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華寺

通華寺

千年古剎通華寺坐落於在“中州名鎮”張弓鎮古宋大運河河畔;約建於隋朝年間,現座落於張弓鎮北村,占地25畝,建有三間大雄寶殿,雄偉壯觀,古香古色!裡面供奉著各位佛祖神像,兩邊配有東西廂房各五間,大殿前中間有一雙面觀音菩薩端坐在蓮花池上,高達兩丈,古寺奇絕的建築、精美的文物、獨特的景觀等都極具藝術和科學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華寺
  • 地址:張弓鎮古宋大運河河畔
  • 建造時間隋朝年間
  • 占地面積:25畝
簡介,景觀,歷史,

簡介

河南省寧陵縣張弓鎮古宋大運河河畔聳立著千年古剎——通華寺。通華寺現座落於張弓鎮北村,依傍於古宋運糧河南岸,占地25畝,建有三間大雄寶殿,雄偉壯觀,雕樑畫棟,奇禽異獸,巧奪天工,古香古色;裡面供奉著各位佛祖神像,兩邊配有東西廂房各五間,大殿前中間有一雙面觀音菩薩端坐在蓮花池上,高達兩丈。每年春節廟會,前來燒香拜佛或遊覽觀光者絡繹不絕,熱鬧非凡,明成祖朱棣去北京途經張弓,在通華寺燒香拜佛,期求國運昌盛。
據傳,通華寺是由景氏所建,當時這裡是緊挨張弓集的一個小村莊,莊名景畿六,村中景氏乃興旺大戶。後來景氏人丁不旺,領養張弓集一張姓小孩為嗣。景氏無人 後,張氏小孩認姓歸宗,景畿六這個村莊隨之併入張弓集。寺里景家所立石碑一直殘存到解放後,農業合作化期間,人們把石碑當作了牛槽底,由於飼養室多次變更,那塊古老的石碑亦丟失無蹤。
通華寺約建於隋朝年間,多次毀於戰火,或被洪水淹沒,唐代又修復原貌,以後幾個朝代,又幾經毀修。原通華寺座落於張弓鎮大隅首北200米處(原張弓初級中學),占地25畝,分前、中、後三節院落,並有東跨院。前院一排殿堂分兩節,東節六間堂屋,西節三間堂屋,殿堂內除觀音菩薩端坐在蓮花座上外,還供有很多神像。中院建有 三間龍王殿,東海龍王端坐其間。後院有三間寬敞高大的殿堂,供有如來、彌勒等三尊佛像,兩側立有十八羅漢,殿前有座蛟龍碑,碑座底有一石龜,形態各異,肅 穆威嚴。東跨院三間堂屋為僧人住所。山門門樓下,四大天王分立兩旁。門前有一影門牆,長約三丈,高約丈余。影門牆外是“八角琉璃井”,據說站在井旁可以看 到劉秀避過難的臥龍橋和用以浮厝的山西會館。琉璃滾龍脊 三尺多高,奇禽異獸,佇立脊上,栩栩如生,氣勢恢宏。自修建以來,通華寺香火興旺,僧人濟濟,寺廟西北角僅僧人墳地就有10多畝地。可惜的是,1926年,通華寺被馮玉祥的部隊嚴重破壞,隨後寺廟改為學堂。建國後寺廟改為校舍,被蓋成為張弓完小、初級中學,現為寧陵三中。由於幾度拆建校舍,寺廟舊貌已不復存在。
2007年,在北村村委及張弓鎮知名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多方捐款籌資,又修建通華寺恢復成現狀。當時通華寺開工典禮時曾有一條長約3米的青龍蛇盤臥在附近一直不走,一些人傳言是天龍下凡,忙送來香蕉、葡萄、鮮桃等水果燒香叩頭奉祀,引來幾十里的數千名民眾前來觀看。
整個通華寺的殿堂建築,雕樑畫棟,九檁八搭,用工精細,巧奪天工,房瓦全部用黃綠兩色圈筒琉璃瓦,琉璃滾龍脊三尺多高,奇禽異獸,佇立脊上,栩栩如生,氣勢恢宏,占地25畝,分前、中、後三節院落,並有東跨院;前院一排殿堂分兩節,東節六間堂屋,西節三間堂屋,中院建有三間龍王殿,後院有三間寬敞高大的殿堂,東跨院三間堂屋為僧人住所。

景觀

每年的張弓鎮通華寺廟會從大年初一逢到正月十六,廟會期間獅子高蹺、民間嗩吶、歌舞雜技、遊戲娛樂、划艇遊船、飲食小吃及各類小商品,工藝品等匯聚於此,場面壯觀非凡,每天遊客達萬人以上。已成為張弓鎮最有吸引力、發展力的景點之一。
通華寺廟會通華寺廟會

歷史

通華寺約建於隋朝年間,唐代又修復原貌,以後幾個朝代,又幾經毀修,2007年,在張弓鎮知名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多方捐款籌資,在原址的基礎上又修復原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