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中牟魯恭祠

過中牟魯恭祠是明代于謙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過中牟魯恭祠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于謙
作品全文,注釋,

作品全文

長民曾羨魯恭賢,民物熙然各遂天。境外遺蝗徒擾擾,桑間馴雉自翩翩。
閭閻風俗猶前日,史傳聲華紀昔年。寄語郎官勤撫字,循良衣缽要人傳。

注釋

過中
(1).過了中年。《楚辭·九辯》:“時亹亹而過中兮,淹蹇留而無成。” 王逸 註:“年已過半。”
(2).過半。 宋 張耒 《上元》詩之一:“清晨謁帝 大明宮 ,拜賜歸來夜過中。”
(3).超過適當的限度。 元 姚燧 《江漢堂記》:“人見其不儉不及,不豐過中。” 元 姚燧 《國子司業滕君墓碣銘》:“刑或過中,必揆以義。”
長民
為民之長;官長。古指天子、諸侯,後泛指地方官吏。《禮記·緇衣》:“長民者,衣服不貳,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則民德壹。”《孔子家語·入官》:“上者尊嚴而危,民者卑賤而神。愛之則存,惡之則亡,長民者必明此之要。” 宋 蘇轍 《郭逵自致仕起知潞州》:“擢從解組之餘,復寄長民之任。”
民物
(1).泛指人民、萬物。 漢 蔡邕 《陳太丘碑》:“神化著於民物,形表圖于丹青。” 宋 張孝祥 《與明守趙敷文書》:“執事以慈惠之師,有來作牧,布宣德意,使田野按堵,民物康阜。”《清史稿·世祖紀二》:“朕親政以來,夙夜兢業,每期光昭祖德,蚤底治平,克當天心,以康民物。”
(2).民眾的財物。《後漢書·翟酺傳》:“帑藏單盡,民物雕傷。”《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天作淫雨, 冀州 水出,漂沒民物。”
(3).猶民情、風俗。《宋書·武帝紀下》:“古之王者,巡狩省方,躬覽民物,搜揚幽隱,拯災恤患。” 宋 蘇舜欽 《先公墓志銘》:“既省政,惡民物之薄。” 明 申涵光 《宿金提驛》詩:“暫宿 恆 南驛,重悲 薊 北天。山河仍故國,民物憶初年。”
遺蝗
指蝗蟲所產之卵。 宋 蘇軾 《雪後書北台壁》詩之二:“遺蝗入地應千尺,宿麥連雲有幾家。” 王十朋 註:“蝗遺子於地,若雪深一尺,則入地一丈。” 明 徐有貞 《試三農望雪賦》:“遺蝗伏藏,年穀其登兮;東作有祥,力我耕兮。”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典禮·蝗災告城隍文》:“今茲三農在野,百穀未登,昨歲遺蝗,孳生在地,二麥之受其荼毒者,幾半於郊外矣。”
擾擾
紛亂貌;煩亂貌。《國語·晉語六》:“唯有諸侯,故擾擾焉。凡諸侯,難之本也。”《列子·周穆王》:“今頓識既往,數十年來存亡、得失、哀樂、好惡,擾擾萬緒起矣。” 唐 武元衡 《南徐別業早春有懷》詩:“生涯擾擾竟何成,自愛深居隱姓名。” 宋 蘇軾 《荊州》詩之四:“百年豪傑盡,擾擾見魚蝦。” 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任你人影的憧憧,歌聲的擾擾,總像隔著一層薄薄的綠紗面冪似的。”
桑間
(1).指 桑間 之詠。泛指淫靡之音。 秦 李斯 《諫逐客書》:“ 鄭 衛 桑間 、《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尚博》:“真偽顛倒,玉石混淆;同‘廣樂’於 桑間 ,鈞龍章於卉服。”參見“ 桑間濮上 ”。
(2).指男女幽會之地。 明 徐元 《八義記·陰陵相會》:“那日桑間相會,誰知此地重逢。”參見“ 桑間濮上 ”。
(3).桑林中。 唐 白居易 《春村》詩:“二月村園暖,桑間戴勝飛。”
馴雉
(1).馴順的雉。《晉書·孝友傳論》:“ 許孜 少而敏學,禮備在三。馴雉棲其梁棟。”
(2).《後漢書·魯恭傳》:“ 建初 七年,郡國螟傷稼,犬牙緣界,不入 中牟 。 河南 尹 袁安 聞之,疑其不實,使仁恕掾 肥親 往廉之。 恭 隨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過,止其傍。傍有童兒, 親 曰:‘兒何不捕之?’兒言:‘雉方將雛。’ 親 瞿然而起,與 恭 訣曰:‘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跡耳。今蟲不犯境,此一異也;化及鳥獸,此二異也;豎子有仁心,此三異也。久留,徒擾賢者耳。’”後以“馴雉”為稱頌地方官吏施行仁政,澤及鳥獸之典。 五代李瀚《蒙求》詩:“ 魯恭 馴雉, 宋均 去獸。” 明 沉鯨《雙珠記·刑逼成招》:“割雞聊自試,馴雉信非難。”
翩翩
