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籮原始森林

通天籮原始森林

通天籮原始森林位於廣東省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南嶺國家森林公園的東北部,離保護區有14公里。特點是山高林密,谷深峰險。大多數山體的坡度在35度-45度之間,溪水澗由於流水落差,形成眾多的瀑布。而通天籮屬石灰岩地貌,又稱為“喀斯特地貌”,它的特點是它所形成的山地相對來講都比較平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通天籮原始森林
  • 地理位置:廣東省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南嶺國家森林公園的東北部
  • 著名景點:鴕鳥寨
  • 稱號:中華第一洞
區位及地貌特點,區位,地貌特點,成因及規模,成因,規模,神秘洞穴通天籮,地理位置,自然景觀,探洞勝地通天籮,景觀,相關資料,周邊景區,鴕鳥寨,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必背瑤寨,雲門寺,

區位及地貌特點

區位

在南嶺有兩種不同地貌,石坑崆以下至海撥500米左右是花崗岩,變質岩地質地貌。
通天籮原始森林

地貌特點

海撥在600-800米之間,岩石奇特,裸露,保水性差。在這裡的石灰岩溶洞和漏斗形洞穴特別多,僅方圓10平方公里的範圍之內,有較大的洞穴15個之多。在洞底生長有不少參天樹木,針葉樹和闊葉樹長得又瘦又高,許多樹的直徑只有20厘米左右,但高度卻有30多米。喬木下生長著耐蔭的低矮灌木叢,地表上又復蓋了一層草本植物,堪稱世界奇觀。動物以蛇、蟲、鼠、鳥為主,四壁有多個石英岩洞,迄今無人能入。

成因及規模

成因

通天籮在地質學上叫漏斗,是由於溶洞陷塌或地表水流入地下時溶蝕而成。美國的阿男西波漏斗號稱世界第一,它的洞口直徑是622米,深70米,而通天籮的深度是90米,直徑是73米, 底部最大直徑140米,籮底周長450米,地形似一口鍋,周邊高,中間低
號稱中華第一洞。
通天籮原始森林通天籮原始森林

規模

通天籮是1981年被發現的,1992年華南是師範大學洞穴研會廣州地區業餘隊套用單繩垂直上落的國際先進技術進洞穴,測得通天籮是15個洞穴中最大的一個,洞內是四壁反坡峭立,口小里大。通天籮垂直凹入地下90米,洞口直徑73米,底部最大直徑140米,籮底周長450米,地形似一口鍋,周邊高,中間低,在洞底生長有不少參天樹木,針葉樹和闊葉樹長得又瘦又高,許多樹的直徑只有20厘米左右,但高度卻有30多米。喬木下生長著耐蔭的低矮灌木叢,地表上又覆蓋了一層草本植物,堪稱世界奇觀。動物以蛇、蟲、鼠、鳥為主,四壁有多個石英岩洞,迄今無人能入。

神秘洞穴通天籮

地理位置

通天籮位於乳源縣境的西北部,為海拔近七百米的石灰岩高原上垂直凹入地下的洞穴,
深九十餘米,洞口直徑七十三米,底部最大直徑一百四十米,阱底周長約四百五十米。洞穴周圍的陡壁上有多處橫向洞口,四壁反坡峭立,形似谷籮。因此,當地人把這洞穴稱為“通天籮”。

自然景觀

通天籮洞穴里別有天地。阱底中部,是一片面積約三千五百平方米的原始森林植物群落,有樟樹、楠木、桐木、石斑木等一百餘種,群落中各種植物生機盎然,翠綠蔥籠。在這裡,那些喜愛陽光的針葉樹和闊葉樹長得又高又瘦,多種藤本植物在樹幹上順勢纏攀而上。植物區的地面有厚達五十厘米的腐葉層,上面散落著獸類的骨骼和堆積著的蝙蝠類及鳥糞。在這裡,時而看見小動物竄人地下密林;時而又見一群小鳥掠過樹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打造了險峻的地形,千萬年的進化,獨特的生態環境成為珍稀植物寶庫和野生動物棲息的樂園。上世紀八十年代,中美探穴專家考察通天籮後認為,像這樣絲毫不受人類影響的“阱底森林”,目前在中國僅僅發現這一處,在世界上亦屬罕見

