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概論(第二版)》是2010年5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田華、方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信概論(第二版)
- 作者:田華、方濤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5月
- 頁數:480 頁
- 定價:55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12110794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共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電信技術基礎,主要包括電信技術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傳輸介質及傳統的電話網結構。第二部分介紹數據通信網及網際網路,主要包括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區域網路、廣域網、網際網路的結構及演進。第三部分為下一代網路(NGN),主要包括基於IP的業務、NGN的結構、下一代光網路和寬頻接入網。第四部分講述無線通信,主要涉及無線通信的基本概念與技術基礎、無線廣域網、無線城域網、無線區域網路、無線個域網、相關的技術標準以及套用領域。無線通信尤其是無線寬頻接入是當前通信領域最前沿、最熱門的話題,本書在第四部分中對移動通信的發展歷程以及3G、4G和5G都有介紹,對寬頻無線接入的相關標準及技術也有全面介紹。
本書適合通信工程技術及通信服務領域的從業人員閱讀,也可作為高等院校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專業“通信概論”類課程的教材或電信行業從業人員的培訓教材。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通信技術基礎
第1章 電信技術基礎 2
1.1 傳輸線 2
1.1.1 電路 2
1.1.2 信道 3
1.1.3 支線與中繼線 4
1.1.4 虛電路 5
1.2 網路連線的類型 6
1.3 電磁頻譜和頻寬 6
1.3.1 電磁頻譜 6
1.3.2 頻寬 9
1.4 模擬傳輸和數字傳輸 11
1.4.1 模擬傳輸 11
1.4.2 數字傳輸 11
1.4.3 模擬傳輸與數字傳輸的比較 12
1.4.4 模數轉換:編解碼器和數據機 12
1.5 復用技術 13
1.5.1 FDM 15
1.5.2 TDM 16
1.5.3 STDM 16
1.5.4 智慧型復用 17
1.5.5 逆向復用 18
1.5.6 WDM,DWDM以及CWDM 18
1.6 電信技術的政策導向及監管 20
1.6.1 監管背景 20
1.6.2 政策制定者和監管部門 21
1.6.3 主要監管事務 21
1.6.4 網際網路管理 22
1.6.5 標準化組織 22
第2章 傳統傳輸媒質 25
2.1 雙絞線 26
2.1.1 雙絞線的特性 26
2.1.2 雙絞線分類 27
2.1.3 雙絞線的套用 28
2.1.4 模擬雙絞線和數字雙絞線 28
2.1.5 雙絞線的優缺點 29
2.2 同軸電纜 30
2.2.1 同軸電纜的特性 30
2.2.2 同軸電纜的套用 31
2.2.3 同軸電纜的優缺點 31
2.3 微波 32
2.3.1 微波的特性 32
2.3.2 微波的傳統套用 33
2.3.3 微波的優缺點 35
2.3.4 微波技術新時代:無線寬頻技術 35
2.4 衛星 36
2.4.1 衛星的頻率分配 37
2.4.2 衛星網路的劃分 38
2.4.3 衛星軌道 38
2.4.4 衛星的套用 41
2.4.5 衛星的優缺點 42
2.5 光纖 42
2.5.1 光纖的特性 43
2.5.2 光纖系統的組成 43
2.5.3 光纖系統如何實現信號傳輸 44
2.5.4 光纖系統的進展:EDFA和WDM 45
2.5.5 光纖系統的套用 45
2.5.6 光纖的優缺點 46
第3章 通信信道的建立 47
3.1 連線的建立:組網模式和交換模式 47
3.1.1 組網模式 47
3.1.2 交換模式 48
3.2 PSTN和網際網路 56
3.2.1 PSTN的特點 57
3.2.2 網際網路的特點 57
3.2.3 下一代網路—融合的網路 57
第4章 公共交換電話網 58
4.1 PSTN的基礎結構 58
4.1.1 服務提供商 59
4.1.2 網路接入 60
4.1.3 接入業務 60
4.1.4 傳送業務 61
4.1.5 PSTN架構 63
4.2 傳輸網結構 64
4.2.1 PDH結構65
4.2.2 SDH/SONET的結構 70
4.3 信令系統 74
4.3.1 SS7的結構 76
4.4 智慧型網 78
4.4.1 先進智慧型網 79
4.5 SS7和下一代網路 80
4.5.1 下一代網路和PSTN 81
第二部分 數據網和網際網路
