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量計畫

運輸量計畫是反映物流運輸企業計畫期內預計完成的客貨運量和周轉量。

編制,編制運輸量計畫的依據,

編制

運輸量的確定,通常有下述兩種方法:
(1)當運力小於運量時,應以車定產。運輸產業活動中經常存在著運力與運量之間的矛盾。當運力不能滿足社會需要時,只能通過對運輸市場的調查(即掌握汽車客、貨運輸的流量、流向、運距),確定實載率和車日行程後,按照確保重點、照顧一般的原則,採取以車定產的辦法確定貨物運輸量的計畫值。
運輸企業計畫完成的貨物周轉量為:
式中,P——計畫客(貨)周轉量,單位為人公里(噸公里);
A——平均營運車輛數,單位為輛;
D——日曆天數,單位為天;
αd——車輛工作率(%);
L D——平均車日行程,單位為公里;
β——里程利用率(%);
——平均座(噸)位,單位為座(噸);
Γ——載重量利用率(%);
ω——託運率(%)。
貨運量為:
式中,——計畫旅客(貨物)平均運距,單位為公里;
Q——客(貨)運量,單位為人(噸)。
(2)當運力大於社會需要時,應以需定產。根據運輸需求量,決定運輸服務供給投入運力的多少。一般情況下,此種運輸服務供給應在保持合理車輛運用效率指標水平的基礎上,預測投入的車輛數,並將剩餘運力另作安排。
運距的長短、實載率的高低以及裝卸停歇時間的長短等都會影響車日行程,並連鎖反應到影響周轉量上。因此,實載率和車日行程必須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測算后綜合確定。運輸量的計畫值還必須通過與車輛運用計畫平衡後確定。

編制運輸量計畫的依據

任何一項生產計畫的編制,都必須以深入的市場調查為基礎。運輸企業在生產力的三要素中,僅能掌握勞動者和勞動工具,不能控制勞動對象。因此,對貨運企業而言,進行深入而詳盡的市場調研,掌握貨流的詳細情況就顯得尤為重要。通常可根據下列資料確定貨物運輸量:
(1)國家近期運輸方針和政策。不同的運輸方針與政策會影響生產企業對不同運輸方式的選擇,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發展的重點不同,運輸量結構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2)各種運輸方式的發展情況。
(3)公路網的發展情況。
(4)企業長期計畫中的有關指標和要求。為了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長期計畫中確定的逐年運輸量計畫指標,必須在各個年度計畫中得到落實,因此,長期計畫中的有關指標和要求是運輸量計畫的必要依據之一。
(5)運輸市場調查及預測的結果,以及託運計畫、運輸契約等資料。運輸企業一般都有自己的比較固定的服務區域。那么,調查了解本企業服務區域內的客源分布情況,掌握貨流的流量、流向等基本特徵,並對其進行科學預測,是編制運輸量計畫的重要依據。
(6)通過簽訂運輸契約的方法組織運輸業務,是資源組織的最有效的方法。企業應積極與貨主簽訂運輸契約,提高計畫的準確性,為順利組織運輸生產過程創造良好的條件。
(7)企業的運輸生產能力。運輸企業本身擁有的運輸生產能力是完成運輸量計畫的必要保證。因此,確定計畫運輸量必須與運輸生產能力相適應。企業運輸生產能力還應包括其他配套設施及生產力要素,如裝卸機械設備配套情況、站場設施、職工數量和素質等。
(8)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以及其他有關的資料。比如服務區域的產業結構不同,發生的運輸量也不同,像重工業、輕工業發生的貨物運輸量就有很大差別。再如,商品流通範圍擴大和流通量增加,會使運輸市場繁榮等。
根據上述資料,通過需求(運輸量)與可能(運力)的平衡預測結果與主管部門下達的貨物運輸量任務平衡,生產效率與經濟效果的平衡,在滿足社會需要、有利於國民經濟發展和保證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合理確定運輸量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