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原理,科學依據,分級標準,級別標準,段位標準,腹式呼吸,價值概念,提高速讀能力,人腦優勢,人眼優勢,眼腦直映,記憶,記憶釋義,記憶原理,聯想記憶,記憶品質,合理性,訓練方式,軟體,基本信息,最低配置,系統要求,課件內容,
科學原理
速讀(rapid reading),或稱“快速閱讀”,現大多叫做“全腦速讀”。科學原理早已提示: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部分,各自分管並對不同的信息內容處理:其中右腦主要是對圖形和圖像進行記憶和加工,而左腦主要是處理諸如邏輯、數字、文字等非形象化的信息。科學研究已經證明:人類進行傳統閱讀時,主要使用左腦的功能;而在採用“速讀”方式閱讀時,則充分調動了是左右腦的功能作用,各自發揮左右腦的優勢共同進行文字信息的形象辨識、意義記憶和理解,所以“速讀”又被稱之為“全腦速讀”。 從閱讀方式來比較。我們一般可以把閱讀分為兩大類:一是傳統閱讀法(俗稱為慢讀),即按照字、詞等少數幾個單字為單位逐個閱讀;二是快速閱讀或稱“速讀”。快速閱讀是從文字讀物中迅速提取有用信息的高效讀書方法。充分開發快速閱讀者擴大視覺感知能力和左右腦協調快速處理視覺信息的巨大潛能,以眼腦直映的信息全新處理方式取代傳統閱讀中大腦的視覺中樞,語言中樞,聽覺中樞對文字信息處理的環節從而達到眼看腦記,眼腦同步的快速閱讀法。它是將被閱讀的文字以組或行、塊為單位進行大小不一的整體閱讀,而“組”或“塊”內所包含的往往可能是詞組、半行、一行、多行甚至整頁內容,它是一種讓我們能夠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信息的閱讀法。 在傳統閱讀法中,書面的文字信息對眼睛產生光學刺激之後,視網膜要把這種物理過程轉化為神經活動的生物過程,傳送到大腦的視覺中樞,由視覺中樞處理後再傳達到語言中樞,語言中樞再傳遞到聽覺中樞,最後由聽覺中樞傳輸到記憶中樞。這是一個自己讀給自己聽的過程,即使是高水平的默讀也是如此,只不過外部動作控制得比較好罷了。所以,一般人在(以傳統閱讀法)閱讀時,實際上是在“讀書”,而不是在真正“看書”。 快速閱讀則是一種“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法:“它是將書面的文字信息對眼睛產生光學刺激之後所產生的整體文字圖像,直接傳送到右腦以圖像的形式記憶住,之後再由大腦將文字圖像解析出來”的閱讀方法。速讀這種“眼腦直映”式的閱讀的方法省略了語言中樞和聽覺中樞這兩個可有可無的中間環節,即文字信號直接映入大腦記憶中樞進行理解和記憶。這實際上是一種單純運用視覺的閱讀方式。所以說“眼腦直映”式的快速閱讀,才是真正的“看書”。 快速閱讀是一種“眼腦直映”的科學運用視力和腦力的方法,這種“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法省略了語言中樞和聽覺中樞這兩個可有可無的中間環節,將文字信號直接映入大腦記憶中樞進行理解和記憶,所以,眼睛所看到的文字可以如同圖像一樣,一眼所看到的文字信息同時“並行”地進入大腦中樞,以與大腦思維速度相匹配的速度供給信息,使二者的工作協調,趨於同步,這就是快速閱讀效率極高的的主要原因。
快速閱讀的其他原理還有:擴大視野,快速移動焦點,克服默讀和發音,進行無聲思維,抑制閱讀過程中的回跳現象,迅速提取關鍵字信息等等。
科學依據
1、大腦的巨大潛能尚未開發,有可容納5億本書的信息量的能力。
2、人的大腦由左
右腦構成,左腦記字音字義,右腦記字形。眼腦直映式的快速閱讀,正是發揮了視覺機能,減少眼停,縮短注視,避免回視,擴大視距的優勢,同時發揮大腦的思維潛能,在傳統使用左腦的同時,充分
開發右腦的形象思維潛能,達到雙腦並用,迅速處理閱讀信息,從而產生閱讀的高效。
3、從心理學角度,人在調身、調息、調心,做到精神集中,穩定,可以擴大