第5章 數據通信基礎 84
5.1 數據通信的演進 84
5.1.1 數據通信結構 84
5.1.2 數據通信流量 87
5.2 數據流 88
5.2.1 DTE,DCE,傳輸信道和物理接口 88
5.2.2 數據機和調製 89
5.2.3 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數據傳輸 92
5.2.4 編碼方案:ASCII,EBCDIC,Unicode
和Beyond 93
5.2.5 傳輸模式:異步和同步傳輸 94
5.2.6 差錯控制 95
5.3 OSI參考模型和TCP/IP參考模型 96
5.3.1 OSI參考模型 97
5.3.2 TCP/IP參考模型 98
5.3.3 TCP協定棧與OSI模型的比較 100
第6章 區域網路 101
6.1 區域網路基礎 101
6.1.1 區域網路的概念和優點 101
6.1.2 區域網路的構成 102
6.2 區域網路特徵 102
6.2.1 區域網路傳輸媒質 103
6.2.2 區域網路傳輸技術和標準 103
6.2.3 區域網路接入方法 106
6.2.4 區域網路的拓撲結構 108
6.3 區域網路互連和網路互連技術 110
6.3.1 集線器 110
6.3.2 區域網路交換機 111
6.3.3 虛擬區域網路 112
6.3.4 網橋 113
6.3.5 路由器 115
6.3.6 IP交換機 117
第7章 廣域網 119
7.1 電路交換網路 120
7.1.1 基於租用線的網路 120
7.1.2 基於ISDN的網路 126
7.2 分組交換網路 128
7.2.1 X.25 130
7.2.2 幀中繼 131
7.2.3 ATM 137
7.2.4 IP和ATM 142
第8章 網際網路與IP基礎設施 146
8.1 網際網路基礎 146
8.1.1 網際網路簡史 147
8.1.2 網際網路是什麼,它是如何工作的 149
8.1.3 網際網路協定 152
8.1.4 網際網路架構 158
8.2 網際網路定址和地址解析 161
8.2.1 定址和路由機制 161
8.2.2 IPv4定址 163
8.2.3 IPv6定址 165
8.2.4 域名系統 169
8.3 網際網路組織172
8.3.1 POP結構的演變 172
8.3.2 網際網路的挑戰和變化 175
8.3.3 服務供應商和網際互連 176
8.4 IP服務質量 179
8.4.1 QoS機制 179
8.4.2 排隊機制 180
8.4.3 IP QoS序列 182
8.5 網際網路的下一步會是什麼樣子185
8.5.1 下一代網際網路 186
8.5.2 星際網路 186
8.5.3 具備網際網路功能的設備 187
8.5.4 射頻識別套用 187
8.5.5 會話初始化協定技術 187
8.5.6 數字對象和圖書館 187
8.5.7 語義網 188
第三部分 新一代網路
第9章 IP業務 190
9.1 IP業務的演化過程 190
9.2 IP電話 191
9.2.1 IPT的發展 192
9.2.2 IPT 網路 193
9.2.3 IP話音標準 196
9.2.4 VoIP呼叫信令協定 200
9.2.5 ENUM:電話號碼映射 205
9.3 IPTV 206
9.3.1 IPTV與流媒體的比較 206
9.3.2 IPTV架構207
9.4 虛擬專用網 208
9.4.1 VPN的關鍵概念 209
9.4.2 IP VPN的類型 217
9.4.3 VPN安全性 226
第10章 下一代網路 231
10.1 寬頻化演進231
10.1.1 信息流的趨勢 232
10.1.2 通信骨幹網趨勢 232
10.1.3 通信頻寬的趨勢 232
10.1.4 通信套用的趨勢 233
10.1.5 寬頻套用 233
10.2 多媒體網路需求234
10.2.1 數字視頻 235
10.2.2 電視標準 239
10.3 寬頻基礎設施 247
10.3.1 匯聚公共信息基礎設施 247
10.3.2 寬頻業務要求 247
10.4 下一代網路和匯聚 248
10.4.1 相關行業領域的匯聚 249
10.4.2 匯聚的好處 249
10.4.3 法規對匯聚的影響 250
10.4.4 匯聚中的信息基礎設施 250
10.4.5 運營環境的匯聚 251
10.5 下一代網路的基礎設施 252
10.5.1 IP多媒體子系統(IMS) 252
10.5.2 NGN網路結構 256
10.5.3 多業務智慧型邊緣網 261
10.5.4 服務質量 263
10.5.5 MPLS結構 268
第11章 光網路 272
11.1 光網路的現狀和未來 272
11.1.1 光網路發展的原動力 272
11.1.2 現有網路實況 274
11.1.3 充裕的頻寬 275
11.2 端到端光網路 275
11.2.1 線上光放大器:EDFA、拉曼
放大器、SOA 276
11.2.2 WDM設備 276
11.2.3 OADM 279
11.2.4 光交換 280
11.2.5 集成光路 284
11.2.6 光網路管理 284
11.3 光邊緣 284
11.3.1 下一代數字環路載波 285
11.3.2 無源光網路(PON) 285
11.3.3 多業務提供平台(MSPP) 286