探洞勝地通天籮

景觀

出必背鎮,走上了一條整個旅程中最為艱險、艱辛的山石路。路況極差,車慢的不能再慢,
極度顛簸,人與車早已合為 一體,我的眼光始終盯著前車,盯著前車走過的路,看景是不可能了,手台中不斷傳來探路車的路況報告,探路車的辛苦就更不用說了,真的佩服他們。顛簸中,我們終於到達了通天籮地下森林。車停在簡陋的臨時停車場,打開車門一股寒風直逼過來,人便會緊縮,忍不住打個寒磣。凜冽的風中,我們進入了景區。
通天籮原始森林通天籮原始森林

相關資料

通天籮其實是一個火山口,在石灰岩高原上垂直陷入地下近100米,洞口呈園型,直徑有100來米,妙在底部要比洞口大,據介紹直徑達140多米,形似農家所用的籮,名稱由此而來。在籮的底部有一片原始森林植物群落,不知生長了多少個世紀,所以又稱之謂通天籮地下森林。望著地下的洞,在洞中的一側面,還有側洞,所以是洞中有洞。記得進景區門時,旁邊正在挖一個洞。管理人員說,是在準備打通與洞中的洞相連,便於遊人遊覽。 洞壁內向陡峭,壁上幾乎沒有什麼植物,一層一層的石層被地殼運動頂起來形成斜紋或上、或下,條紋清晰而顯眼,自然的力量,鬼斧神工。仔細看去,在層逢間向下結出不少的鐘乳石,洞底樹木鬱鬱蔥蔥,感覺不到有多高,有多粗,是什麼樣的形態。我想,真正下到洞底去看過的人不多,除了原始的森林外,還有什麼動物呢?說不準會發現什麼物種來,曝出個驚世新聞。峭壁一般人是下不了的,就是下去了,有力量上來嗎?也許,世世代代的採藥者為了濟世,而拼了命有過探險,也找到了珍貴的藥材… 在漫步中四下看看,卻也奇怪,籮口的周邊被一種叫不上名的看似很普通的植物圍者,長的也不夠大。只是在籮口的一個地方見到了一棵曾經比較大的植物,但已只有殘缺的枯乾了,已經腐朽了。而在籮口的外圍,則是清一色的針葉松柏類植物,也都不大,層次分明的植物說明了什麼?自然的安排?或是現代人所為?卻又為了什麼?沒有人能告訴我。在籮口邊的人行道旁,有很多青石,千奇百怪,歷經時間沖刷過的痕跡明顯,如果不是人為搬來的,那么,這裡在很久很久以前應當是河道了,只有水沖石才能出現這樣的奇觀。而今天,卻踩在了我們的腳下,這世界變化真的好大,時間可以改變一切,有誰能不相信這個真理? 如此奇妙的一個所在,應該有一個傳說,才會有生命,才會有靈性,才會吸引旅客,我想。其實,傳說是人賦予的,忽然有一個念頭在我的腦海中閃過:這不正是女媧娘娘所采的用來煉補天石的巨石嗎?挖走了補天石,留下了中華第一洞—通天籮。 天仍然陰著,時不時還夾雜星星點點的細雨。沿著周長約300來米的洞口,我靜靜的、默默的走著、看著、思想著,初下車時的寒冷已在不知不覺中悄然而去。

