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對抗技術(軍事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通信對抗技術是指為削弱、破壞敵方無線電通信系統或通信網路的使用效能,保護己方無線電通信系統或通信網路使用效能正常發揮所採取的電子對抗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信對抗技術
  • 所屬領域軍事
通信對抗技術主要包括通信對抗偵察接收技術、通信測向技術、通信干擾技術和通信電子防禦技術等部分。①通信對抗偵察接收技術。用於截獲、測量、分析、處理無線電通信信號。為適應密集、複雜、多變的電磁環境,廣泛採用信道化接收、壓縮接收、直接數字式頻率合成、快速傅立葉頻譜分析等技術,對跳頻通信、直接序列擴頻通信、猝發通信及其混合體制的低截獲機率通信信號,以及數據鏈信號進行偵收;在信號處理技術方面,採用分選、解調和自動模式識別、個體特徵識別、多源/全源數據相關融合和資料庫等技術,對各種體制通信信號進行自動分選與識別。②通信測向技術。用於測量並確定通信輻射源的方向和位置,即通過測量來波的幅度、相位、到達時間等參數獲得輻射源相對於指定方向(一般指真北方向)的角度,需要時,採用單站或多站定位方法確定輻射源的位置。按測向原理,分為比幅測向技術、比相測向技術、比幅-比相測向技術、時差測向技術和空間譜估計測向技術等。③通信干擾技術。通過發射干擾信號或插入虛假信息削弱、破壞甚至中斷敵方無線電通信的技術。為了有效干擾跳頻通信、直接序列擴頻通信、數據鏈,以及其他新體制通信,通信干擾已廣泛採用全數字式自動頻率瞄準技術、梳狀譜干擾技術、相控陣天線技術、功率合成技術、分散式干擾技術、多目標干擾技術,以及干擾效果評估技術等。④通信電子防禦技術。通常包括通信反偵察技術和通信反干擾技術。主要是採用跳頻通信、直接序列擴頻通信、自適應通信等抗干擾、反偵察能力強的通信體制,以保障通信系統和通信網路的正常工作。從通信技術用於軍事領域起,通信對抗技術就應運而生了。1905年的日俄海戰被認為是通信對抗,也是電子對抗的首次實戰套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明了通信測向技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通信干擾已在戰爭中套用,但通信對抗技術仍然處於初級發展階段。20世紀50~70年代,通信對抗技術得到了發展和不斷完善。如通信對抗偵察技術領域突破了鎖相環和直接數字式頻率合成、寬頻射頻接收前端等關鍵技術,使偵察設備對通信信號的偵收和處理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進一步研究和完善了多種通信測向技術體制,測向和定位誤差大大降低;通信干擾技術領域完成了對調頻話、調幅話、等幅報、移頻報和單邊帶話的最佳干擾樣式研究,同時還在頻率瞄準、功率合成、窄帶和寬頻噪聲干擾等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為實施大功率干擾奠定了技術基礎。70~80年代,開展了通信對抗系統技術、對跳頻通信信號等的快速偵收技術、信號處理技術、高速測向技術和定位算法,以及大功率干擾技術等的研究。這一時期通信對抗技術飛速發展的重要標誌是數位化和自動化,如通信對抗偵察和測向設備採用了直接數字式頻率合成、信道化偵收、快速傅立葉變換和數位訊號處理等技術,通信干擾設備採用了全固態寬頻功率合成、自動頻率瞄準、寬頻大功率發射天線等技術。9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作戰理論的發展和電子對抗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與作用的不斷提高,通信對抗技術也步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為在現代戰爭中實現並提升系統對抗和體系對抗能力,通信對抗技術將採用開放式結構的“多系統集成”的系統頂層設計技術,以及基於多用途、多功能和互聯、互通、互操作能力的綜合一體化技術,發展對各種數據鏈和通信網的網路攻擊理論和網路攻擊技術,實時或準實時全源數據融合技術,基於軟體無線電的通信對抗設備一體化技術,分散式戰場通信對抗偵察和通信干擾技術等。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