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稅

通貨膨脹稅

通貨膨脹(英語:inflation,在中國台灣地區簡稱通膨,在中國大陸簡稱為通脹)意指貨幣發行數量增加,而一般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內,連續性地以相當的幅度上漲的狀態,也就是物價上升,只是它經常伴隨的一個衍生現象而已。“通貨”意指流通的貨幣,通貨膨脹指貨幣發行數量上升,但現在人們經常將兩者混淆,直接將“通貨膨脹”等同作“物價上升”的中文同義詞。通貨膨脹與貨幣貶值不同,整體通貨膨脹為特定經濟體內之貨幣購買力的下降,而貨幣貶値為貨幣在不同經濟體間之相對價値的降低。前者影響此貨幣在使用國內的價値,而後者影響此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値。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

因為不同物價影響不同人,通貨膨脹有許多不同的衡量方式,最常見兩種衡量指數為衡量賬面消費者物價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和衡量新出現的商品和服務的通貨膨脹的GDP平減指數

主流經濟學家對於通貨膨脹起因的看法可大略分為兩派,“貨幣主義者”相信貨幣是通脹率數值最主要的影響,“凱恩斯主義者”相信貨幣、利率和產出間的相互作用才是最主要的影響,凱恩斯主義者也傾向除了一般標準消費性商品物價通脹外再另附上生產性商品(資本)通脹。其他理論,例如奧地利經濟學派,相信通脹是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給導致。簡單地說,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貨幣貶値,物價上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貨膨脹
  • 外文名:inflation
概述,由來,理論研究,稅收,具體含義,

概述

它一般是市場經濟國家政府執行經濟政策的一種工具。另有一種觀點指出,通貨膨脹稅是指在通貨膨脹條件中的一種隱蔽性的稅收。在經濟出現通貨膨脹的時候,由於受通貨膨脹的影響,人們的名義貨幣收入增加,導致納稅人應納稅所得自動地劃入較高所得級距,形成了檔次爬升,因而按較高適用稅率納稅。這一種由通貨膨脹引起的隱蔽性的增稅,被稱為“通貨膨脹稅”(inflation tax)。
通貨膨脹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使一部分人名義上成為高收入者,收入的更大比重以稅收的形式轉移到政府中。

由來

政府因向銀行透支和增發紙幣來彌補財政赤字,降低人民手中貨幣購買力,被稱之為“通貨膨脹稅”。它一般是市場經濟國家政府執行經濟政策一種工具。
資本主義進入到壟斷階段以後,特別是三十年代大危機爆發,資本主義經濟已無法自行調節,從而要求國家承擔起干預與調節經濟的責任。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與調節造成資本主義國家各項財政支出的大幅度增長。可是由於財政收入不能相應增長,國家預算便經常發生了赤字,甚至連年要發生巨額赤字。
彌補財政赤字辦法,除增加稅收和借債之外,就是通過向銀行透支而且增發紙幣。在紙幣流通條件中,國家增發紙幣雖然可達到取得一部分財政收入目的,可是勢必造成紙幣貶值物價水平提高,從而使得人民用同額貨幣收入所能購得的商品和勞務比以前減少。
因為它實際上是政府以通貨膨脹方式向人民徵收的一種隱蔽性稅收,所以稱為“通貨膨脹稅”。通貨膨脹會擾亂正常貨幣流通速度。貨幣持有者為少受損失,儘量使貨幣早一些脫手,換回其所需物品。在通貨膨脹最嚴重的時期,一定會出現盲目搶購,從而造成了貨幣流通速度加快,加劇其通貨膨脹狀況,妨礙經濟穩定發展。因此,各國政府通過增發通貨來彌補財政赤字辦法已很少使用,有一些國家還利用金融制度加以限制。
通貨膨脹通貨膨脹

