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草

通天草

通天草,中藥名。為莎草科荸薺屬植物荸薺H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 ex Henschel, Vita Rumph.的地上部分。植物荸薺,全國各地都有栽培,朝鮮、日本、越南、印度也見分布。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降逆之功效。主治熱淋,小便不利,水腫,疔瘡,呃逆。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通天草
  • 別稱:荸薺梗(《飲片新參》),地栗梗、荸薺苗(《蘇州本產藥材》)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莎草目
  • :莎草科
  • :荸薺屬
  • :荸薺
  • 分布區域:全國各地都有栽培,朝鮮、日本、越南、印度也見分布
貯藏,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鑑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貯藏

貯於乾燥容器內,置於乾燥通風處,防潮。

入藥部位

植物荸薺的地上部分。

性味

味苦,性涼。

歸經

入脾、腎經。

功效

清熱解毒,利尿,降逆。

主治

熱淋,小便不利,水腫,疔瘡,呃逆。

相關配伍

1、治尿道炎,荸薺莖葉30g,土茯苓15g,木通6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2、治全身浮腫,小便不利,通天草(地上全草)30g(鮮品60~90g),鮮蘆根30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3、治呃逆,通天草15g,代赭石30g。煎服。(蘇州醫學院《中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外用:適量,搗敷。

炮製

一、採集加工:7~8月間,將莖割下,捆成把,曬乾或鮮用。
二、炮製原理:取原藥材,除去殘根及雜質,洗淨,潤軟,切中段。乾燥,篩去灰屑。

鑑別

一、藥材性狀:莖呈扁柱形,長60~90㎝,直徑4~7㎜,頂端有穗狀花序,莖上部淡黃色,不易拉斷,下部淡綠色,易拉斷。表面皺縮有縱紋,具光澤,節處稍膨大,質輕而鬆軟,折斷面中空或有白色膜狀間隔,放大鏡下觀察呈蜂窩狀。氣微,味淡。
二、飲片性狀:莖呈壓扁段狀,其他與藥材性狀一樣。

形態特性

有細長的匍匐根狀莖,在匍匐根狀莖的頂端生塊莖,俗叫荸薺。稈多數,叢生,直立,圓柱狀,高15~60厘米,直徑1.5~3毫米,有多數橫隔膜,乾後稈表面現有節,但不明顯,灰綠色,光滑無毛。葉缺如,只在稈的基部有2~3個葉鞘;鞘近膜質,綠黃色,紫紅色或褐色,高2~20厘米,鞘口斜,頂端急尖。小穗頂生,圓柱狀,長1.5~4厘米,直徑6~7毫米,很淡綠色,頂端鈍或近急尖,有多數花,在小穗基部有兩片鱗片中空無花,抱小穗基部一周;其餘鱗片全有花,鬆散地復瓦狀排列,寬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頂端鈍圓,長3~5毫米,寬2.5~3.5(~4)毫米,背部灰綠色,近革質,邊緣為微黃色乾膜質,全面有淡棕色細點,具一條中脈;下位剛毛7條;較小堅果長一倍半,有倒刺;柱頭3。小堅果寬倒卵形,雙凸狀,頂端不縊縮,長約2.4毫米,竟1.8毫米,成熟時棕色,光滑,稍黃微綠色,表面細胞呈四至六角形;花柱基從寬的基部急驟變狹變扁而呈三角形,不為海綿質,基部具領狀的環,環寬與小堅果質地相同,寬約為小堅果的1/2。花果期5~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溫暖潮濕的環境。

相關論述

1、《本草藥性大全》:“葉采搗爛,蛇咬可敷。”
2、《藥性切要》:“梗,利小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