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縣隴陽初級中學位於通渭縣城東15公里的隴陽鄉境內,創辦於1970年,前身為隴陽八年制學校,1988年改為獨立國中,學校占地面積7887平方米,是一所蓬勃發展中的年輕校園。
在三十多年的風雨兼程中,一代又一代的隴陽教育人秉承“勤奮、務實、創新、發展”的校訓,發揚“苦教苦學”的育人風格,走出了一條有特色的農村國中教育發展之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渭縣隴陽初級中學
- 創辦時間:1970年
- 占地面積:7887平方米
- 建築面積:756平方米
學院建設,教學資源,學校發展,教育體制,
學院建設
1999年,學校實施義教工程項目建設,總投資28.3萬元,建成了磚木結構教室12座,建築面積756平方米,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2003年,學校根據發展需要,克服各種困難籌集資金,立項修建了總造價110萬元、占地面積1998平方米的綜合樓,基教學、辦公於一體的綜合樓的建成,使學校教育走出了硬體建設的困境。
教學資源
目前,學校有教學班14個,學生952名,教職工44人,其中本科學歷13人,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學校設有理、化、生實驗室和儀器室,實驗儀器、藥品齊全;藏書10000餘冊;設有多媒體教室、微機室、衛星接收站、光碟播放室和藝術活動室。擁有電視、錄(放)像機、電腦、復讀機、投影儀、VCD、DVD、電子地圖等教育設施和遠程教育接收系統。
學校發展
近年來,學校在“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宗旨的引領下,以創辦特色示範校為目標,不斷更新辦學理念,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和教學設施建設,努力提高自身辦學水平,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以“學生髮展為本”,明確辦學方向
學校認真貫徹國家基礎教育精神,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為當地社會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思想,不斷探索新時代農村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努力培育“博學、嚴謹、敬業、奉獻”的良好教風和“懂禮、鴻志、勤思、苦學”的良好學風。工作中,校長首先轉變三種職能觀念,即變執行者為策劃者,變職務者為職業者,變指揮者為經營者,是學校發展的當家人和引路人。學校領導集體年輕有為,進取心強,能夠團結協作,得到了教師信任和擁護。
教育體制
學校擁有一支年輕化、專業化的教師隊伍,能夠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的實施教育教學。在學生中大力倡導“知識是創業之源、素質是立足之本”,堅定不移地推行素質教育,引導學生面向普通高中、職中、技校三種渠道合理流動,努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使所有國中畢業學生能夠繼續上學。
學校在管理體制上實行校長負責制,校務會對重大事宜進行決策,工作機構有教務處、政教處、總務處、教務辦公室,並設立文科、理科、英語、音體美四個教研組,團支部、學生會等組織在團總支部和學校政教處的指導下開展工作,各部門職責明確,盡職不越權,盡責不推諉。
以“人性化管理”為導向,健全管理機制
學校堅持依法治教,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不斷改進管理辦法,形成了既有統一意志,又能使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制度環境,廣大教師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學校根據自身實際重新修訂的新制度分工作人員職責和管理制度兩大類,管理制度又具體化為教師管理制度和學生管理制度,制度建設中突出人文化,突出操作性,有具體的實施措施和實施細則。各部門都有全面細緻的工作計畫,學校工作計畫高屋建瓴、統觀全局,各處室、教研組以及學生會、團組織的工作計畫全面詳實,部門性很強。
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
有序開展各項工作
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的生命線, 2003年以來,畢業班會考六科合格率不斷上升,普通高中上線人數和職業高中報考人數逐年增加。
在“科研興校”戰略指引下,學校教研活動也取得了豐碩成果,有25位教師的論文先後獲獎或在縣級以上刊物發表。有40名學生在省、市、縣組織的徵文活動和其他活動中獲獎,學生手抄報曾獲國家優秀獎。
以校園環境為載體,文化氛圍濃厚
學校高標準完成了建築設施和活動場所的淨化、綠化、美化工作,除了硬化全部路面樹立校園雕塑,還栽種各種花草樹木超過千餘棵,樹木、花草、盆景合理布局,宣傳欄警示牌、校園雕塑點綴其間,名人畫像、師生書畫作品相得益彰。園內無紙屑、無痰跡無菸蒂,牆壁無塗刻、無灰塵,標語醒目,環境宜人,是一座綠色校園。
以“三面旗幟”(即熱愛祖國的紅色旗幟、熱愛科學的藍色旗幟、熱愛環境的綠色旗幟)為指引,努力培育校園精神,根據教育的特點、時代的特點和校園自身的特點,遵循教育性、整體性、個性化的原則,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加強人文環境建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風格。
隴陽初級中學正在王亞軍校長的帶領下,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朝著特色鮮明、質量一流的現代化名校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