理論研究

國家統計局2011年2月15日公布了1月份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4.9%,PPI同比上漲6.6%,雖比市場預期有所下降,但有專家指出,由於持續的氣候乾旱異常,出現民工荒,人力成本上漲,以及全球經濟逐步復甦,能源價格可能恢復上漲,當下支持物價上漲的基礎仍在,潛在通脹風險因素仍未消除。通貨膨脹上升,貨幣面臨縮水的風險。
上海證券報發表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陸前進文章表示,實際上,通貨膨脹也是一種稅收,物價上漲,貨幣購買力下降,相當於對貨幣持有者徵收一定量的稅收。貨幣學派的大師弗里德曼早在1953年就強調“通貨膨脹稅指當政府增發紙幣並導致一般物價水平上升時,微觀經濟單位個體所持有的紙幣貶值,就如同政府對持有紙幣者徵收了稅收。”通貨膨脹通過影響實質貨幣餘額購買力,而使現金持有者所遭受的資本損失。
通常普通民眾並不把通貨膨脹看作是自己貨幣財富的稅收,甚至對通貨膨脹稅的一些成本也並不清楚。一些國家政府財政赤字就是通過貨幣發行來融通,貨幣發行增加,價格水平上漲,則貨幣的購買力下降,相當於對貨幣持有者徵收了稅收,稅基是實質貨幣餘額,稅率就是通貨膨脹率。
通貨膨脹稅和普通的政府稅收有相似的特點,相當於對老百姓的貨幣財富收入徵收了一筆稅,使得老百姓福利水平下降,但與普通稅收又有所不同,後者指政府可以調節稅率,實現財富的重新分配,追求效率公平,而通貨膨脹稅是由於物價水平上漲給老百姓帶來的損失,扭曲了收入分配結構,需要政府採取一定的政策手段進行控制。
從貨幣數量論來看,當中央銀行採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時,在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況下,增加貨幣供應量可以促進經濟成長,但通貨膨脹也會隨之上升。貨幣供給對巨觀經濟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是促進經濟的增長;二是可能導致物價水平上升。這裡面面臨的一個問題是貨幣增長過快是否導致高通脹?這是人們關心的問題。
從理論層面來看,貨幣增長率=經濟成長率+通貨膨脹率+實質貨幣餘額增長率,也就是說,貨幣增長率可以有三部分來吸收,一是滿足經濟成長的貨幣需求,這部分貨幣最終被產出的增加所吸收;二是被物價水平上漲所吸收;三是居民手中實質貨幣餘額增長(剔除掉物價變動),這裡面就涉及貨幣發行和通貨膨脹稅的關係問題。
貨幣發行獲得的收入是鑄幣稅,一國政府可以通過新發行貨幣去購買商品和非貨幣性資產而獲取的實際收益,因此貨幣當局總是可以增加貨幣供給提高貨幣鑄幣稅,貨幣發行的越多,獲得的鑄幣稅也就越多。
實際上,貨幣發行的鑄幣稅和通貨膨脹稅之間的關係可以通過如下等式表達:貨幣發行鑄幣稅=經濟成長貨幣稅+通貨膨脹稅+實質貨幣餘額的變動。因此鑄幣稅和通貨膨脹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從經濟學的意義來看,鑄幣稅是指由於政府擁有發鈔的壟斷權而獲得的收益,它是用一定時期內政府貨幣創造的購買力來度量,等於名義貨幣增長率乘以實質貨幣餘額。
文章認為,通貨膨脹稅是指由於通貨膨脹導致貨幣持有者的資本損失,通貨膨脹稅等於通貨膨脹率乘以實質貨幣餘額,實際上是對實質貨幣餘額徵收的一種稅收。如果考慮到經濟成長,鑄幣稅中還包括經濟成長貨幣稅,主要是滿足經濟成長的貨幣需要,等於經濟成長率乘以實質貨幣餘額。早在1971年,諾貝爾經濟學家獲得者蒙代爾教授就區分了經濟成長貨幣稅(貨幣增長滿足經濟成長)和通貨膨脹稅(貨幣增長超過實際經濟成長),也反映了貨幣增長的雙重效應。
實際上,經濟成長貨幣稅、通貨膨脹稅和實質貨幣餘額變動這三者之間可以相互轉化,隨著通貨膨脹率上升,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上升,私人部門對實質貨幣餘額的需求會下降,通貨膨脹率和實質貨幣餘額的變動方向相反;同樣在一定貨幣增長速度的情況下,經濟成長較快,價格水平上漲也會相對較慢。在經濟成長條件下,鑄幣稅收入通常要超過通脹稅收入,也就是說,在經濟成長的經濟體中,鑄幣稅最大化的通貨膨脹率要比滯漲經濟下的通貨膨脹率要低,這也反映了鑄幣稅和通貨膨脹稅之間的關係。