(1).飛行輕快貌。《易·泰》:“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程頤 傳:“翩翩,疾飛之貌。”《詩·小雅·四牡》:“翩翩者鵻,載飛載下,集於苞栩。” 朱熹 集傳:“翩翩,飛貌。” 唐 白居易 《燕詩示劉叟》:“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丐仙》:“即有青鸞黃鶴,翩翩自日中來,銜壺銜杯,紛置案上。”
(2).行動輕疾貌。 三國 魏 曹植 《芙蓉池》詩:“逍遙芙蓉池,翩翩戲輕舟。”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一:“虜騎獵長原,翩翩傍河去。” 元 麻革 《短歌行送秦人薛微之》:“翩翩有客來,老面黑於鐵。” 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二一章:“晨風吹拂著她長長的飄帶,翩翩走來。”
(3).飄動貌。 漢 蔡琰 《悲憤詩》:“處所多霜雪,胡風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肅肅入我耳。” 宋 劉過 《八聲甘州·送湖北招撫吳獵》詞:“望中原驅馳去也,擁十州,牙纛正翩翩。” 明 李夢陽 《士兵行》:“ 彭湖 翩翩飄白旟,輕舸蔽水陸走車。”
(4).連綿不斷貌。《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三·婦病行》:“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當言未及得言,不知淚下一何翩翩。” 唐 劉希夷 《巫山懷古》詩:“頹想臥瑤席,夢魂何翩翩。” 明 陳所聞 《金落索·代王皖城答》曲:“休論秀可餐,興翩翩,雄辯高談動四筵。”
(5).形容風度或文采的優美。《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論》:“ 平原君 ,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文選·曹丕〈與吳質書〉》:“ 元瑜 書記翩翩,致足樂也。” 劉良 註:“翩翩,美貌。”《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見有二書生,鮮衣羽扇,豐致翩翩,乘小舟游湖登岸。” 清 吳偉業 《悲歌贈吳季子》:“詞賦翩翩眾莫比,白璧清蠅見排抵。” 郭沫若 《文藝論集·自然與藝術》:“象徵派和印象派是顧影自憐的公子。他們是把他們父親的財產來做些裝飾的外觀,裝飾得一個翩翩出世。”
閭閻
(1).里巷內外的門。後多借指里巷。《史記·平準書》:“守閭閻者食粱肉,為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 唐白居易《湖亭望水》詩:“岸沒閭閻少,灘平船舫多。” 清 薛福成《應詔陳言疏》:“以臣所見,閭閻十室九空,而百物昂貴,小民奔走拮据,艱於生計。”
(2).泛指民間。《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論》:“ 甘茂 起 下蔡 閭閻,顯名諸侯,重彊 齊 楚 。”《梁書·處士傳·何胤》:“頃者學業淪廢,儒術將盡,閭閻搢紳,鮮聞好事。” 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五:“皆言衣食於官久,不願為農,又皆習弓刀,一旦散之閭閻,必皆為盜賊。” 章炳麟《駁建立孔教議》:“未嘗普施閭閻,貤及謠俗。”
(3).借指平民。《史記·李斯列傳論》:“ 李斯 以閭閻歷諸侯,入事 秦 。” 唐劉禹錫《同州謝上表》:“閭閻凋瘵,遠近共知。” 孫中山《軍政府宣言》:“以衛國保種自任,戰士不愛其命,閭閻不惜其力,則革命可成。”
風俗
(1).相沿積久而成的風氣、習俗。《詩序》:“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宋司馬光《效趙學士體成口號獻開府太師》之四:“ 洛陽 風俗重繁華,荷擔樵夫亦戴花。” 巴金《滅亡》第八章:“她們問我 中國 底風俗,我也略略說了一點,又常常惹起她們發笑。”
(2).指民間歌謠。《史記·樂書》:“以為州異國殊,情習不同,故博採風俗,協比音律。”
前日
(1).前些日子;往日。《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 致為臣而歸。王就見 孟子 ,曰:‘前日願見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 漢 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 吳 不信前日之盟。”《宋史·孝宗紀三》:“然易表稱書,改臣稱侄,減去歲幣,以定鄰好, 金 人易 宋 之心,至是亦寖異於前日矣。”《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我意欲完前日之約,不好自家啟齒。”《儒林外史》第十六回:“我前日說你氣色好,主有個貴人星照命,今日何如?”
