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滬上老上海故事文檔專家楊忠明多年來尋訪逸志趣事、奇趣雅事、閒趣樂事所得,集結成冊。文中所述,諸如滬上文人軼事、古井虎蹤、面酒紅酒、花卉奇石、市鐘古玩等,皆是沉澱於上海悠悠歲月中,或為人津津樂道,或鮮為人知的奇聞妙事。作者更以自身多年所悟,並依循舊年風俗繪圖刻面於紫砂壺之上,與文中瑣記相映成趣,是為逸趣。
基本介紹
- 書名:逸趣:老上海瑣記
- 出版社: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 頁數:161頁
- 開本:24
- 品牌: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作者:楊忠明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521149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逸趣:老上海瑣記》由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序
郭沫若手跡重見天日
鄭逸梅先生與我
文壇棟樑嚴獨鶴
嚴獨鶴墨寶結緣兩代人
吳昌碩與升吉里
陸士諤與陸澹安之憾事
陸澹安一人編兩本大詞典
陸澹安的做人之道
黃炎培墨跡之來歷
豐子愷((護生畫集》與朱穌典
狄平子築狄家花園
陳巨來畫松
陸耀良說評彈舊事
姜松銘的混堂佚事
馬世武品茶憶舊
老上海文人怎樣玩?
舊時滬上拍槌聲
滬上老橋尋蹤
典當舊影
井的故事
踏訪百年綠楊橋
聽老人講龍華古鎮
四明村裡的“周公館”
老上海人看電影
“九華堂”扇莊
申城大自鳴鐘有多少
老中藥鋪
老上海的麵館
老上海古鎮的小吃
紅酒軼事
滬上舊聞拾趣
我家的老上海紅燒肉
老上海虎蹤尋跡(上)
老上海虎蹤尋跡(下)
滬昆並蒂蓮軼聞
滬上雜趣二則
天竺、蠟梅、康乃馨
老上海田黃石佚事
紅木家具老故事
黃浦江曾冰凍三尺
老上海的“天外來客”
老上海冬天的雪
滬瀆幾處泉
老上海的旱災
老上海的雹災
後記
郭沫若手跡重見天日
鄭逸梅先生與我
文壇棟樑嚴獨鶴
嚴獨鶴墨寶結緣兩代人
吳昌碩與升吉里
陸士諤與陸澹安之憾事
陸澹安一人編兩本大詞典
陸澹安的做人之道
黃炎培墨跡之來歷
豐子愷((護生畫集》與朱穌典
狄平子築狄家花園
陳巨來畫松
陸耀良說評彈舊事
姜松銘的混堂佚事
馬世武品茶憶舊
老上海文人怎樣玩?
舊時滬上拍槌聲
滬上老橋尋蹤
典當舊影
井的故事
踏訪百年綠楊橋
聽老人講龍華古鎮
四明村裡的“周公館”
老上海人看電影
“九華堂”扇莊
申城大自鳴鐘有多少
老中藥鋪
老上海的麵館
老上海古鎮的小吃
紅酒軼事
滬上舊聞拾趣
我家的老上海紅燒肉
老上海虎蹤尋跡(上)
老上海虎蹤尋跡(下)
滬昆並蒂蓮軼聞
滬上雜趣二則
天竺、蠟梅、康乃馨
老上海田黃石佚事
紅木家具老故事
黃浦江曾冰凍三尺
老上海的“天外來客”
老上海冬天的雪
滬瀆幾處泉
老上海的旱災
老上海的雹災
後記
後記
多面巧手楊忠明
沈嘉祿
上海人對動手能力強的人多有讚譽,稱“多面手”。我看,楊忠明完全有資格承當這樣的讚譽。