11.4 光核心:覆蓋模型與對等網路模型 286
11.4.1 覆蓋模型 288
11.4.2 對等模型 290
11.4.3 覆蓋模型和對等模型的比較 292
11.5 IP+光控制平面 293
11.5.1 GMPLS 294
11.5.2 UNI 295
11.5.3 ASON 295
11.6 向光網路的演進 295
第12章 寬頻接入 297
12.1 寬頻接入的驅動力 297
12.2 DSL技術 298
12.2.1 DSL工作原理 298
12.2.2 DSL的特點和性能 298
12.2.3 HDSL 300
12.2.4 SDSL 301
12.2.5 G.SHDSL 302
12.2.6 ADSL 303
12.2.7 ADSL2 305
12.2.8 ADSL2+ 305
12.2.9 ADSL2-RE 306
12.2.10 RADSL 306
12.2.11 VDSL 306
12.2.12 VDSL2 306
12.3 有線電視網 307
12.3.1 HFC架構 307
12.3.2 線纜數據機和CMTS 308
12.3.3 線纜數據機標準 309
12.3.4 有線電視網路的未來 311
12.4 光纖方案 312
12.4.1 FTTx 312
12.4.2 PON 314
12.5 無線寬頻接入 316
12.6 寬頻PLT 316
12.6.1 PLT架構 317
12.6.2 PLT的未來 318
12.7 家域網(HAN) 319
12.7.1 HAN市場、套用及組成單元 319
12.7.2 HAN的種類 320
12.7.3 HAN 網關和伺服器 325
12.7.4 HAN 的未來 325
第四部分 無 線 通 信
第13章 無線通信基礎 328
13.1 無線通信簡史 328
13.2 無線通信法規問題 330
13.3 無線傳輸損耗 331
13.4 天線 331
13.4.1 相控陣天線 332
13.4.2 磁極化天線 333
13.4.3 MIMO 天線 333
13.5 無線頻寬 334
13.6 無線信號調製 334
13.6.1 單載波調製技術 335
13.6.2 多載波調製技術 336
13.7 頻譜利用 336
13.7.1 可用無線電頻譜的使用 336
13.7.2 雙工技術 344
13.7.3 壓縮技術 344
第14章 無線廣域網 346
14.1 1G:模擬傳輸 347
14.1.1 1G模擬蜂窩網 347
14.1.2 1G無線數據網 348
14.2 2G:數字蜂窩無線電 350
14.2.1 GSM 351
14.2.2 UWC 353
14.2.3 cdmaOne 353
14.2.4 PDC 354
14.3 2.5G:增強的數據服務 354
14.3.1 HSCSD 355
14.3.2 GPRS 355
14.3.3 EDGE 356
14.3.4 GERAN 357
14.3.5 訊息服務標準 357
14.4 3G:朝著寬頻無線前進 358
14.4.1 3G標準 359
14.5 後3G 366
14.6 長期演進(LTE) 367
14.7 4G:無線寬頻 370
14.8 5G:智慧型技術 371
第15章 WMAN、WLAN和WPAN 372
15.1 WMAN 372
15.1.1 BFWA 373
15.1.2 IEEE 802.16(WiMax) 374
15.1.3 WiBro 377
15.1.4 IEEE 802.20(Mobile-Fi) 378
15.1.5 ETSI BRAN 379
15.1.6 iBurst 380
15.1.7 Flash-OFDM 381
15.1.8 DMB 382
15.1.9 VF 384
15.2 WLAN 385
15.2.1 Wi-Fi 387
15.2.2 IEEE 802.11x標準 388
15.2.3 WLAN 的安全 390
15.2.4 VoWLAN 392
15.2.5 WLAN和蜂窩網的結合 393
15.2.6 網狀網路 395
15.3 WPAN 399
15.3.1 IEEE 802.15.1(藍牙) 400
15.3.2 IEEE 802.15.2 401
15.3.3 IEEE 802.15.3(WPAN-HR與WPAN-AHR) 401
15.3.4 UWB 402
15.3.5 IEEE 802.15.4(ZigBee) 405
15.3.6 RFID 407
15.3.7 NFC 412
第16章 新興的無線套用 414
16.1 手機革命 414
16.1.1 從行動電話到多媒體手機 415
16.1.2 軟體無線電 415
16.1.3 認知無線電 416
16.2 移動IP 417
16.3 IP多媒體子系統 418
16.4 移動遊戲 421
16.4.1 移動遊戲種類 421
16.4.2 移動遊戲平台 422
16.5 移動視頻 423
16.6 移動TV 424
16.6.1 DMB 424
16.6.2 DVB-H 425
16.6.3 ISDB 425
16.6.4 MediaFLO 425
16.7 移動內容 426
術語與縮略語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