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工作
包括確定調查任務、收集調查地區的資料、制定調查計畫等。其中,尤以收集調查地區各種有關圖表、資料的工作為重。收集範圍包括已有的各種比例尺的測量圖、地形圖、森林分布或林相圖、植被圖、土壤圖、相應的航片;有關調查地區的氣象、地形、水文、
土壤、植被以及各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對
木材、綠化、遊覽林等的需要;人工林及有關樹種的生長情況及病蟲害、護林防火情況,以及現有森林面積、蓄積、覆被率、經營狀況和採伐情況等方面的資料。同時要進行必要的現場踏查。此外還要根據任務和現場情況編制外業、內業工作計畫、做好物質和經費的準備等。
外業工作
包括測量和區劃,以及各項基本條件的調查。測量和區劃指為取得調查地區的平面圖和地形圖而進行的導線測量和地形測量。圖的比例尺一般為1:10000或1:5000。測量工作應先於其他外業工作完成。然後進行宜林地區劃,將調查地區的宜林地按地形、道路等界線分成若干區、區下分林班和小班。此後的各項調查均應按小班進行。小班、林班也是日後造林設計、經營管理的單元。
基本條件的調查包括:①地形、地貌調查。即在地形圖基礎上對地形、地貌,尤其是小地形作進一步調查。在山區,除調查坡面的坡形、坡度、坡向外,還要注意由各種重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並調查有無形成
土石流的條件。在平原地區則應調查宜林地所在部位是屬河漫灘或階地(一級或復級)。在
土壤侵蝕地區及黃土地區應調查侵蝕狀況、侵蝕強度和侵蝕溝發育階段。在風沙地區應調查風蝕、風積現象,沙丘的固定程度、移動速度和方向,以及下伏地貌等。②地質、水文調查。包括調查造林地區的岩石礦物組成、結構和構造,風化能力及風化物性質。以及水系分布、水源狀況、地下水埋深和水的礦化度等。③土壤調查。目的在於繪製調查區的土壤圖(見
土壤製圖),找出土壤的分布規律,研究土壤與各樹種的生長、
森林更新,以及與造林和營林技術的關係,為編制立地類型圖和提出造林設計提供依據。調查時通過
土壤剖面取得有關各土壤層厚度、顏色、質地、結構、緊密度、孔隙度、pH、新生體、侵入體、植物根系和母質等資料,並採集主要剖面的土樣進行室內分析。④植被調查。目的是了解調查區的植物群落分布規律及演替情況,並研究其與立地條件、樹種生長以及造林和營林技術的關係。可通過設定標準地進行,以取得有關植物種、層次、高度、蓋度、季相、生活強度和群落名稱等的資料。⑤立地調查。在綜合上述調查材料的基礎上,初步劃定立地類型或立地類型組,並進行初步的立地質量評價。⑥人工林及樹種調查。目的在於了解不同立地條件和不同造林技術措施對人工林的成活和生長的影響,總結造林經驗,為不同立地條件下設計造林措施提供依據。人工林調查可按林種分別在不同造林措施、不同密度和不同發育階段的人工林內設定標準地進行。調查項目包括密度、成活率或保存率、年齡樹高及高生長、樹幹直徑、樹冠直徑和鬱閉度等。可選取一定株數的標準木進行解析,有條件的可測定生物量。除人工林外,對調查區內天然分布的樹種也要進行調查,記載立地條件因子和測樹因子。⑦社會經濟調查。如預先收集的資料不足,此項調查可在現場進行。
內業工作
包括:①資料整理、統計和分析。即對準備階段和外業期間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匯總、統計計算,以及對土壤和植物樣本作理化分析等。②繪製圖表。包括平面圖、分區圖、植被圖、土壤圖和立地類型圖以及由各種資料彙編成的表格等。③造林技術設計。根據造林學、樹木學、
森林生態學等理論以及適地適樹的原則,結合當地造林經驗進行。主要應確定各立地類型的造林樹種選擇,造林密度、 樹種組成、 整地方法、造林方法和撫育措施等。根據造林技術設計及有關勞動定額概算需苗量、需工量及各項費用。最後編寫設計說明書,其內容包括序言(調查設計目的和要求等說明)、社會經濟概況、自然概況、造林技術設計、造林經費概算及效益估算、施工建設及所需物資材料等。造林設計由主管部門組織力量審議批准後交生產單位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