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與揚子江》通過對運河和揚子江的對話描寫,運用對比表現了運河的“安命”思想和揚子江的“造命”思想,反襯出強者的堅定執著;說明了不畏艱險、以苦為樂、奮鬥到底,創造自己的生命,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的道理。表明了作者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思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運河與揚子江
- 外文名:The canal and Yangtze River
- 作者:陳衡哲
- 選自:中國現代散文選
作者,內容簡介,原文,主題思想,
作者
陳衡哲(1893——1976),筆名莎菲,原籍湖南衡山,生在江蘇武進。1914年考入清華學堂留學生班,成為清華選送公費留美的女大學生之一。1918年獲文學學士學位。後進芝加哥大學繼續深造,1920年獲碩士學位,同年應北大校長蔡元培之邀回國,先後在北大、川大、東南大學任教授。1917年創作了白話短篇小說《一日》,以“莎菲”的筆名發表於《留美學生季報》。這些作品,後結集為短篇小說集《小雨點》。另寫有散文100餘篇,自己從中精選了52篇,編為《衡哲散文集》。解放後,曾任上海政協委員。
內容簡介
本文將運河與揚子江,通過二者比對,表現兩種不同人生觀的辯論交鋒,文中運河是弱者的形象,揚子江是強者的形象。作者借揚子江的形象謳歌了一種不畏艱險,勇猛向前的奮鬥精神。
原文
運河與揚子江(陳衡哲)
揚子江與運河相遇於十字路口。
河 你從哪裡來?
江 我從蜀山來。
河 聽說蜀山險峻,峭岩如壁,尖石如刀,你是怎樣來的?
江 我是把他們鑿穿了,打平了,奮鬥著下來的。
河 哈哈!
江 你笑什麼?
河 我笑你的謊說得太離奇了。看呵!似你這樣軟弱的身體,微細的流動,也能與蜀山奮鬥么?
江 但我確曾奮鬥過來的,況且我從前並不是這個樣子,我這個軟弱的生命,便是那個奮鬥的紀念。
河 真的嗎?可憐的江!那你又何苦奮鬥呢?
江 何苦奮鬥?我為的是要造命呀!
河 造命?我不懂。
江 你難道不曾造過命嗎?
河 我的生命是人們給我的。 江 你以為心足嗎?
河 何故不心足?
江 我不羨妒你。
河 可憐的苦兒!你竟沒有人來替你造一個命嗎?
江 我不稀罕那個。
河 可怪!你以為你此刻的生命勝過我的嗎?
江 人們賜給你的命!
河 這又有什麼相干?我不是與你一樣的活著嗎?
江 你不懂得生命的意義。你的命,成也由人,毀也由人,我的命卻是無人能毀的。
河 誰又要來毀我呢?
江 這個你可作不得主。
河 我不在乎那個。
江 最好最好!快樂的奴隸,固然比不得辛苦的主人,但總勝於怨尤的奴隸呵!再會了。河!我祝你永遠心足,永遠快樂!
於是揚子江與運河作別,且唱且向東海流去。
奮鬥的辛苦呵!筋斷骨折;
奮鬥的悲痛呵!心摧肺裂;
奮鬥的快樂呵!打倒了阻力,羞退了譏笑,征服了疑惑,痛苦的安慰,愉悅的悲傷,從火山的烈焰中,探取生命的真諦!
淚是酸的,血是紅的,生命的奮鬥是徹底的!
生命的是徹底的,奮鬥來的生命是美麗的!
主題思想
:
《運河與揚子江》通過運河與揚子江的對話,反映了一個受命於人的弱者對一個造命由己的強者的不理解,通過弱者的軟弱苟且,反襯出強者的堅定執著;說明了不畏艱險、以苦為樂、奮鬥到底,創造自己的生命,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