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木刻年畫

通州木刻年畫

通州木刻年畫,江蘇南通的一種古老風俗。通州有一種古老的風俗,無論是平民百姓家,還是達官顯貴府,除戶族中有人去世以外,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要貼年畫。

基本介紹

概念,發展,製作方式,

概念

舊時過年禮數很重,都是挑一些吉利的畫,因此貼年畫便叫長(zhǎng ) 鬥神了。鬥神的種類大致六到七種,大將軍秦叔寶尉遲恭、家官、披風官、燈官以及五子將軍、麒麟送子、狀元騎馬、抱瓶鬥神等。每種根據紙的大小再分四、五種類型。
貼鬥神也有講究,舊時兩扇木製的大門一般是貼秦叔寶和尉遲恭。相傳唐朝時期,後宮常有妖魔鬼怪出現,鬧得皇宮不得安寧,皇帝李世民欽點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大將軍日夜把守,從此後宮太平無事。後因兩位大將軍年事已高,總不能長期守護,有人獻計畫了兩位大將軍的肖像懸掛於宮門之上,加上皇帝欽點為鬥神,結果也能保持太平。後宮中發生的事傳到民間,老百姓竟相仿效,用兩位將軍的肖像貼於自家大門,用於驅邪扶正,消災降福。

發展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百姓們覺得年復一年地貼秦叔寶、尉遲恭的肖像過於單調,後發展了披風官、燈官、家官等貼於自家的大門之上。其餘的房間門等根據各自家庭的願望和喜好選擇,如多年未得一子的,往往該戶要貼麒麟送子;希望家丁旺盛、子孫成材的往往貼五子將軍和狀元騎馬。這些鬥神的品種和內容雖帶有封建迷信的色彩,但也表達了老百姓祈求家庭幸福安康和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願望。

製作方式

木刻年畫的製作並不繁雜,早先有一張木製模板作母板刷上黑色,勾畫出人物的黑色線條輪廓,然後再由畫師用毛筆填色,後因工作效率慢,而發展成都以木製的模板印製而成,一般六、七套即可,色彩有紅、綠、黃、蘭四種配製而成。
舊時的木製年畫生產和製作要數通州興仁鎮太陽殿的葉桂仁、陳建新、姚增泉三戶人家,他們自己雕刻,自己印製,批量銷售。可以說,南通地區的木製年畫的貨源大部分來自那裡,2008年日本民間派員專程到姚增泉家調研相關資料。太陽殿村姚生沐成為南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繼承人。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居住環境和欣賞水平的日益提高,木製年畫的需求量逐年減少。這種古老風俗如不加保護,有可能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精製對聯。木製年畫將會成為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