視覺感知單位,提高對語言符號反映的速度。
分級標準
級別標準
級別 閱讀速度十級 100字/分鐘
九級 3000字/分鐘
八級 4000字/分鐘
七級 5000字/分鐘
六級 6000字/分鐘
五級 7000字/分鐘
四級 8000字/分鐘
三級 10000字/分鐘
二級 12000字/分鐘
一級 15000字/分鐘
段位標準
一段 20000字/分鐘
二段 30000字/分鐘
三段 40000字/分鐘
四段 50000字/分鐘
五段 60000字/分鐘
六段 70000字/分鐘
七段 80000字/分鐘
八段 90000字/分鐘
九段 100000字/分鐘
十段 150000字/分鐘
腹式呼吸
所謂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氣時讓腹部凸起,吐氣時壓縮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正確的腹式呼吸法為:開始吸氣時全身用力,此時肺部及腹部會充滿空氣而鼓起,但還不能停止,仍然要使盡力氣來持續吸氣,不管有沒有吸進空氣,只管吸氣再吸氣。然後屏住氣息4秒,此時身體會感到緊張,接著利用8秒的時間緩緩的將氣吐出。吐氣時宜慢且長而且不要中斷。做完幾次前述方式後,不但不會覺得難過,反而會有一種舒暢的快感。實際上測定呼吸時的腦波,可以知道在吸氣時屏住氣息的瞬間則大鳴大放,而且在吐氣時α波 也持續出現。也就是說,屏住氣息可以使得α波更容易出現。做腹式呼吸時,體內會產生一種前列腺素的物質,可消除活性養,並且擴張血管的功能。當你做腹式呼吸法,活動橫隔膜時,它會從細胞內滲入血管及淋巴管,去除活性養的毒素、促進血液循環。此外,做腹式呼吸可使腹部的各個內臟,皆得以受到呼吸節奏的刺激。這種刺激透過神經,做為一種和緩的呼吸節奏的自我調節信號傳至腦,腦在接受這些刺激之後便成為α狀態。
人靠呼吸存活,呼吸停止人馬上就會死亡,呼吸重要到幾乎等於人生,只有呼吸的人才有生機。然而一般的人大都只用淺呼吸過活(胸式呼吸),因此只使用到1/3的肺,另外2/3的肺都沉積著舊空氣。如果運用腹式呼吸法(呼吸意識化)進行呼吸,肺就能夠完全被使用。腹式呼吸能夠讓體內充分取得氣的功能,同時也攝取更足夠的氧氣。如此一來,既可淨化血液,更能促進腦細胞活性化。
所謂好的呼吸是在意識之下“緩緩”進行的,另外“深深的”也很重要。換言之,意識之下既緩且深的呼吸法是造就α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腹式呼吸法可使腦波維持在12赫茲以下,就大腦生理而言,就是α波最容易出現的時候,同時它能增進腦內荷爾蒙內啡的分泌,有助於創造力的開發。
在冥想中最重要的是呼吸法,如果未能掌握正確的呼吸法,就無法實現深度冥想意識,所以,也可以說,呼吸法如何,將會決定冥想的成功與否。
價值概念
1、一個人要讀完全國每天出版的報紙,要一年的時間。所以
知識爆炸的信息社會,即使是優秀學者,以傳統的閱讀方式獲取信息,也如井底之蛙而孤陋寡聞。
2、現代中國,一個合格學生在國中三年中,要看420萬字的教科書和300萬字到420萬字的課外書。在高中三年中,要看780萬字的教科書和600萬字到900萬字的課外讀物。而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規定,初、高中學生的閱讀速度分別要達到每分鐘500字和600字。實際上達到這一速度的學生只占5%。許多好學生的代價就是,因無時間鍛鍊體質差,因拚命看書視力差。
3、快速閱讀
記憶法並非只有超常人所能,任何一個具有國小4年級文化的人只要在快速閱讀中,以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代替傳統的閱讀習慣即可。因為人本來就具備這種能力,只是此前無人開發。
提高速讀能力
人腦優勢
● 人腦由140億個腦細胞組成,每個腦細胞可生長出2萬個樹枝狀的樹突,用來計算信息。人腦“計算機”遠遠超過世界最強大的計算機。
