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響舞

連響舞(有的響蓮湘舞),是霍山縣民眾,特別是青少年喜愛表演的一種舞蹈。1949年,解放軍警衛團的文工隊,在城關和漫水河一帶表演過大型連響舞。自此,這種舞蹈就逐漸推廣開來,直至現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連響舞
  • 屬性:安徽霍山縣民間舞蹈
  • 道具:長約1米的小竹棍
  • 出現時間:1949年
道具,表演,

道具

連響舞系歌舞者用長約1米的小竹棍,兩端穿長孔,裝置小銅錢於孔內,表演時用小竹棍敲擊人體各個部位。因敲擊竹棍時連連發響,故名。它既可以個人單獨歌舞,也可以幾十人集體表演。

表演

連響舞,少則十人,多則幾十人,男女老幼均可參加。表演者穿著一樣的彩衣,手持一根嵌有銅錢的園竹桿。表演時,表演者分兩隊從兩邊進場,可不斷變換隊形,將竹桿拍打在手、胳膊、腿、背或腳上,要求動作、起落一致。邊舞邊打邊唱,再加上樂器伴奏,節奏感很強,其唱詞不固定,可唱民間小調,也可唱新詞新曲,是一種很好的宣傳形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