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三張

遂寧三張

“遂寧三張”,指著名的清代四川遂寧籍詩人張問安張問陶張問彤三兄弟。

《巴蜀文化大典》中“遂寧三張”辭條載:“清代遂寧詩人張問安、張問陶兄弟與從弟張問彤三人的合稱。三人中以張問陶成就為最,問安次之,問彤又次之。”今張問陶存詩3500餘首,張問安800餘首,張問彤200餘首。清代蜀中遂寧張氏家族是一支興盛時間長達兩百年左右,在政治上和文學上都有重要影響的大家望族,人稱“清代四川第一家”。

基本介紹

  • 本名:遂寧三張
  • 所處時代:清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四川遂寧
  • 主要作品:《船山詩草》等
  • 組成張問安張問陶張問彤
基本情況,三張簡介,張問安,張問陶,張問彤,

基本情況

清代著名詩人張問安張問陶張問彤,並稱“遂寧三張”。《巴蜀文化大典》中“遂寧三張”辭條載:“清代遂寧詩人張問安、張問陶兄弟與從弟張問彤三人的合稱。三人中以張問陶成就為最,問安次之,問彤又次之。”今張問陶存詩3500餘首,張問安800餘首,張問彤200餘首。清代蜀中遂寧張氏家族是一支興盛時間長達兩百年左右,在政治上和文學上都有重要影響的大家望族,人稱“清代四川第一家”。據《遂寧張氏族譜》(民國十三年刻本)記載:張鵬翮、張問陶(船山)的祖先原籍湖北省麻城縣孝感鄉,明代洪武二年(1369),遷入 四川遂寧縣黑柏溝。入川始祖為張萬,至張問陶,已歷十三世。從清初張鵬翮入仕,到清中葉張船山中進士,這期間張氏中進士者5人,中舉人者15人,成貢生者18人,為官者達76人,既有文官,亦有武將。一人入《中國通史》,二人入《辭海》,三人入《清史稿》列傳,四人入《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清代遂寧人入鄉賢祠者8人,而張氏一家就占了7人之多。張鵬翮是清代蜀人中官位最顯赫、名聲最響亮的人物。張船山為清代蜀中詩冠,也是當時第一流的大詩人和書畫家。其詩,天才踔厲,價重雞林。“才雋之士,多則效之,……朝鮮使人求其詩,至比之雞林紙價。”當代清詩研究專家錢仲聯先生“力主將乾隆三大家中之蔣士銓換為張問陶”(見《錢仲聯學述》第160頁,1999年3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其書畫,蜀中從清代後期起民間就有“家無船山畫,不算書香門”、“家無船山字,枉為讀書人”之說;清末民初著名學者楊守敬(1839一1915)在《學書邇言》中云:“乾嘉間之書家,莫不胎息於金石,博考名跡,惟張船山、宋芷灣不依傍古人,自然大雅,由於天份獨高,故師古而不泥於古。”由此可知,船山詩書畫三絕,博大精深,風行宇內,“四海騷人,靡不傾仰”(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八)。著名文史學者、蜀中遂寧張氏家族研究專家胡傳淮說:“無論從政治上或從藝術上,都有必要對清代四川遂寧張氏家族進行全面深入的清理和研究。”
張船山書法張船山書法

三張簡介

張問安

張問安(1757—1815),字悅祖,號亥白,清代詩人,祖籍四川遂寧,清代名相張鵬翮玄孫、張船山之兄。乾隆五十三年(1788)舉人,例授教職不就,遂遍游名山勝水。後家居奉母,以圖史自娛。曾主講華陽、溫江書院,多所成就。亥白與弟船山,皆一時之傑,以詩名世,號稱“二難”。清詩人王學浩評亥白詩云:“讀之但覺其語淡而味腴,節短而韻長,蓋將韋孟之外,另闢一徑,以與唐人爭席也”。著有《亥白詩草》8卷,存詩840餘首。胡傳淮選注的《張問安詩選》、編著的《清詩人張問安年譜》,對研讀張問安有重要作用。
胡傳淮選注《張問安詩選》胡傳淮選注《張問安詩選》