● 人腦可儲存50億本書的信息,相當於世界上藏書最多的美國國會圖書館(1000萬冊)的500倍。
● 人腦神經細胞功能間每秒可完成信息傳遞和交換次數達1000億次。
● 處於激活狀態下的人腦,每天可以記住四本書的全部內容。● 人類對於大腦的研究有2500年的歷史,然而對自身大腦的開發和利用程度僅有10%。
人眼優勢
● 人的每隻眼睛有1億3000萬個光接收器,每個光接收器每秒可吸收5個光子(光能量束),可區分1000多萬種顏色。
● 人眼通過協調動作,其中的光接收器可以在不到1秒鐘的時間內,以超級精度對一幅含有10億個信息的景物進行解碼。
● 要建造一台與人眼相同的“機器人眼”,科學家預計將花費6800萬美元,並且這台“機器人眼”的體積有一幢樓房那么大!
眼腦直映
●速讀訓練記憶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閱讀者直接把
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元號轉換成意義,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音現象,越過由發聲到理解意義的過程,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式,實現閱讀提速的飛躍。由於人眼、人腦的器質優勢,只要通過訓練,源活潛能,要達到一目一行、一目十行就不是難事。
● 科學研究表明:在低等動物中,動物的器質結構差異決定了某些動物即使通過訓練也不會具備某些技能,就如家犬很難被訓練成優秀的獵犬一樣;但作為高級動物的人,其器質結構的先天差異是十分微小的,這就好比一個搬運工和一個學者,搬運工成不了學者並不是先天決定的不可能,而是後天的不訓練。
記憶
記憶釋義
記憶則更側重於方法技巧的運用,如托尼·博贊先生提出倡導的
思維導圖記憶法,常用的諧音記憶法,掛鈎記憶法,編碼記憶法,
聯想記憶法等。
《
辭海》中“記憶”的定義是:“
人腦對經驗過的事物的識記、保持、再現或再認。”識記即識別和記住事物特點及聯繫,它的生理基礎為大腦皮層形成了相應的暫時神經聯繫;保持即暫時聯繫以痕跡的形式留存於腦中;再現或再認則為暫時聯繫的再活躍。通過識記和保持可積累知識經驗。通過再現或再認可恢復過去的知識經驗。從現代的資訊理論和
控制論的觀點來看,記憶就是人們把在生活和學習中獲得的大量信息進行編碼加工,輸入並儲存於大腦裡面,在必要的時候再把有關的儲存
信息提取出來,套用於實踐活動的過程。把兩者結合起來,可以將記憶的含義表述得更確切一些。所謂記憶,就是人們對經驗的識記、保持和套用過程,是對信息的選擇、編碼、儲存和提取過程。
例如李白的《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雖然歷經數十年,仍有人能背誦不忘。再如:您相遇幾十年前兒時的朋友,卻立刻能認出他並叫出他的姓名,儘管您好像早已把他忘得無影無蹤了。還有,您過去學過的成語、外語單詞、看過的電視、聽過的歌曲,一旦在一定場所,你就會很快地在腦海中重現……。這些都是人的記憶的具體體現。
人的記憶能力,實質上就是向大腦儲存信息,以及進行反饋的能力。人的大腦主要有神經細胞構成,每個神經細胞的邊緣又都有若干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稱作
樹突和軸突。在
軸突的末端有個膨大的突起,叫做
突觸小體。每個神經元的突觸小體跟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突或軸突接觸。這種結構叫做“突觸”。神經元通過“突觸”跟其他神經元發生聯繫,並且接受許許多多其它的神經元的信息。神經元傳遞和接受信息的功能,正是大腦具有記憶的生理基礎。每個神經元上有多少個突觸呢?有人估計,在人們大腦皮層每個神經元上平均有三萬個突觸。
