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述,生平,
簡述
一、連日清出生於1927年,他的祖父十分富裕,但因一場鼠疫,連家三天內失去五條性命,從此家道中落;偏偏連日清的父母又生了15個小孩,身為長子的連日清除了幫忙照顧弟妹外,當然也被要求協助負擔家計。他雖然成績優異,但父親原本只打算讓他念書念到13歲,後來是外祖母說情,才多念了兩年書,畢業後就進入台北帝國大學熱帶醫學研究所(現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當臨時僱工,從此與蚊蟲結緣。
生平
二、進入熱帶醫學研究所後,連日清遇見這輩子最大的貴人—日本學者大森南三郎。連日清說,大森南三郎當時是昆蟲研究室主任,“他先叫我負責英文打字,但聽說我連英文字母都不會,又因走路上班要花太多時間而沒時間背,就給了我一筆錢,叫我去買英文字卡,才能邊走邊背。”
三、後來有一次,大森南三郎偶然間看到連日清的成績單,發現他在校成績非常優異,就鼓勵他繼續讀高中夜校,甚至幫他去向校方說情,特準他在沒有參加入學考試的情形下就讀;上班時間則叫他在有訪客造訪時,可以停止手邊的工作,坐在旁邊聆聽談話內容,吸收成自己的知識。就這樣,連日清慢慢對昆蟲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四、就在這一年,台灣爆發有史以來最大的登革熱疫情,有500萬人罹患此病,占當時總人口數的80%。熱帶醫學研究所展開調查研究,連日清也參與,結果被蚊子叮咬而罹病,整整發了一星期高燒;但他沒有因此退縮,反而更體會相關研究的重要性,年僅15歲的他心想:“如果沒有人好好研究這些昆蟲與相關的疾病,一定會有更多人像我一樣受苦,甚至丟掉性命。”
五、1945年連日清從夜校畢業後,被日軍徵召入伍,在防疫部隊協助抗瘧顧問小泉清明採集瘧蚊幼蟲,並測試用有毒植物魚藤磨成的粉毒殺孑孓的效果,後來小泉清明寫成一篇日文報告,連日清名列第二作者。日本戰敗後,接任熱帶醫學研究所所長的洪式閭在第二年看到這篇報告,鼓勵連日清改寫成中文,但連日清擔心自己中文程度不好,於是洪式閭建議他改寫成英文,就這樣,19歲的連日清憑著高中夜校所學和努力自修英文的結果,發表了生平第一篇英文論文。
六、後來南京的國民政府因大陸情勢不穩,發不出熱帶醫學研究所的薪水,急於賺錢貼補家用的連日清,只好報考台灣水泥公司打字員的高薪工作,離開熱帶醫學研究所。但他一直對讀書念念不忘,終於在1948年考上省立師範學院(現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可是他父親卻堅決反對他辭去高薪工作跑去讀書,父子爆發嚴重衝突,連日清憤而離家出走,雖然第二天就被朋友勸回家,但此事讓父親了解他的意志非常堅定,態度才軟化。
七、大學時期的連日清本已決定“以英文老師為職業,研究蚊蟲為副業”,但畢業那年,台灣省瘧疾研究所正在招兵買馬,準備大力對抗瘧疾,吸引連日清從此走上研究蚊蟲這條路。
八、日本人曾在1874年派兵6000人攻擊台灣牡丹社原住民,結果2800人感染瘧疾,死了500多人,而戰死的只有8人;台灣光復後,全台800萬人口中,每年瘧疾病例超過120萬人。所以從日本人到我國政府,都把抗瘧當成重要工作,日本人奠定了紮實的研究基礎,我國政府則在1948年成立“台灣省瘧疾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