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中國

運河·中國

《運河·中國》是2018年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張秉政。

基本介紹

  • 書名:運河·中國
  • 作者張秉政
  • ISBN:9787569924244
  • 頁數:956
  • 定價:268
  •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 出版時間:2018-12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運河·中國:隋唐大運河歷史文化考察》系由文化學者、民俗專家、新聞記者組成的團隊歷時三年,跨越五省兩直轄市,對涵蓋三十多地、市、縣的隋唐大運河進行實地考察所取得的成果。著作以隋唐大運河中的通濟渠、永濟渠為中心,記述了兩渠的淵源和演變,考察了通濟渠的古代風貌和沿岸風物。還用 很大篇幅介紹了兩渠沿岸約二十座承載歷史溫度和深度的名城,將隋唐大運河沿線曾經的景物風俗、歷史畫卷一一呈現出來。著作在喚醒歷史的同時,還能讓今人重新認識隋唐大運河沿線整體文化價值、自然生態價值、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情感價值,極具原創性、開拓性。

作者簡介

張秉政 1947年7月生,安徽宿州人,淮北師範大學原學報主編兼校新聞傳播研究所所長、教授、文化學者,已出版學術著作五部,詩集一部,散文集一部,發表學術文章六十餘篇。在運河文化研究領域,他已編著並出版《永遠的隋唐大運河》《運河名城淮北》等作品。

圖書目錄

1. 上冊
序言
第一編 隋唐大運河源流及異名考
第一章 通濟渠的歷史淵源
第二章 通濟渠的興修緣起
第三章 通濟渠的名稱演變
第四章 永濟渠興修的緣起
第五章 永濟渠的名稱演變
第二編 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沿岸風物考
第一章 大運河通濟渠沿岸民風民俗——以通濟渠淮北段為例
第一節 隋唐大運河兩岸民俗文化特徵
第二節 生活習俗
第三節 生產與交換民俗
第四節 禮儀民俗
第五節 遊藝民俗
第六節 歲時民俗
第七節 崇信與禁忌民俗
第二章 大運河民俗文化訪談
第一節 “鬧”元宵是一種和諧
第二節 傳統節日如何過——以中秋節慶為例
第三節 清明節應成為華夏民族的感恩節
第四節 讓清明節真正氣清景明
第三章 隋唐大運河出土陶瓷考
第一節 隋唐大運河出土陶瓷的來源
第二節 隋唐大運河出土陶瓷的器型
第三節 隋唐大運河出土陶瓷的窯口
第四節 隋唐大運河出土陶瓷的朝代
第五節 隋唐大運河出土陶瓷的特點
第六節 隋唐大運河出土陶瓷的功用
第七節 隋唐大運河出土陶瓷的收藏
第八節 隋唐大運河出土陶瓷的鑑定
第九節 隋唐大運河出土陶瓷的主要出土地
第四章 隋唐大運河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一節 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比較
第二節 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呈現特點
第三節 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現狀
第四節 保護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法
第五節 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措施
第三編 隋唐大運河紀行詩文考
第一章 初始於隋
第二章 繁榮於唐
第三章 極盛於宋
第四章 漸衰於元明清
第四編 隋唐大運河沿線城市風貌考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沿線城市
第一節 千年帝都,運河中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洛陽
第二節 滎澤興運——鄭州
第三節 東京夢華——開封
2. 下冊
第四節 三商之源——商丘
第五節 捅開了大運河歷史的一扇窗——運河名城淮北古韻悠揚
第六節 汴水咽喉——宿州“汴水咽喉”
第七節 汴泗悠悠 洪澤浩蕩——文明一脈宿遷、泗洪
第八節 汴水入淮處——淮安盱眙
第九節 無運河 不揚州
第三章 隋唐大運河永濟渠沿線城市
第一節 永濟渠源頭之地——焦作
第二節 鶴壁——雲溪燕語衛水舟,十里城池半入山
第三節 迢迢衛水東——新鄉
第四節 安陽: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
第五節 “平原千里,漕運四通”——邯鄲
第六節 挽漕之襟喉——聊城臨清
第七節 德州——“九達天衢”“神京門戶”
第八節 俠風義膽看滄州
第九節 運河載來的城市——天津
第十節 “以漕運通濟”——北京通州
附錄
用腳步擦亮隋唐大運河
——訪談“行走隋唐大運河”活動的組織者張秉政教授
有關“行走隋唐大運河”的媒體報導選錄
《中國教育報》等媒體報導我校張秉政教授率隊考察大運河古道活動
行走隋唐大運河採訪任務書舉隅
行走隋唐大運河相關活動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