那么,人腦有多少神經元呢?大約有140億個。這140億個神經細胞之間的突觸聯繫的,用天文數字也難以表達。這樣的結構特點,就使大腦成為一個龐大的信息儲存庫。一個人腦的網路系統遠比當今英特網還複雜。科學家認為,一個人大腦儲存信息的容量,相當於十億冊書的內容,一個人的大腦即使每一秒鐘輸入十個信息,這樣持續一輩子,也還有餘地容納別的信息。這說明:我們大腦的記憶容量是無限的,有很大的記憶能力。
很難想像一個人如果沒有記憶會怎么樣?如前所說,記憶在人們的生活實踐中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它是人的生理、心理活動的一種本質特性。人生是充滿活力創造力的,而一切活力與創造力都離不開記憶這個源泉。失去了記憶人的行為就必然失去活力和創造力,甚至會失去許多屬於“本能”的本領,人就很難生活下去。
人類之所以能夠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而成為“萬物之靈”,關鍵就在於人類具有卓越的思維能力、記憶能力。正是依靠這些思維、記憶能力,人類才得以學習、積累和套用各種知識、經驗,才能不斷地推動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記憶原理
我們說閱讀是對知識“記”的存儲過程,而對知識的再現和運用往往是“憶”的提取體現。記憶的關鍵不在於儲存,而在於提取、檢索。我們掌握快速記憶法的關鍵就是人們當需要知識的時候,能有效地把記下的內容,大量地、準確地“憶”出來。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能把記的內容牢固地記(儲存)在腦海里,而且能在適當的時候快速地把這些內容憶“提取”出來。其實,這種能力開發的巨大潛力我們每個人都具備,只不過人自身還沒有自覺地認識和發現它,去科學的訓練和系統地掌握它罷了。
人類的大腦由大腦縱裂分成左、右兩個大腦半球,兩半球經胼胝體,即連線兩半球的橫向神經纖維相連。大腦的奇妙之處在於兩半球分工不同。美國斯佩里教授通過割裂腦實驗,證實了大腦不對稱性的“左右腦分工理論”,並因此榮獲1981年度的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按照這一理論,人的左腦支配右半身的神經和器官,是理解語言的中樞,主要完成語言、分析、邏輯、代數的思考、認識和行為。也就是說,左腦進行的是有條不紊的條理化思維,即邏輯思維。
與此不同,
右腦支配左半身的神經和器官,是一個沒有語言中樞的啞腦。但右腦具有接受音樂的中樞,負責可視的、綜合的、幾何的、繪畫的思考行為。觀賞繪畫、欣賞音樂、憑直覺觀察事物、縱覽全局這都是右腦的功能。生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研究還發現,人腦所儲存的信息絕大部分在右腦中,並在右腦中正確的加以記憶。右腦如同一個書架,架上分類擺放不同的書籍,每本書有自己的書名,書中再分章劃節層層記述,右腦信息儲存量是左腦的一百萬倍。思考的過程是左腦一邊觀察提取右腦所描繪的圖象,一邊將其符號化、語言化。換言之,右腦儲存的形象的信息經左腦進行邏輯處理,變成語言的、數字的信息。
愛因斯坦曾這樣描述他的思考問題時的情景:“我思考問題時,不是用語言進行思考,而是用活動的跳躍的形象進行思考,當這種思考完成以後,我要花很大力氣把他們轉化成語言。”顯然,正是左右腦協同工作,使人類具有感知力、創造力。特別值得提出的是人對自身
右腦潛力的開發與運用尚處於低級階段。
科學家們已經證明:右腦具備的圖形、空間、繪畫、形象的認識能力,即形象思維的能力,使它處於大腦感知世界的前沿。創造性思維中的“知覺”和“一閃念”是極其重要的,這一個“火花”往往孕育一個新理論、新學說,有的甚至催毀了原有的思想體系。此時,右腦具有的直觀的、綜合的、形象的思維機能發揮巨大的作用。一句話,創新必須充分調用右腦。
我們強調
開發右腦的重要性,並不是要用右腦思維取代左腦思維,事實上右腦思維也不可能取代左腦思維。