十年動亂時,上海有不少老作家相當孤寂,生活上也有諸多困難,青春年少的楊忠明卻不避嫌疑,經常去“遺老遺少”們家中跑跑腿,遞遞訊息,學問方面也多有請益。他與陳巨來來往,不僅得窺篆刻門徑,還聽他談舊上海文壇的奇聞逸事。他刻印鈕則是向陸明良學的,無論避邪還是螭首,都能刻得生動傳神,凜凜威風,雖不足方寸而呈大唐氣象。不少篆刻家以為是雕蟲小技,他卻刻得不亦樂乎,甘當印壇方家的綠葉。陳巨來在形勢有所鬆動時喜歡為文藝界朋友治印,出手相當慷慨,需要有鈕式的印石就囑楊忠明去加工,一刻就是十多方,說明陳巨來對楊忠明是非常認可的。後來,劉旦宅還為楊忠明題了“二楊並妙”的匾額,等於把他與康熙年間的壽山石雕藝人楊玉璇並列,但楊忠明有自知之明,從不對外自誇。
事實上,楊忠明在傳統書畫藝術被視作“四舊”的荒唐年代裡,刻印鈕不僅偷偷摸摸,也是相當辛苦的,遠不及今天篆刻家那般瀟灑。他告訴我,即使到了70年代末,香港人請他刻一方印鈕,報酬也只有區區幾元錢,所費時間卻要一天多。“但我覺得蠻開心,這等於給我機會練把式嘛。”他說。
楊忠明向年齡相近的陸康、陸大同伯仲學書法繪畫,還經常去陸澹安、鄭逸梅、錢君訇、陳左高、朱大可、葉露淵、魏紹昌、蘇局仙等先生府上請教藝事,關起門聽他們暢談舊上海的故事。所以楊忠明也積累了一肚皮舊上海的故事,經常在新民晚報撰寫饒有趣味的文飯小品,前輩文人的風範與市民階層的智慧,如涓涓細流滋潤讀者心田。去年錦繡文章出版社推出一套老上海叢書,其中就有他的一冊《玩物》,許多年輕讀者看了大呼過癮,想不到舊上海的文人這么會玩,玩出了情調,玩出了文化。
近幾年來楊忠明又刻起了紫砂壺。以紫砂壺為載體表現書畫藝術,由陳曼生開先河,由此文人介入越來越深,紫砂壺的藝術價值也由此水漲船高。但一般而言都是畫些花鳥魚蟲小品,題一兩行清麗詩詞或佛家偈語,而楊忠明卻別出機樞,參照香菸牌子、老照片、廣告畫、月份牌、舊報刊雜誌所表現的老上海生活即景,刪繁就簡,巧妙布局,以線描手段摹寫並刻劃出弄堂遊戲、風味美食、市井風情、老街剪影以及老茶館、老飯店等世象百態。第一批共22把紫砂壺有個總題目——《上海老風俗》,選擇的紫砂壺也是井欄、半月、龍蛋、乳釘、牛蓋蓮子、洋筒壺等空間適宜、便於表現的款式。刻成燒好後,我看到了一幕幕老上海市民社會的生態,活靈活現展示在五色土上。不光畫面是他自己創作的,連文字也是他自己書寫的,鬥蟋蟀的場面被他寫作“秋聲”,炒米花爆響的瞬間被他形容為“聞香如故”,已經消逝的市民在靜安寺看湧泉的場景被他提升為“海上舊夢”,而黃浦江上出沒風波里的擺渡船,經他概括為“同舟共濟”,賣糖炒栗子居然也有說詞:“金栗引香”。
這樣一來,傳統的紫砂茗壺,因為承載了老上海的記憶和楊忠明的書畫藝術,就注入了海派文化的因子,豐富了紫砂藝術的文化內涵,更堪把玩啦。
沈嘉祿
上海人對動手能力強的人多有讚譽,稱“多面手”。我看,楊忠明完全有資格承當這樣的讚譽。
十年動亂時,上海有不少老作家相當孤寂,生活上也有諸多困難,青春年少的楊忠明卻不避嫌疑,經常去“遺老遺少”們家中跑跑腿,遞遞訊息,學問方面也多有請益。他與陳巨來來往,不僅得窺篆刻門徑,還聽他談舊上海文壇的奇聞逸事。他刻印鈕則是向陸明良學的,無論避邪還是螭首,都能刻得生動傳神,凜凜威風,雖不足方寸而呈大唐氣象。不少篆刻家以為是雕蟲小技,他卻刻得不亦樂乎,甘當印壇方家的綠葉。陳巨來在形勢有所鬆動時喜歡為文藝界朋友治印,出手相當慷慨,需要有鈕式的印石就囑楊忠明去加工,一刻就是十多方,說明陳巨來對楊忠明是非常認可的。後來,劉旦宅還為楊忠明題了“二楊並妙”的匾額,等於把他與康熙年間的壽山石雕藝人楊玉璇並列,但楊忠明有自知之明,從不對外自誇。