周邊景區

鴕鳥寨

鴕鳥寨-----乳源鴕鳥寨位於縣城東北部,1998年由台商投資1000萬元,從南非引進鴕鳥蛋8000—10000隻,開始進行鴕鳥繁育養殖。現已有鴕鳥2000隻,為中國最大的鴕鳥養殖場
,1999年以來先後開發了鴕鳥遊樂場、百鳥園、百草園、蔬果園等動植物生態觀賞區,瑤族文化廣場瑤族歌舞表演等民族風情觀賞區,垂釣覓螺區、燒烤場、滑草場、跑馬場、鬥雞場、賽車場、水上遊樂區、高爾夫練習場等休閒娛樂旅遊設施,配建了溫泉度假村、夢駝嶺風味餐廳、花園野外餐廳、特色商店等配套基礎設施。旅遊項目繁多,服務功能多樣,現已有一定知名度。近年發起“打造鴕鳥之鄉,品嘗鴕鳥美食”活動,弘揚鴕鳥特色,突出鴕鳥主題,推出鴕鳥宴和鴕鳥皮製品作為旅遊亮點。
鴕鳥鴕鳥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南嶺山脈的核心地帶,東距韶關市70公里,北距坪石鎮50公里,東離京珠高速公路大橋出 口10公里,總面積273平方公里。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為廣東最高峻雄偉的山地,石坑崆海拔1902米是“廣東第一峰”,石韭嶺海拔1888米,為廣東第二峰,四周群峰高聳或崔嵬雄渾或峻峭秀麗,分布錯落有致,天然巧成。這裡深壑幽谷,清溪長流,飛瀑連綴,一瀑一景,絢麗壯觀,水極清澈,空氣清新,猶如長長的風景畫廊,動人心弦。這裡有超過二千種的植物,有廣東唯一的面積最大的原始森林,是“南嶺和嶺南生物多樣性物豐之地”。莽莽林海,一望無際,古木參天,松柏蒼翠,高山杜鵑,南嶺箭竹,奇花異草,珍禽鳥獸,令人賞心悅目,自山腳而上,常綠寬葉林,針闊混交林,高山矮林三個垂直景觀帶各有意趣,尤以古樸蒼勁,千姿百態的廣東松聞名。氣候垂直分布十分明顯,夏季的南嶺是避暑勝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朝幕之間。瞬息萬變,雲海日出,壯麗多姿,時有佛光奇景。隱現於彩虹之中,無時不帶給遊人種種遐想。雄偉的山峰景觀,幽靜的溪谷景觀,秀麗的植物景觀,神奇的氣象景觀,有機巧妙地融合為一幅幅怡人美景,春天花山似海,夏天飛瀑流泉,秋天層林盡染,冬天銀裝素裹。南嶺國家森林公園主要有四大景區:瀑布長廊景區;原始森林“小黃山”景區;廣東第一高峰石坑崆景區;親水谷景區。這四大景區堪稱南嶺四絕。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南嶺國家森林公園