右腦儲存的大量信息、它的知覺都必須經左腦語言的描述和邏輯的加工才具有最終的價值。然而右腦畢竟是我們使用的“弱項”,注重開發右腦潛能,也許更能“少投入、多產出”。正確使用右腦,人生才能更加充實美好。
儘管人人都得使用左腦,因為左腦掌管語言功能。但以左腦為中心的生活方式卻是單色調的,因為左腦是以利害得失計算和愉悅感情統治的世界,用非常狹隘的視野觀察人生和社會,人們難免迷失於紛紛擾擾的現實社會。右腦是基於人類許許多多年
遺傳信息考慮問題,因而更豁達,視角更寬廣。學會用右腦思考,您會發現,原來生活可以更美好,學習可以更輕鬆,您的潛在能力更巨大。
在美國,榮獲1981年度醫學、生物學獎的斯佩里博士做過一個有名的實驗。斯佩里博士切斷患者的位於左右腦連線部的腦梁,然後擋住其左視野,在其右視野放上畫或圖形給患者看,患者可以使用語言說明圖形或畫上的東西是什麼。可是,如果在左視野顯示數字、文字、實物,哪怕是讀法很簡單,他也不能用語言說出它們的名稱。通過實驗,人的兩腦分工情景越來越清楚了。
如前所述,左腦有理解語言的語言中樞,而
右腦有與之對應的接受音樂的音樂中樞。這一點,從左、右腦的外形差別便一目了然。其次,語言中樞的左腦與人的意識相連。如果打擊左腦,人的意識會立即變得模糊。右腦支配左手、左腳、左耳等人體的左半身神經和感覺,而左腦支配右半身的神經和感覺,右視野同左腦,左視野同右腦相連。因為語言中樞在左腦,所以左腦主要完成語言的、邏輯的、分析的、
代數的思考認識和行為。而右腦則主要負責直觀的、綜合的、幾何的、繪圖的思考認識和行為。
中央電視台曾播放過一次現場表演:一位青年書畫家,他用左手作畫,右手寫書法,龍飛鳳舞、左右開弓。畫圖是非線性的直觀行為,所以是
右腦發揮作用,指揮左手完成;而右手寫書法(詩詞),需要完成記憶性的語言和思維,所以是左腦指揮右手完成。這個例子生動地說明了左、右腦的分工情況。所以日本著名右腦專家春山茂雄形象科學地把左腦稱為包含感情的“自身腦”,把右腦稱為繼承祖先
遺傳因子的“祖先腦”。
聯想記憶
聯想記憶法根據記憶內容的特徵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一點式記憶
例如對一個人名、地名,或其他形式的抽象的或不可理解的、無意義的材料的記憶。
兩點式記憶
就是需要在兩個事物之間建立一一對應關係,使用時見此知彼、見彼知此。例如英語單詞和漢語辭彙之間,作品與作者之間,國家與首都之間,年代與歷史事件之間,某些事物與有關數據之間,都是如此。
多點式記憶
需要記憶的知識要素超過兩個,要在3個或更多的事物之間建立聯繫,比如記憶56個民族,列舉魯迅的作品,記憶一個簡答題的要點等等。
在記憶時,除了進行聯想之外,還應輔之以這樣一些技巧:循環記憶、嘗試回憶、過度學習、卸磨殺驢、限定時間、結合理解。另外,還應該注意確定切合現實的目標,不能指望什麼都要一字不漏地原文背誦。
記憶品質
在現實學習與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人記得快,但忘得也快;有的人記得多,但用時想不起來。這種“快”和“多”是沒有什麼用的。這樣的記憶就不能算好的。還有的人,雖然記得慢,但卻記得牢;也有的人雖說記得少,但能靈活運用。這樣的記憶就比較好,完全用不著因為記得慢一點,少一點而沮喪。這些記憶問題的出現往往涉及到人類的記憶品質。
一般根據什麼來判斷人的記憶品質及記憶的優劣的標準呢?綜合起來一個人的記憶力水平,可以從記憶品質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確性和備用性等四個方面來衡量和評價:
敏捷性
記憶的敏捷性體現記憶速度的快慢,指個人在一定時間內能夠記住的事物的數量。人們記憶的速度有相當大的差異。有人做過這方面的實驗:讓受試者背誦一首唐 詩,有的人重複5次就記住了,而有的卻需要重複26次才能記住。有的學者讓受試者識記一系列圖形,有的人只需看33次就能記住,有的卻需要看75次才能記住。這就說明了人的記憶在速度方面即敏捷性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別。記憶是否敏捷取決於大腦皮層中
