉道。這兩條路以...
刻畫三國時期劉備在入蜀途中六次往來於劍門關的雕塑作品。劉備過關像,孔明立關像南,有尊雕塑是蜀漢先主劉備。劉備在成都定都以後,於建安二十二年(217)設立了劍閣縣,隸屬於劍門關,加強了對劍閣的防守,不僅如此,還以劍閣為中心,將漢中到成都的一千多里連成了一個整體,保證了從成都至梓潼,穿劍閣過葭萌、...
劍門關 綿延數百里的大劍山七十二峰形如利劍,卻在其中有一個天然的缺口,這個缺口便是“劍門關”之所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說的也正是這裡。劍門關從未被人從正面攻破過。蜀漢後期,姜維以三萬人憑藉劍門關的天險,抵禦鐘會的十萬大軍,還多次取勝。後鄧艾偷渡陰平道,劉禪不戰而降,詔令姜維投降,劍門...
青林口鎮,位於四川江油市東部,地處蜀道劍門關的南端,從這裡,順著潼江經雁門,上可以繞過劍門雄關抵廣元,也可以翻山越嶺走劍閣,過劍門關而抵廣元;下可以直抵江油,經綿陽,至成都。有人稱青林口為蜀道第一古鎮,若從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幾乎沒有變化的街道型制,歷史上的江油三個重鎮之一(武都、重華、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