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

《連雲港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15-2022)》是由連雲港市政府於2015年6月29日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連雲港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
基本信息
連雲港市生態文明建設有了綱領性指導檔案
本次規劃範圍為所轄3區3縣,規劃期為2015-2022年。《規劃》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理念為指導,堅持“發展中保護、保護中發展”的基本準則,以山海生態文明示範為重點領域和特色,是指導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基礎性和綱領性檔案。
《規劃》指標體系包括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人居、生態文化、生態制度五大類,共56項指標。整個《規劃》涵蓋科學最佳化生態空間、推進經濟綠色轉型、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人居生活環境、大力弘揚生態文化以及加快完善生態制度、重點工程項目、保障措施等。
根據《規劃》,全市將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改善同步提升,推動港城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努力把全市建設成為“青山碧海藍天、綠色低碳循環、幸福和諧浪漫、樂業樂居樂游”的山海港城。
劃分四大功能區 構建生態安全空間
《規劃》指出,參照《連雲港市主體功能區實施規劃》的要求,到2020年,全市最佳化提升區域占1.9%、重點拓展區域占25.0%,初步形成區域功能明確、產業布局科學的可持續發展格局。根據自然稟賦、發展現狀、承載能力等將全市劃分為四大功能區:西部崗嶺生態保護區、中部平原生態涵養區、東部沿海產業發展區、中心城區都市發展區。
全市將全面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以“國家級、省級工業園區”為載體,加快產業集聚,構建產業“一縱一橫”T型框架、“六大產業片區”的產業布局。以嚴格環境準入條件、綜合整治重污染產業、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延伸產業鏈為手段,達到生產空間集約高效、提升產業水平的目的。
同時,以城鎮建成區為載體,構建“兩軸一心”的生活空間,加大重污染企業、黑臭河流、空氣灰霾等突出環境問題整治力度,通過完善基礎設施、統籌城鄉發展,形成功能分區清晰、基礎設施完善、人居環境優美的宜居空間。
《規劃》指出,要構建生態安全空間,以“九湖、六河、一區、二島”為載體,構建“四橫、三縱”的生態網路格局,以生態紅線區保護、生態屏障建設、生態環境修復為手段,達到生態山海風光秀美、生態功能完整的目的。
其中,九湖是指薔薇湖、大聖湖、塔山湖、海陵湖、西雙湖、房山水庫、碩項湖、伊雲湖、香河湖,六河是指薔薇河、通榆河、新沭河、善後河、新沂河、青口河,一區是指雲台山風景區,二島是指東西連島、秦山島。
加強自然資源保護 打造綠色宜居城市環境
《規劃》著重強調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包括加強水資源保護、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資源、加強綠色連雲港建設、加大礦山環境保護力度、加強自然濕地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島嶼及海岸線生態保護。
其中,全市要實施完成薔薇湖、碩項湖、伊雲湖水環境保護工程暨應急水源工程,推動海水淡化產業發展。保護河湖庫生態健康,重點打造以薔薇河、西鹽河、大浦河、龍尾河、東鹽河、婦聯河、燒香河七縱,玉帶河、排淡河二橫為中心的“七縱二橫”風景線,實現水系相連、水源互濟。
按照《規劃》,全市以“九湖、六河”以及臨洪河口、東灘等沿海灘涂濕地為重點,全面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的自然生態特性和基本功能,促進濕地生態系統進入穩定發展的良性狀態。
《規劃》還指出,要最佳化產業發展布局,到2022年,第三產業占比達50%。推進產業升級轉型,推行低碳經濟,到2022年,單位GDP能耗達0.55噸標煤/萬元,碳排放強度下降到1000千克/萬元。
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被寫入《規劃》。全市將實施最嚴格的飲用水保護制度,並開展好湖泊保護工作。綜合治理大氣污染,積極防治土壤污染,強化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完善風險防範體系。
最佳化生活空間布局、構建綠色宜居城市環境、整治農村環境被列入《規劃》內容。值得一提的是,《規劃》指出,到2022年,形成12個功能完善、規模較大、品牌突出、經濟較為發達、人口規模達6萬-10萬的中心鎮。此外,還要大力推廣綠色建築,到2022年,新建綠色建築比例達85%。
為了保障《規劃》順利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擁有法制、機制、資金和政策、技術保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