條件反射形成的速度。條件反射形成得快,記憶就敏捷;條件反射形成得慢,記憶就遲鈍。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記憶具有敏捷性,因為這樣就可以在單位時間裡獲得更多的知識。要增強記憶力首先就是記憶的敏捷性。要想達到這個目的,一是平時要加強鍛鍊,通過鍛鍊使自己的記憶敏捷起來;二是在記憶時要集中注意力;三是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以此來獲得新的知識。也就說在舊有的條件反射基礎上去建立新的條件反射,這樣記憶就會逐漸敏捷起來。
持久性
記憶的持久性是指記住的事物所保持的時間的長短。僅有敏捷性還不能稱之為良好的記憶。像前面講的,記得快也忘得快,那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所以,良好的記憶必須具備的第二個標準就是持久性。記憶的持久性,顧名思義,就是指記憶的事物能在頭腦中保持長久的時間。它是記憶鞏固程度的體現。從生理學角度來說,記憶的持久性取決於條件反射的牢固性。條件反射建立得越鞏固,記憶就越持久;條件反射建立得越鬆散,記憶就越短暫。人們的記憶在持久性方面也有很大差別。有的人記憶十分長久,可以維持多年;而有的人卻十分健忘,記不了多久就忘掉了。人們都希望自己的記憶長久,但是僅僅持久仍然是不夠的,如果不善於靈活運用也是枉然。既有持久性又有運用的靈活性,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學到的知識。記憶不長久,一般是功夫不深,複習記憶密度不夠有關。要經常地並在適當的時機進行複習,使條件反射不斷強化而得到鞏固,這樣就可以使記憶獲得持久性。
正確性
記憶的正確性是指對原來記憶內容的性質的保持。一個人的記憶,如果既有敏捷性,又具有持久性,但是不具備正確性,記得又快又牢固,可就是記錯了。顯然這樣的記憶也毫無用處。完全可以說,“正確性”是良好記憶的最重要的特點。如果記憶總是不正確,那它只能對我們的學習知識和積累經驗幫倒忙。正像開汽車時弄反了方向,開得越快,距離目的地越遠。所以,記憶的正確性是保持人們獲得正確知識的重要的心理品質。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的人記憶總是非常正確,回答問題,處理事情總是那么信心十足,準確而全面,從不丟三落四或添枝加葉。而有的人的記憶不是錯誤百出,就是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總是“大概”、“或許”、“差不多”等。這說明人們的記憶在正確性方面也是大不相同的。記憶的不正確,不準確與識記以及遺忘的選擇性有很大關係。對同一件事情,人們識記的角度和識記後遺忘的角度都不完全相同。例如:幾個人都看了某本書,看後即問他們記住了什麼內容,他們的回答不可能是一樣的。從生理上說,記憶的正確與否與條件反射有關。如果
條件反射形成得準確、牢固,記憶的正確性就好,反之,如果條件反射形成得不正確、不準確、不牢固,記憶的正確性就差。因此,要想使自己的記憶具有最大限度的正確性,就要從條件反射建立的正確性和準確性上去努力。一般來說,人們對某一事物的最初印象往往都是最深刻的。這和在白紙上畫畫看得最清楚是一個道理。心理學的研究證實,最初印象往往對人的心理活動發生很大影響。要保證記憶的正確性,首先要進行認真、正確的識記。其次,必須勤於自我監督。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隨時分清自己記憶中正確記憶和錯誤記憶、精確記憶和模糊記憶的內容。對於正確和精確記住的事物,要不斷通過強化條件反射去鞏固它;對錯誤記憶和模糊記憶的內容,要通過修正條件反射之後再去加強它。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記憶的正確性。
備用性