張問陶

張問陶(1764—1814),字仲冶,號船山,清代名相張鵬翮玄孫。乾隆五十三年(1788)舉人,五十五年(1790)三甲第55名進士。五十八年(1793),任翰林院檢討;嘉慶五年(1800),任順天鄉試同考官;十年(1805),任江南道監察御史,巡視南城;十四年(1809),擢吏部郎中;十五年(1810),出任山東萊州知府;十七年(1812),稱病辭官;嘉慶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病逝於蘇州,歸葬蜀中故里蓬溪縣金橋鄉兩河口。張船山一生致力於詩書畫創作,著有《船山詩草》及《補遺》,共26卷。張船山是清代乾嘉詩壇大家,不單是清代蜀中詩冠,也是清代第一流的詩人和著名詩學理論家,為性靈派後期的主將和代表人物。胡傳淮所著《張問陶年譜》對了解張問陶的生平事跡可資借鑑。著名古代文學研究專家劉揚忠在《張船山全國學術研討會綜述》中說:“張船山不單是西蜀詩人之冠,而且是清代中期全國詩人之冠,對他進行研究,繼承他的文學遺產,乃是全國學者的分內之事。”龍洲劍客在《煙波誰識舊船山》中說:“張船山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應當是不輸于思想史上的王船山。”“象張問陶這樣一往情深地在詩歌中傾吐自己最真誠的生命感悟的人,古往今來恐怕也不多吧!在他之前有杜工部,在他之後只有郁達夫。”“‘江右三大家’中,從袁枚到趙翼、蔣士銓,無論在才氣還是詩歌的造詣上都未必一定勝過張問陶。”“就詩論詩,張問陶是絕對不輸於‘三家’的”;“張問陶在詩界中就象金庸武俠小說里獨立於正統門派之外時隱時現的絕頂高手,別人只能偶爾識得其蹤跡,卻少有人有耐心與誠心去探尋他的蹤影。”張永義在《感傷時代的人生幻滅——讀<船山詩草>》中說:“恰恰是黃仲則與張問陶(字仲冶,號船山)代表了清朝中葉的最高詩歌水準。正如同一時代的德語文學有歌德與海涅,如果18世紀封閉的國內文壇,失去了‘二仲’的痛飲高歌,那么,我們的閱讀一定會顯得枯燥無味。”“我覺得生活在十八、十九世紀之交的張問陶,處境更艱難,他的內心所體會到的深層幻滅感比起我們這些200年後敲擊鍵盤的文人要更具體更疼痛,因為那是整個封建王朝的夕陽殘照,他把墨汁和膽汁混合,輕輕一抹,給那個感傷的時代畫上了蒼涼的休止符。”此乃不刊之論。張船山與唐代李白(號青蓮)、宋代蘇軾(號東坡),號稱古代巴蜀詩歌史上最偉大的三位詩人。四川人民為了紀念他們,分別用他們的名號給其家鄉命名。李白故里命名為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鎮;蘇軾故里命名為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張問陶故里命名為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船山區是中國唯一一個以清代偉大詩人之名號命名的縣級行政區,這是整個清代詩人的光榮,更是張船山的光榮!因為,清代詩人多達十萬之眾,能享用其名號來命名縣級行政區的,唯有張船山一人而已。
胡傳淮主編《張問陶研究文集》胡傳淮主編《張問陶研究文集》
胡傳淮著《張問陶年譜》胡傳淮著《張問陶年譜》
胡傳淮主編《張問陶家族詩歌選析》胡傳淮主編《張問陶家族詩歌選析》

張問彤

張問彤(1768—1832),字受之,號飲杜,清代詩人,與張問安、問陶為從兄弟。少負雋才,工古文詞,兼冥心理學。乾隆五十七年(1792)舉鄉試第一。嘉慶元年(1796)薦孝廉方正,補什邡教諭,日以講學為事。晚授山西和順縣知縣,山西巡撫欲留其在省垣以備顧問,以知州升用,未果,病卒。問彤精音韻學,又工詩,與問安、問陶時有唱酬,然獨主少陵,故名其詩集曰《飲杜詩集》。
成鏡深、胡傳淮等注《船山詩草全注》成鏡深、胡傳淮等注《船山詩草全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