當然如果社會公眾持有的實質貨幣餘額不變,在經濟成長緩慢的情況下,鑄幣稅幾乎等於通貨膨脹稅,意味著貨幣供給增加全部導致物價水平的上升,貨幣增長的速度等於通貨膨脹率,貨幣供給沒有帶來經濟成長,全部轉化為通貨膨脹,貨幣政策的效果較弱,這時候通貨膨脹稅達到最大。
通常兩種情況導致較高的貨幣發行,一種是主動;一種是被動。在被動的情況下,貨幣發行較高主要是由於經濟成長迅速,貨幣當局需要注入大量貨幣滿足市場需求,有利於促進經濟成長,但這不一定導致較高的通貨膨脹稅。而在主動的情況下,貨幣發行被作為一種收入工具在使用,尤其在一些高赤字的國家更是如此,政府希望通過貨幣發行獲得更多的通貨膨脹稅,融通財政赤字。
鑄幣稅和通貨膨脹稅是一種隱形的間接稅收,政府能夠從貨幣發行和通貨膨脹中獲得資源,正因為如此,很多國家都通過鑄幣稅、通貨膨脹稅融資,美國和日本的量化寬鬆政策實際上就是財政赤字的貨幣化,貨幣供給增加主要是刺激經濟復甦,在經濟復甦緩慢的情況下,雖然通脹水平較低,但是實質貨幣餘額水平大幅度增加,這也是量化寬鬆政策下沒有出現高通脹的原因,不過,潛在的通貨膨脹風險仍然較大,一旦經濟恢復加快,貨幣流通加快,通貨膨脹將會抬頭,通貨膨脹稅也會上升,這也是市場對量化寬鬆政策擔憂所在。
前一階段,市場都在熱議中國貨幣超發問題,從理論上來講,政府可以通過印製鈔票來滿足不斷增長的源於實際交易餘額的貨幣需求,促進經濟成長。也就是說,在經濟成長的經濟體中,貨幣完全被經濟成長所吸收,通貨膨脹水平較低。但另一方面,隨著經濟成長,總需求上升,物價水平也會隨之上升。也就是說,貨幣增加帶來經濟成長的同時,也會帶來通貨膨脹,這也是人們擔心的問題。
中國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在上升。儘管1月份公布的CPI低於預期,但是防通脹仍然是貨幣政策的一項重要任務。通貨膨脹是對實質貨幣餘額徵收的一種稅收,如果通貨膨脹率繼續上升,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上升,為了逃避通貨膨脹稅,私人部門通常對實質貨幣餘額的需求會下降,會出現其他資產對貨幣替代的現象,對其他投資品需求會上升,進一此外,通貨膨脹稅的社會成本還表現在收入和財富的轉移,通貨膨脹稅對不同群體的影響是不同的,導致強制性財富的重新分配,扭曲收入分配結構。通貨膨脹對債務人有利,對債權人不利,債務人更願意借款,因為借款的實際利率下降,而債權人將面臨損失。對固定工資的人不利,對浮動工資的人有利,浮動工資會隨著通貨膨脹的上升而提高工資,固定工資的人必須承擔通貨膨脹的損失。
通貨膨脹對資產持有者的影響也是不同的,持有能夠保值增值的資產,如黃金和房地產等,不但能夠減少損失,還可能獲得資產收益。如果你持有的是金融資產,則金融資產的收益率必須要超過通貨膨脹率,才能夠獲得收益,持有固定收益的金融資產可能會不合算,浮動利率的資產可能會彌補通貨膨脹的損失。也就是說,有些人難以逃避通貨膨脹稅,而有些人可以通過提高貨幣收入抵消通貨膨脹稅的侵蝕,財富的分配也會扭曲。
2011年的巨觀經濟政策是要穩增長、防通脹。保持一定速度的經濟成長,需要一定的貨幣供給,但是貨幣供給增加會伴隨通貨膨脹預期的上升,通貨膨脹壓力會增加。如何不讓老百姓的錢“毛”了,防範通貨膨脹稅的侵蝕,文章認為:
一是要遏制流動性的過度增長,使得貨幣信貸逐步回歸常態,防止貨幣信貸過度擴張帶來通貨膨脹的上漲,既要保證貨幣供給能夠滿足經濟成長的需要,又要防止貨幣過度擴張引發較高的通貨膨脹風險,遏制經濟成長中的通貨膨脹稅上升。央行已連續5次上調法定準備金率,3次上調存貸款利率,貨幣信貸得到有效遏制,貨幣收縮意在控制通貨膨脹。
二是要促使投放的貨幣進入實體經濟,促進總需求增加,貨幣增加要帶來實際產出的增加。在一定貨幣增長速度的情況下,實際產出和通貨膨脹是反向變化的,實際產出增加的快,通貨膨脹上升的就慢;相反,實際產出增加的慢,通貨膨脹上升的就快,通貨膨脹稅增加,老百姓的社會福利將下降。要重點支持“三農”、國家水利建設,以及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保障人們生活必需品的供給。
三是針對物價水平上升,要逐步提高利率,遏制通貨膨脹上升,扭轉利率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使得實際利率為正,彌補通貨膨脹稅給貨幣持有者帶來的損失。
步推動價格水平上漲。