記憶的備用性是指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從記憶中迅速而準確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記憶備用性,指的是能夠迅速地從已識記的知識儲備中提取當時所需用的信息的性能。記憶的備用性是決定記憶效能的主要因素,是判斷記憶品質的最重要的標準。記憶的備用性也是記憶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確性、系統性和廣闊性的體現。人們進行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儲備知識,並使之備而有用,備而能用。記憶如果沒有備用性,它了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正像一個倉庫,儘管裡面儲滿了貨物,如果取貨非常困難,那就起不到倉庫應有的作用。人們的記憶好比是儲存知識的“智慧倉庫”,如果管理得當,進貨、發貨就會迅速、順利。也就是說,當需要使用某種知識時能夠很快提取套用,這樣都有實際意義。就像學生進考場那樣,記憶備用性好的學生,能夠迅速、正確地從自己記憶的倉庫中提取相應的知識,順利答完試題。而備用性不好的學生常常會發懵或答非所問,影響考試成績。現實中有些人,知道的事情並不少甚至可以稱得上“淵博”。可是當需要回憶某些事物時,需要的總是想不起來。這就說明他們的記憶缺乏備用性,而另一些人,掌握的知識儘管少一些,但使用時總是得心應手,並在回憶時隨時能夠再現需要的東西。這就說明他們的記憶具有較好的備用性。備用性是良好記憶的品質中最重要的一種品質。記憶的備用性並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後天培養、鍛鍊的結果。要想使自己的記憶具有良好的備用性,首先要使記憶具有正確性,系統性和持久性;還要通過各種方法培養鍛鍊自己回憶的技巧,並多運用已經記憶的知識,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這樣記憶也就具有較好的備用性了。特別要強調的是,從識記一開始就不要隨隨便便、馬馬虎虎。因為記憶的備用性是在識記的過程中形成的。我們應該有意識地記那些有意義的事物,並在識記當時就立刻建立起識記和同需要使用這些知識場合之間的聯繫。另外還要強調積累知識的系統性,因為記憶和系統性對形成記憶的備用性也是很重要的。拿破崙曾經說過:“一切事情和知識在他頭腦里放得像在櫥櫃的抽屜里一樣,只要他打開某個,就能準確地取出所需要的材料。”蘇聯軍事家蘇沃洛夫也曾說過:“記憶是智慧的倉庫,但是這個倉庫有許多隔斷,因而應該儘快地把一切都放得井井有條。”
記憶的四種品質是有機聯繫,缺一不可的。為了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記憶能力,就必須建立豐富、系統、精確而鞏固的條件反射,具備所有優秀的記憶品質。忽視記憶品質中的任何一個方面都是片面的。所以檢驗一個人的記憶力的好壞,不能單看某一方面品質,而必須用四個方面的品質去全面的衡量。
合理性
一個能用一目一萬多字速讀閱讀的高手,當眾表演看一部100萬字的小說,100分鐘讀完,在第101分鐘時,他能從這部小說的開頭一字不漏地背到小說的結尾。如果真是這樣就是神話或計算機表演了。人之所以稱之為人他必須會被其生理條件、社會環境和客觀因素所制約,也必然會犯錯誤或產生過失,正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又如在世界上最高等級的奧運會上的射擊比賽中,每一輪比賽射擊選手有的要射10發、有的射20發、還有的是40/50發的。從來沒有發現有那個選手在50發比賽中獲得過全部命中10環的。有不少運動員會有若干個8環或9環,比賽結果他仍是世界冠軍。即使這樣世界級的天才運動員,要做到真正百發百中是不可能的,但絕對不能因此說他不是神槍手。 事實上百發不失一,也就是說,無論是體育比賽或是閱讀文章要求正確率達到百分之百都是不可能的。
