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進公太
- 詞語解釋:福建客家民俗盛世
- 舉辦地區:主要為連城縣宣和鄉、朋口鎮
- 民俗內容:進公太、游公太、承公太、參公太
- 紀念對象:王審知(珨瑚侯王、白馬公王)
- 公太廟宇:珨瑚廟(位於朋口鎮馬埔村)
- 起源時間:據傳為明代以前
- 活動時間:農曆二月初三
歷史起源,活動習俗,游公太,承公太,參公太,民俗活動意義,
歷史起源
河源十三坊
河源十三坊即祭祀公太的十三個區域集體,主要是位於閩西連城、長汀兩縣交界處的十三個村落,其中又以連城縣內的宣和鄉、朋口鎮居多(宋代宣和全鄉共八坊叫做“汀州河源上里”,朋口鎮的文坊、張家營、洋坊、朋口、馬埔五個村叫做“河源下里”,統稱河源里即“河源十三坊”)。十三坊的民眾每年二月初三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廟會,每個坊以十三年為一輪迴,故活動相當盛大,有“天下第一神會”之稱,連城縣文亨的湖峰、莒溪的璧洲、長汀縣的鐘屋村(中復)等鄰近鄉村也參加十三坊的祭祀廟會。
十三坊村落及舉辦年份
宣和鄉上八坊:
2015洋背、
2016崗背、
2017吳家坊(培田、升星、前進、紫林)
2018~2019曹坊(上曹、新曹、中曹、下曹,又分為2坊)、
2020城溪、
2021黃沙、
2022科南。
朋口鎮下五坊:
2023文坊、
2024洋坊、
2025張家營、
2026朋口、
2027馬埔。
公太起源
據傳即五代十國時創建閩國的閩王王審知,有“各府公太”之稱,(長汀稱白馬公王)。
王審知(862-925),字信通、祥卿,號白馬三郎,河南光州固始人。自光啟元年(885年)入閩直到去世,在閩39年,其中在福州32年,先後任福州觀察副使、威武軍留後、檢校刑部尚書、威武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右僕射、檢校司空、特進檢校司徒、檢校太保、琅琊王、中書令、福建大都督長史、閩王等。
王審知重視社會的安全、穩定工作。光啟二年(886)八月,王審知兄弟帶兵攻打泉州,殺了貪贓枉法、無惡不作的泉州刺使廖彥若。王審知採取種種措施,使福建境內的社會秩序得到安定、穩定,為福建的經濟、文化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王審知很重視經濟開發,主要表現:發展水陸交通,擴大內外貿易,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王審知任職期間,福建經濟建設有很大發展,出現了"時和年豐,家給人足"的現象。
王審知重視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他重視使用人才,到福建以後,安置了大批的中原流民,特別對文人業士很愛惜,專門設招賢院等機構來接待他們。他採納了翁承贊的建議,在福州"建四門學(高等學府),以教閩中之秀者",選知名人士黃滔等擔任"四門博士"。在王審知的倡導下,當時州有州學,縣有縣學,鄉僻村間設有私塾,"幼已佩於師訓,長者置國庠",使文化教育事業大大發展。
王審知重視搜求書籍。天佑元年(904),王審知組織了大批知識分子,蒐集繕寫各家遺書,奉獻給唐政府,充實編史資料,又為徐寅刊印《釣磯文集》等,為搶救和保存祖國的文化遺產作出了貢獻。王審知還修復和創建許多寺和塔,他在主政時,興建和修復了260座寺和6座塔,這些寺塔有的為後代留下了價值的文物,也就是旅遊資源之一。
王審知為唐末五代時期福建的社會安定、穩定、經濟、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顯著成績,受到後人的好評,後人多有建立廟院,將王審知的鑄金像加以供奉祭祀。如連城的鎮川廟、永興廟、珨瑚廟。 其中尤以珨瑚廟為出名。
珨瑚廟
珨瑚廟位於連城朋口鎮馬埔村,建於明英宗正統(1436~1449)年間,占地約700餘平方米,屬斗拱梁結構,飛檐翹角,雄壯肅穆,是目前連城保護得比較完整的古廟。是後人為紀念“公太”王審知而興建,後發展為王審知“居住地”。
每年農曆二月初一,公太“金身”在經歷了一年的外在祭祀後,回歸居里珨瑚廟居住兩天,稱之“入廟”;二月初二讓十三鄉和鄰近鄉村的人去頂禮膜拜;爾後在二月初三再被下一輪的集體(河源十三坊之一)承接出去進入下一輪的祭祀,乃稱進公太(又稱入公太、出廟)。
活動習俗
凡是輪到“入公太”的村落集體,就要舉行參公太、游公太、承公太等活動。
游公太
游公太是河源十三坊最盛大的節日(乃至逾越春節)。每年二月初三,輪到進公太的村落集體,備上林嵐滿目的花轎,帶上自家年幼的小孩,同時以空前齊備的花旗、祭品、儀仗,前去珨瑚廟迎接公太前來。整個迎接的隊伍隊分別以兩輛禮炮車領隊收尾,領隊禮炮車後,緊跟著神銃隊。整個迎接隊伍就在神銃聲與禮炮聲里向珨瑚廟進發,所過之處,家家戶戶盡鳴煙花助陣。
按習俗,游公太前後幾天,村落將請戲班唱戲和招待客人,屆時,無論是否有親朋,可以隨意攜上朋友,到進公太的村落的任意一家赴宴,而值此大節,進公太村落的每家每戶都將忙忙碌碌,一天數頓的接待客人。
可以以資證明節日盛大的是,逢此進公太之年,進公太村落里的男女均應避開婚姻大事,或早或晚結婚一年;並且在進公太前後年,村落元宵節舉行盛大的燈會。
承公太
在將公太迎進村落後,就輪到每家每戶單獨的承奉公太了。屆時,每個輪到祭祀的村落將根據自己集體具體的人口、戶數情況進行統計,然後分配給每家一個承奉的天數,(承奉滿一年)小的村落也許是一戶人家承奉數日,而大的村落則可能是數戶人家承奉一日。承奉的順序以抽籤為準。承奉的日子需供奉公太及廣泛宴請自家親朋好友。往往是一次承公太的各種費用要大大超過過春節的費用。
參公太
凡是輪到“入公太”的村落集體,需在輪到入公太的前一年農曆八月十五,號召整個村落集體的每家每戶扛上彩旗,備上備有祭祀品的花轎、神銃、禮炮車、腰鼓隊等,一路浩浩蕩蕩的到公太的居住地(珨瑚廟),去向公太(珨瑚廟另備有一尊公太的銅塑像供常年祭拜)預約來年的正式祭祀,故稱之為“參公太”。
參公太活動另有:農曆正月十一至十五輪到下個進公太的村或其他有燈的村莊會出動全村每家每戶做的花燈、花龍等去正在祭祀公太的村莊游一圈,龍頭會點頭公太神像三下後游出村。凡是花燈經過的街道,人們都會燃放煙花、鞭炮慶祝迎接花燈隊的到來,而正在祭祀公太村莊的人們更會用糖果、水果、花生、水酒甚至紅包塞給來參公太抬花燈的人。
游花燈參公太正和元宵節相互呼應,這裡的人們把客家人互相幫助、熱情好客的傳統美德體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