稅收

如美國的貨幣發行是由聯邦儲備銀行掌握,而聯邦儲備銀行不隸屬總統,因此財政赤字無法通過直接增發通貨彌補。另一種觀點認為,通貨膨脹稅是指在通貨膨脹條件下的一種隱蔽性稅收。
在經濟出現通貨膨脹的時候,由於受通貨膨脹影響,人們名義貨幣收入增加,導致納稅人應納稅所得自動地劃入較高所得級距,形成其檔次爬升,因而按較高適用稅率納稅。這一種由通貨膨脹引起隱蔽性的增稅,被稱之為通貨膨脹稅。

具體含義

1.政府因向銀行透支、增發紙幣來彌補財政赤字,降低人民手中貨幣的購買力,被喻為“通貨膨脹稅”。它一般是市場經濟國家政府執行經濟政策的一種工具。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以後,特別是30年代大危機爆發,資本主義經濟已無法“自行調節”,從而要求國家承擔起干預和調節經濟的責任。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調節造成資本主義國家各項財政支出的大幅度增長。但由於財政收入不能相應增長,國家預算便經常發生赤字,甚至連年發生巨額赤字。彌補財政赤字的辦法,除了增加稅收和借債之外,就是通過向銀行透支而增發紙幣。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國家增發紙幣雖然可達到取得一部分財政收入的目的,但勢必造成紙幣貶值,物價水平提高,從而使得人民用同額的貨幣收入所能購得的商品和勞務比以前減少。由於它實際上是政府以通貨膨脹方式向人民徵收的一種隱蔽性稅收,所以稱“通貨膨脹稅”。通貨膨脹會擾亂正常的貨幣流通速度。貨幣持有者為了少受損失,儘量使貨幣早些脫手,換回所需物品。在通貨膨脹最嚴重時期,會出現盲目搶購,從而造成貨幣流通速度加快,加劇通貨膨脹狀況,妨礙經濟的穩定發展。因此,各國政府通過增發通貨來彌補財政赤字的辦法已很少使用,有些國家還利用金融制度加以限制。如美國的貨幣發行由聯邦儲備銀行掌握,而聯邦儲備銀行不隸屬於總統,所以財政赤字無法通過直接增發通貨彌補。
2.在一般情況下,納稅人應繳納的稅收取決於他們的貨幣收入,而他們適用稅率的等級是按貨幣收入水平確定的。在經濟出現通貨膨脹時,由於受通貨膨脹的影響,人們的名義貨幣收入增加,導致納稅人應納稅所得自動地劃入較高的所得級距,形成檔次爬升,從而按較高適用稅率納稅。這種由通貨膨脹引起的隱蔽性的增稅,也被稱之為“通貨膨脹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