訓練方式
1、買相關書籍回來自己參照訓練。如托尼·巴贊的《快速閱讀》、《啟動記憶》等相關優秀書籍。
2、參加各地相關機構開展的培訓班。
3、使用電腦軟體輔助訓練。
軟體
基本信息
版本:v1.6.0
發布日期:2009-01-04
最低配置
CPU:166MMX;
記憶體:128M;音效卡;音箱(耳機)。
系統要求
作業系統:Windows 98/Me/2000/XP/2003/Vista 簡體中文系統
瀏覽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5.01 以上版本
課件內容
1、“國小類”速讀訓練課件。適用於國小三年級或以上的學生,即10歲以上的小學生。其課件參照國家教育部制定的教育大綱的相關要求及語文教學的要求而設計;課件選材於教育部推薦的小學生課外閱讀物為基礎。其內容包含:思想道德、科學常識、法律知識、少年俊傑、認字識詞、優秀讀物、學習方法、速讀記憶等訓練素材;讓小學生學習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知識,教會小學生掌握快速閱讀方法和學習能力。
2、“中學類”速讀訓練課件。適用於中學及其他中等教育在讀的各類學生。其課件參照國家教育部制定的教育大綱的相關要求及語文、政治、地理、歷史等課目的教學的要求而設計;課件重點選材於教育部推薦的中學生課外讀物為基礎。課件內容主要包含:科學知識、名篇欣賞、優秀寫作、學習方法、考試技巧、速讀記憶等海量訓練素材。
3、“大學類”速讀訓練課件。適用於各類大學及其他高等教育在讀的各類學生。其課件以大幅度提高在校大學生中文閱讀能力的要求而設計;課件重點選材於適合大學生的優秀課外讀物為基礎。其內容包含:社會道德、世界風雲、人生勵志、科學技術名篇欣賞、學習方法、考試技巧、速讀記憶等海量訓練素材;旨在向大學生提供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以教會大學生迅速掌握快速閱讀方法為目標,以提高其大學階段的速讀能力為目的。
4、“考研類”速讀訓練課件。適用於各專業的考研、考MBA人士。課件參照最新考研大綱的相關要求設計。考研速讀課件基本構架是考研資訊、公共課、專業課、知識點、院校信息、經驗故事和複試七大類,涉及五十多個小類,涵蓋考研所應了解和掌握的絕大多數方面信息。同時加入了時事、學習方法、勵志等各種社會知識。
5、“綜合類”速讀訓練課件。適用於各階層、各界的社會青年、機關單位、企業職工、事業員工等最廣泛崇尚終生學習的人群。該課件以適應終生學習的社會大趨勢,大幅度提高廣大社會青年的中文閱讀能力要求而設計;其課件重點選材於適合廣大青年愛崗敬業、創新學習、勵志奮鬥等大量的優秀課讀物為基礎。其內容包含:思想道德、社會風情、人間萬象、世界風雲、人生勵志、科學技術、法律知識、社會精英、名篇欣賞、優秀寫作、學習方法、考試技巧、速讀記憶等海量訓練素材。
軟體功效
" 速讀軟體" 採用全新的閱讀模式---" 眼腦直映式" 右腦圖像閱讀法,它的基本要求是一眼能看清幾行、十幾行、甚至一頁書的全部內容,看清每一個字,記憶每一個字。它不但能以每分鐘上萬字的速度快速閱讀完一部全新的書籍,而且立即能複述出書的大部分內容,甚至能準確的回憶出某些辭彙和段落在書中的頁碼和位置。
速讀軟體是使用測試的方式來實現速讀的訓練,由於速讀是將所有頁面的文字元號作為圖像來記憶,所以該方法從最簡單的圖像視覺能力測試入手,測試通過一剎那的目光掃描對目光所觸及的頁面中內容的記憶能力。
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後,目光掃描能力一定有很大提高,此時一定要先將測試的文字當作一個特殊的圖像來記憶在大腦中,不要有讀出來的想法。測試方法就是回憶其中的某個文字在您剛才目光掃描中出現的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