(2).昨天的前一天。 唐白居易《贈夢得》詩:“前日君家飲,昨日 王 家宴,今日過我廬,三日三會面。” 陶行知《勸慈母讀〈千字課〉》:“前日十時 許雋人 、 柏烈武 二先生約集旅居 上海 、 安徽 各界領袖,會商推廣平民教育進行方法。”
(3).昨天。《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次晚,遣一個老成管家來到書房向 匡超人 說道:‘家老爺拜上 匡爺 。因昨日談及 匡爺 還不曾恭喜取過夫人,家老爺有一外甥女……’ 匡超人 聽見這話,嚇了一跳,思量要回他已經娶過的,前日卻說過不曾;但要允他,又恐理上有礙。”
史傳
史冊;歷史。《晉書·鄭方傳》:“博涉史傳。” 唐韓愈《順宗實錄三》:“歷代史傳,無不貫通。”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 關帝 祠中,皆塑 周將軍 ,其名則不見於史傳。” 阿英《方誌敏同志早年寫的小說》:“研究他的史傳和文學生活,都是很好的參考資料。”
聲華
猶言聲譽榮耀。《淮南子·俶真訓》:“今夫積惠重厚,累愛襲恩,以聲華嘔符嫗掩萬民百姓,使知之欣欣然人樂其性者,仁也。” 唐白居易《晏坐閒吟》:“昔為 京洛 聲華客,今作江湖老倒翁。” 清錢謙益《與王煙客書》:“老病日增,身世相棄,畏近城市,自竄於荒江墟落之間。人世聲華,取次隔絕。” 李大釗《青春》:“曾幾何時,一代聲華,都成塵土矣。”
昔年
往年;從前。 唐孟浩然《與黃侍御北津泛舟》詩:“豈伊今日幸,曾是昔年游。” 宋賀鑄《減字浣溪沙》詞之一:“記得西樓凝醉眼,昔年風物似如今。只無人與共登臨。” 清趙翼《甌北詩話·詩人佳句》:“鶯花不管興亡事,妝點春光似昔年。”
寄語
傳話,轉告。 南朝 宋 鮑照《代少年時至衰老行》:“寄語後生子,作樂當及春。” 唐劉希夷《晚春》詩:“寄語同心伴,迎春且薄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寄語昏污諸酷吏,遠在兒孫近在身。” 清納蘭性德《鷓鴣天·送梁汾南還時方為題小影》詞:“憑寄語,勸加餐,桂花時節約重還。” 陳毅《送人赴泰州談判抗日合作》詩:“憑君寄語強梁輩,摩擦自戕慎厥初。”
郎官
(1).謂侍郎、郎中等職。 秦 代置郎中令,為皇帝左右親近的高級官員。屬官執掌護衛陪從、隨時建議等。 西漢 因 秦 制不變。 東漢 以尚書台為行政中樞。其分曹任事者為尚書郎,職權範圍擴大。 魏 、 晉 、 南北朝 時期,尚書郎官之制,略同於 漢 。 隋 分郎官為侍郎與郎。 唐 六部郎官,郎中之外,更置員外郎。 唐 以後郎官的設定,基本上無大變革。《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袁盎 曰﹞‘且陛下從 代 來,每朝,郎官上書疏,未嘗不止輦受其言。’”《後漢書·明帝紀》:“ 館陶公主 為子求郎,不許,而賜錢千萬。﹝帝﹞謂群臣曰:‘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則民受其殃,是以難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裴安卿 做了郎官幾年,升任 襄陽 刺史。”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六·歷代郎官》。
(2).湖名。在 漢陽城 東南。 宋姜夔《清波引》詞序:“予久客 古沔 …… 郎官 、 大別 之幽處,無一日不在心目間。”參見“ 郎官湖 ”。
