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鐵竹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連江鐵竹篙
  • 位置:連江縣城北門外
歷史傳說,篙,

歷史傳說

連江縣城北門外豎立著一根小碗口粗的鐵竹篙。它露出地面的部分有六十公分畏,它有多長?什麼時候遺留下來的?流傳著三種美好的傳說。
有的說,長有一丈。三國時代,敖江有個渡霸,他把鐵竹篙插在船頭,非滿載不開船,但許下諾言:“誰能拔起鐵竹篙,可任憑撐船過江。”鐵竹篙重五六百斤,人們奈何不得,只得聽其擺布。一日,打虎英雄李存孝來到敖江岸邊,急著過渡,當他知道渡霸有言在先時,忙將鐵竹篙一拔而起,撐船過江後,猛力一插,竹篙入土一丈深,從那以後無人能拔起。滄海變桑田,渡口現今已成陸地,鐵竹篙就一直留在原來的地方。
有的說長約三丈,也是三國時期遺物。那時候東吳為了統一中國,在長樂加緊製造兵船,制好的船泊集在閩江中,連江就是駐泊地之一,以鐵竹篙夯樁,羈繫兵船,因兵船大而多,拉力大,所以夯深三丈。
還有說鐵竹篙夯得更深有五丈長。春秋時期,連江縣城還是座溶蝕湖,湖水清澈。湖中有由雜草和腐蝕質構成的浮島,上有花卉、蔬果,並有數十人家,是閩東遊覽勝地。浮島雖好,然而東飄西浮,住在上面很不安定,人們日夜惴惴不安。於是,大家集資特製了一根長五丈的鐵竹篙插入地下。從此,浮島不浮不飄,而且地盤不斷擴大,形成現在這個鳳城。

是用竹竿或杉木等製成的撐船工具,是一種最簡單的推進工具。近代人為了避免篙頭被磨損或破裂,常在篙的下端安裝鐵箍、鐵尖和鐵鉤。篙的製作簡單,使用也十分方便,最適合於淺水河道和近岸航行的船舶。一般利用篙撐水底或岸邊物體,按照力的作用與反作用原理,使舟船向用力的相反方向前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