事實上,楊忠明在傳統書畫藝術被視作“四舊”的荒唐年代裡,刻印鈕不僅偷偷摸摸,也是相當辛苦的,遠不及今天篆刻家那般瀟灑。他告訴我,即使到了70年代末,香港人請他刻一方印鈕,報酬也只有區區幾元錢,所費時間卻要一天多。“但我覺得蠻開心,這等於給我機會練把式嘛。”他說。
楊忠明向年齡相近的陸康、陸大同伯仲學書法繪畫,還經常去陸澹安、鄭逸梅、錢君訇、陳左高、朱大可、葉露淵、魏紹昌、蘇局仙等先生府上請教藝事,關起門聽他們暢談舊上海的故事。所以楊忠明也積累了一肚皮舊上海的故事,經常在新民晚報撰寫饒有趣味的文飯小品,前輩文人的風範與市民階層的智慧,如涓涓細流滋潤讀者心田。去年錦繡文章出版社推出一套老上海叢書,其中就有他的一冊《玩物》,許多年輕讀者看了大呼過癮,想不到舊上海的文人這么會玩,玩出了情調,玩出了文化。
近幾年來楊忠明又刻起了紫砂壺。以紫砂壺為載體表現書畫藝術,由陳曼生開先河,由此文人介入越來越深,紫砂壺的藝術價值也由此水漲船高。但一般而言都是畫些花鳥魚蟲小品,題一兩行清麗詩詞或佛家偈語,而楊忠明卻別出機樞,參照香菸牌子、老照片、廣告畫、月份牌、舊報刊雜誌所表現的老上海生活即景,刪繁就簡,巧妙布局,以線描手段摹寫並刻劃出弄堂遊戲、風味美食、市井風情、老街剪影以及老茶館、老飯店等世象百態。第一批共22把紫砂壺有個總題目——《上海老風俗》,選擇的紫砂壺也是井欄、半月、龍蛋、乳釘、牛蓋蓮子、洋筒壺等空間適宜、便於表現的款式。刻成燒好後,我看到了一幕幕老上海市民社會的生態,活靈活現展示在五色土上。不光畫面是他自己創作的,連文字也是他自己書寫的,鬥蟋蟀的場面被他寫作“秋聲”,炒米花爆響的瞬間被他形容為“聞香如故”,已經消逝的市民在靜安寺看湧泉的場景被他提升為“海上舊夢”,而黃浦江上出沒風波里的擺渡船,經他概括為“同舟共濟”,賣糖炒栗子居然也有說詞:“金栗引香”。
這樣一來,傳統的紫砂茗壺,因為承載了老上海的記憶和楊忠明的書畫藝術,就注入了海派文化的因子,豐富了紫砂藝術的文化內涵,更堪把玩啦。
序言
我和忠明兄是老朋友,在35年前,就與他在一個單位里做同事,因志趣愛好相洽,經常聊天從心所欲,至今回味,頗多快娛之情。當時我刻印寫字,他則雕鐫印鈕為樂,我們互勉互勵,志願不倦。他每每下班後即至上海圖書館內借閱各類圖書,強學博覽,日進不息,直到閉館始離席歸家。古人言:“不棄功於寸陰,不加功於無用”,“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此之謂也。忠明兄學自勤中得,積薄而為厚,志務廣遠,對藝文學識求索集賢,循序至精,殊非得諸偶然也。他工餘暇日,又常趨叩教滬上諸師長前輩,如朱大可、陳巨來、鄭逸梅、謝之光、沈禹鐘及先祖澹安公,懷道求是,不知則問,獲益良多。每有所悟心得,則記之筆札,積以歲月,一燈明室窗前,談往記事,成文數萬言,並載文報刊,以娛趣好志同者,成為滬上寫老上海故事文檔專家,至為難得。除此外,忠明兄旨趣涉廣,無論目見耳聞,凡是世間逸致趣事、奇趣雅事、閒趣樂事,諸如古井虎蹤、麵館紅酒、花卉異石、市鐘古玩,他都有雅趣疑則思問,尋訪搜跡,詳征究柢,並時將老上海昔時風俗,繪圖鐫制於紫砂壺上,相映成趣,藝文輝映,此次合為逸趣一集,人間趣情逸致,喜聞樂見,而忠明兄一生心事緣在逸趣藝緣之間,余披覽之餘,不勝欣佩之至,由衷之言,爰識數語,以致拜服。
陸康
記於虹橋持衡書齋時長風扇暑正壬辰端午日也
陸康
記於虹橋持衡書齋時長風扇暑正壬辰端午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