(3).指郎位星。 清孫枝蔚《式廬詩為石仲昭明府訪方爾止處士而作》:“江天昨夜寒偏甚,忽有郎官過少微。”
撫字
(1).撫養。《後漢書·列女傳·陳文矩妻》:“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毀日積,而 穆姜 慈愛溫仁,撫字益隆,衣食資供皆兼倍所生。”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書痴》:“過八九月,果舉一男,買媼撫字之。” 清劉大櫆《盧氏二母傳》:“ 抱孫 與弟 翼孫 ,皆生於 王氏 ,而 程孺人 撫字之如己出。”
(2).謂對百姓的安撫體恤。《北齊書·封隆之傳》:“ 隆之 素得鄉里人情,頻為本州,留心撫字,吏民追思,立碑頌德。” 宋陸游《戊申嚴州勸農文》:“雖誠心未格於豐穰,然拙政每存於撫字。” 明區大相《入羅滂水》詩:“直須勤撫字,勿使困征徭。”《西湖佳話·白堤政跡》:“立朝則盡言得失,守邦則撫字萬民。”
循良
(1).謂官吏奉公守法。《北史·孫搴等傳論》:“ 房謨 忠勤之操,始終若一。 恭懿 循良之風,可謂世有人矣。” 唐李邕《唐贈太子少保劉知柔神道碑》:“出膺賢守,則郡國循良。” 明 李介《天香閣隨筆》卷一:“吾每見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終不能活者,不剛也。” 孫中山《孫文學說·不知亦能行》:“官吏不過為人民之仆,當受人民之監督制裁也。其循良者,吾民當任用之;其酷劣者,當淘汰之。”
(2).指循良的官吏。 唐柳宗元《柳州謝上表》:“常以萬邦共理,必藉於循良。” 清朱彝尊《送張夫子巡撫山東》詩之一:“循良久數 張京兆 ,副相依然 漢 上公。”
(3).善良。 元劉祁《歸潛志》卷七:“富家中亦有循良懦弱者,烏可執一哉?” 清 沉復《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舟子頗循良,令其糴米煮飯。”
衣缽
(1).佛教僧尼的袈裟與飯盂。 唐崔顥《贈懷一上人》詩:“竹房見衣缽,松宇清身心。”《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和尚收拾衣缽被窩,打個包兒,做成一擔,尋根竹子,挑出庵門。” 清張爾岐《蒿庵閒話》卷一:“六祖衣缽,傳自 達磨 ,藏 廣東 傳法寺 。衣本西方諸佛傳法信器,缽則 魏主 所賜。” 秦牧《藝海拾貝·惠能和尚的偈語》:“﹝ 惠能 ﹞在原籍死後移靈 曲江 南華寺 ,六十年代初 南華寺 還有他的‘真身’和‘衣缽’。”
(2).佛家以衣缽為師徒傳授之法器,因引申指師傳的思想、學問、技能等。 宋蘇軾《再和許朝奉》:“傳家有衣缽,斷獄盡《春秋》。” 明 李贄《藏書·儒臣傳·孟軻》:“ 孟氏 之學,識其大者,真若登 孔子 之堂而受衣缽也。” 清趙翼《奴子陸喜善蒸鴨戲調子才》詩:“淺夫好為師,竟爾付衣缽。” 馬南村《燕山夜話·宛平大小米》:“他由於家學淵源,繼承他祖父的衣缽,書畫也都有專長。”
(3).借指僧家的衣食,資財。《八瓊室金石補正·僧惠等造天宮像記》:“遂舍衣缽之餘,採石名山,訪巧求能,願雕真容。”《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寺僧 廣明 ,做人俊爽風流,好與官員士子每往來,亦且衣缽充實,家道從容,所以士人每喜與他交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