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水興

連水興,1980年生,福建漳州人,傳播學博士,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連水興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漳州
  • 出生日期:1980年
基本情況,研究領域,參與編著,課題項目,獲獎榮譽,其他,

基本情況

主要學習經歷
博士: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傳播學方向(2006-2009)
碩士: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影視藝術方向(2003-2006)
學士:福建師範大學國家文科基地班(1999-2003)

研究領域

傳播學批判理論研究
大眾傳播與公民社會研究
廣告社會學研究
海峽兩岸傳媒業合作研究
1.發表於CSSCI期刊的論文:
◇《論大眾傳播研究的公共哲學維度》,《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12年第01期,(獨撰)。
◇《海峽兩岸傳媒業合作的文化維度與發展空間》,《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12年第01期(獨撰)。
◇《作為“新社會運動”的環保傳播及其意義——一種公民社會的理論視角》,《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獨撰);
◇《從“烏合之眾”到“媒介公民”:客群研究的“公民”視角》,《現代傳播》2010年第12期,(獨撰);
◇《公民社會理論視角下的“新媒介運動”及其闡釋》,《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獨撰);
◇《公民社會理論視角下的大眾傳播研究》,《當代傳播》2010年第4期,(獨撰);
◇《公民社會與第三部門的媒介建構》,《當代傳播》2008年第6期,(獨撰);
◇《廣告的社會學想像力》,《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獨撰);
◇《網路、虛擬空間與社會思潮的延伸》,《內蒙古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獨撰);
◇《媒介批判的轉向:從“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東南學術》2010年第4期,(第一作者);
◇《啟蒙的兩難:媒介批判理論的起源語境探析》,《社會科學研究》2007年第6期,(第一作者);
◇《傳播學知識譜系生成的三個關鍵字——從“學科互涉”到“學科規訓”》,《學術研究》,2011年第07期,(第二作者)。
◇《傳播思想史:範式與流變》,《學習與探索》2011年第1期,(第二作者);
◇《媒介、民族國家與軟實力的悖論》,《學習與探索》2010年第1期,(第二作者);
◇《公共危機中的信息傳播“失衡”現象及其應對策略》,《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第5期,(第二作者);
◇《跨文化傳播:走出理論殖民的漩渦》,《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第1期,(第二作者);
◇《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開啟傳播學研究的新視野》,《學術研究》2007年第7期,(第二作者);
◇《論鮑德里亞的後現代媒介思想》,《東南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第二作者);
2.發表於其他期刊的論文:
◇《風險衝突的媒介再現:以公共新聞學為應對策略》,《中國傳媒報告》(香港)2010年第1期,(第一作者);
◇《媒介“公共性”的想像、建構及其理論邏輯》,《中國傳媒報告》(香港)2007年第4期,(第一作者);
◇《媒介、知識分子與歷史的緊張》,《媒介批評》(第4輯),蔣元倫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5 月,(獨撰)
◇《媒介批判理論起源的再思考——論韋伯與法蘭克福學派的傳播思想》,《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第11期(獨撰)。
◇《民間信仰的“媒介化”傳播及其意義——以海峽兩岸媽祖文化的傳播為例》,《東南傳播》,2011年第08期(獨撰)。
◇《大眾傳播與中國公民社會研究的知識圖景》,《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1年02期,(獨撰)
◇《海峽西岸農村媒體發展的現狀與觀念研究》,《廣告研究》2011年第1期,(獨撰);
◇《大眾傳媒與公民社會研究的幾個問題》,《東南傳播》2007年第8期;
◇《我國當前傳媒與公共領域研究的幾個熱點問題》,《理論與現代化》2007年第5期;

參與編著

《廣告社會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廣告美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1年08月出版。

課題項目

◇主持 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合作研究”。
◇主持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基於文化同源性的海峽兩岸傳媒業合作模式研究”。
◇參與福建省社科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廳A類項目等多項。

獲獎榮譽

2009年“福建省廣播電視獎·論文類”評獎一等獎(2009-11);
第十一屆全國廣播電視學術論文“決策研究類”三等獎(2010-9);
福建省傳播學會首屆青年教師論文評選一等獎(2010-12)。

其他

在《福建日報·文藝版》、《傳媒天地》、福建廣電集團新聞綜合頻道《視頻線》等發表小說、散文、電視文藝評論等十數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