必背瑤寨

必背瑤寨------必背瑤寨地處乳源瑤族自治縣城東北54公里的崇山峻岭中,距韶關市區56公里。因有小山形如鱉魚背,故名“鱉背”,由於“鱉”字筆畫多難寫,訛為“必背”。居住在這裡的6千多瑤胞是瑤族的一個分支,屬過山瑤。必背是寮國、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以及美國、法國等歐美瑤族分支的祖居地之一。
必背瑤寨依山而建,有別致的樹皮房、竹房,依山臨澗的吊腳樓別具一格。瑤族人民特別喜愛唱歌跳舞,不論是在山嶺、密林還是在耕山、砍木或魚獵,到處都可以聽到瑤族男女老少清脆悅耳的歌聲。尤其是在節日或舉行宗教儀式(俗稱法事)時,瑤族民眾更是歡歌載舞,共慶豐年。男女能歌善舞,以山歌傳情示愛。民間有許多優美的舞蹈,如草蓆舞、插秧舞等,樂器有嗩吶、牛角等,流傳源遠流長。瑤族民間工藝歷史悠久,服飾、建築、生活用品以及各種裝飾品,都有式樣多種、精緻美觀的圖案花紋。尤其是刺繡是瑤族的傳統工藝相當成熟和普遍,基本上每個成年女子都懂得刺繡,刺繡時一般不用事先在布上繪製圖案,而是根據布的顏色和經緯線,直接在布上用彩色棉線繡出圖案,充分顯示了瑤族婦女的藝術才華。同時,瑤族中藥文化有較深的內涵,有很多醫治風濕、跌打、肝病等的秘方,療效奇特,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瑤民普通有釀酒,飲酒的習慣,有條件的家庭勞動回家時不論有菜與否,中午或晚上均飲一點自釀的水酒,即用糯米釀自的20度左右的“苦爽酒”。瑤家有兩種出名的食品,一種是自製的豆腐,用山澗泉水,本地黃豆為原料,磨得特別精細,制出的豆腐幼嫩細滑;另一種是熏豬肉,殺豬時將豬肉切成長長的一塊塊,掛在爐堂上方,經煙火燻烤後食用,熏豬肉皮脆肉爽,肥而不膩,色澤金黃,醇香可口。苦爽酒、熏豬肉和豆腐是瑤家待客的最好佳肴。
瑤胞熱情好客,用甘甜的瑤山茶、清香味美的竹殼飯和自製的瑤家水酒待客。遊覽必背瑤寨,可欣賞美麗的瑤山風光,領略古老而奇特的瑤族民俗風情和獨特的瑤族歌舞。

雲門寺

雲門寺-----在粵北乳源瑤族自治縣城東北6公里的雲門山下,有一座千年名剎,這便是佛教禪宗“雲門宗”的發源地--雲門山大覺禪寺。雲門寺由文偃禪師創建於五代後唐。莊宗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時年60歲的文偃經奏準南漢王同意由原駐錫地 靈樹移庵,領眾開創雲門山,他“因高就遠,審地為基”,創建梵宇,經歷5年而告功竣。據云門山志記載,寺觀建成之後,“聞風向道者,雲來四表,擁錫衣止者,恆逾半千”。文偃禪師開示法語,立章傳道,並在此創立“雲門宗”。南漢白龍三年(公元927年),南漢王敕封該寺為“光泰禪院”,後又敕改為“證真禪寺”。至南漢大寶六年(公元963年),又敕改為“大覺禪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因該寺坐落在雲門山下,故世人習慣稱之為“雲門寺”。雲門寺幾度興衰,歷經蒼桑。其鼎盛於北宋時期,但南宋以來則逐漸衰微,至明清以後特別是抗日戰爭後期已到了破敗境地。虛雲和尚在完成南華寺的重修工程後,於1943年12月在李漢魂、李濟深和鄒洪的支持下,移錫雲門,在當時抗戰困難重重的情況下,晝夜操勞,歷時9年,完成了雲門寺的重建工作,一時宗風大振。“文化大革命”期間給雲門寺帶來毀滅性的打擊,使其僧去寺殘,難於馨述。幸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使黨的宗教政策得以落實,1983年4月9日,國務院確定雲門寺為全國重點保護的寺觀之一。1982年虛雲老和尚的法嗣弟子佛源大和尚,從北京重回雲門,肩負起恢復和振興祖庭的重任,在政府和海內外四眾弟子的支持下,歷經艱辛,終於將雲門祖庭重建重修,面貌一新。雲門寺環境幽雅,風景奇特,既是乳源的八景之一,亦為嶺南勝地。寺的四面層巒疊嶂,山高林密,猿猴、白鷳等珍禽異獸,時有出沒。環寺蒼松挺勁,竹影婆娑。更有雲門寺後山的風景名勝桂花潭,前來雲門寺者必往觀賞。從寺後向東北山徑而行二十多分鐘,即見潭形如盆,石壁環拱,潭內水清見底,潭深六尺有餘,瀑布從幾十尺高的崖頂飛流而下,置身潭畔,暑氣全消,神清氣爽,令人流連忘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