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年初一到年初三,是人們走親訪友“黃金時間”;與此同時,網路上,網友們曬春節“賬單”熱情高漲:在一家社區網站,關於“80後春節回家要帶多少錢才夠”的帖子點擊率已達數十萬,數千條回復曬出的春節賬單令眾多網友“叫苦不迭”:“過個年我容易嗎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過個年我容易嗎我
- 內容一:花錢如流水
- 內容二:快樂還得咬著牙
- 內容三:春節開銷過大
花錢如流水,快樂還得咬著牙,春節開銷過大,
花錢如流水
“長輩、晚輩都要給紅包,家裡要辦年貨,走親戚要帶禮品,同學聚會,請客吃飯……總之就是離不開人情兩個字。”年初三一大早,甘肅定西市民張益民帶著孩子走親戚,對網上曬出的“春節賬單”,他深有同感,“過年回家花費近2萬元,就這還沒算上買回南京的臥鋪車票呢”。
一項“春節花銷”情況的網路調查顯示,四成網民春節花銷在5000元以上,其中29.75%的網民認為花銷接近1萬元。“孝敬父母、長輩”“壓歲錢”“置辦年貨”“送禮”是春節花費的主要四大項目,其中兩成多網民的主要花銷是“孝敬父母、長輩”。
記者根據網友曬出的賬單,初步盤點出蛇年春節期間五大“花錢如流水”項目:
——送長輩和小輩的紅包
“對我們來說,今年的主要開銷就是紅包。”在天津工作的白領蘇小姐說:“計畫給雙方父母分別包2888元紅包,總計5776元。還有一個小侄子、一個小侄女,每人600元的紅包,總計1200元。紅包一共支出6976元。”
——購買新衣花費大
“一件看上眼的外套近千元,孩子的一套衣服也要四五百元。”海口市民張宇說,“新年買衣服就花去近3000元,是我一個月的工資。”
——聚餐、娛樂:
在重慶一家管理公司擔任人事主管的小廖說,回家過年,不僅要請親戚和家人吃飯,還要請同學、朋友吃飯。在普通的酒店裡,隨便一桌中餐也得800—1000元,有些酒水還另算,請個三四頓就得花掉一個月工資。
——購買土特產走親訪友 在瀋陽工作的劉文斌說:“前兩年孩子小都沒回去,因此這次回去肯定要多帶些東西,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樣算起來回趟家的成本估計就要超過一萬元了。”
——交通費 在北京工作的小黃,老家在福建泉州,“春節期間難尋打折機票,單程就得差不多兩千元,來回就是四千元,這還不包括往來機場的費用。”
快樂還得咬著牙
“每年過春節回家,走親訪友,禮尚往來加上各種年貨,樣樣都得花錢,手裡沒有四五千元根本不敢回家。”在長春市工作的劉昕說,過春節很想回家看看父母,但口袋裝不滿根本沒臉回家,每年都想著多攢點錢回去。
對於這種“口袋不滿不敢回家”現象,海南省公共關係協會副會長代紅認為,這是“面子文化”在春節期間集中爆發的結果。一些年輕人認為一年的成就得失就在一份份紅包和禮品里。有些人即使知道自己能量不足,卻仍要擺譜,讓金錢和禮金給自己撐起“面子”。
同時,隨著物價上漲,春節的消費也水漲船高,就連壓歲錢也接近千元。一些人為“面子”埋單的價格更高,在北京工作的趙天偉說,春節回家所產生的繁重花費,讓自己工作一年的積蓄所剩無幾。像他一樣遠離家鄉在外地工作的年輕人幾乎都有同樣的感覺:春節回家的高花費已經讓團圓的歡樂變成了“咬著牙的快樂”。
一些民俗專家認為,回家過年,本是很幸福的事,因為這是與家人感情交融的最佳時節,但因為錢包的“羞澀”而使回家的腳步顯得很是沉重。有一些人想回家過年,卻又害怕歸鄉,怕派發紅包、怕走親戚。春節回家越來越高昂的花費讓“人口大遷移”成了“金錢大遷移”。對於他們來說,為了“人情”和“面子”,只能苦了自己。
春節開銷過大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不少網友認為過年回家開銷過大,影響幸福指數。湖北省一家網站發起的“春節開銷”調查顯示,超過三成網民感到沒有幸福感,源於春節開銷過大。
春節開銷多少才合適?專家認為,春節開銷應該量力而行,過年過的是“幸福”,過年回家,關鍵是“回家”,而不是帶多少錢;親朋好友著眼的是“團聚”,而不是奢華。應該讓攀比風遠離春節。
“春節期間的花銷最好不要超過一個月的工資。”代紅說。
一位理財顧問建議,工資在8000元左右,禮物花銷六七千元比較適合;工資在3000元左右,儘量控制在2000元以內。錢維軍說,如果為了春節禮物消費而打破了個人財務的周期性平衡,將不利於個人財務管理。
蘭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樊亞平認為,“過年”是我們社會生活中重要的文化儀式,人們對這個儀式的重要性認識也不如以前。但過年並不是簡單的“吃飯”,走親戚串飯局是一個人社會支持系統鞏固、精神思想回歸的重要方式。大家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得到舒緩、理解、尊重和支持,而這些都不是金錢能衡量和評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