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中國傳統節日》是2017年3月1日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牛林敬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這就是中國傳統節日
- 作者:牛林敬
- 出版社: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 ISBN:9787537586832
《這就是中國傳統節日》是2017年3月1日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牛林敬 。
《這就是中國傳統節日》是2017年3月1日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牛林敬 。內容簡介《這就是中國傳統節日》系列繪本分上下兩冊,共介紹了二十一個中國傳統節日,是一部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入門書。本書用適合孩子閱讀的...
《這就是中國節日:秋季篇(英文)》是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選取13個重要的中國傳統節日,用幽默風趣的語言,精美直觀的手繪圖將每個節日起源、典故、禮俗細細描述出來。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節日多姿多彩,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選取13個重要的中國傳統節日,用幽默風趣的語言,精美直觀的...
《這就是中國節日:春季篇(英文)》是2020年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洋洋兔。本書選取13個重要的中國傳統節日,用幽默風趣的語言,精美直觀的手繪圖將每個節日起源、典故、禮俗娓娓道來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節日多姿多彩,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選取13個重要的中國傳統節日,用幽默風趣的...
《這就是中國節日:夏季篇(英文)》是2020年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選取13個重要的中國傳統節日,用幽默風趣的語言,精美直觀的手繪圖將每個節日起源、典故、禮俗娓娓道來。文中穿插了詩詞、諺語、民俗角、小回憶、大視野和互動等版塊,給讀者情景式輕鬆閱讀體驗。另有現代節日、少數民族傳統節日、詩詞中節日...
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是指的中國的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而成為一種情感內蘊深厚的慶典的過程。傳統節日豐富的民俗、慶祝活動,凝聚著這一國家或民族穩定的心理、情感和祈盼。它是一種文化現象、一種文化標誌和民族文化情感的認同和皈依。中國傳統節日...
七夕節的簡介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
《這是中國節日》是2020年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節日多姿多彩,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選取13個重要的中國傳統節日,用幽默風趣的語言,精美直觀的手繪圖將每個節日起源、典故、禮俗娓娓道來。文中穿插了詩詞、諺語、民俗角、小回憶、大視野和互動等版塊,給讀者情景式輕鬆閱讀...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日期在每年農曆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
中秋節(Mid-Autumn Festival),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節日,時間為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13] [16]...
龍抬頭(農曆二月二日),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斗指正東)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蒼龍七宿的出沒與降雨相互對應,古人認為是龍掌管著降雨,而降雨又決定著農耕收成,農耕的...
另外,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它們的叫法還有討口彩的含義,比如:·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傳說 除夕作為年尾的節日,源自上古時代歲末除舊布新、祭祀祖先風俗。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
鬧元宵(Happiness of the Lantern Festival),是中國節日民俗活動,起源於漢代。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歷史由來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
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農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有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重五節、天中節等二十多個別稱,是漢族、水族、納西族、藏族、彝族、傣族、仡佬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 [61] 端午節作為節日,形成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義》中就...
河燈節,是一種漢族民間祭祀及宗教活動,放河燈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進行。道教、佛教等宗教活動常在農七月十五舉行。節日介紹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河燈節。由“盂蘭節”,“中元節”逐漸演變而來,也稱“鬼節”。是中國祭奠先人的傳統日子。俗話說:“...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歲、團圓飯、貼年紅、掛燈籠等習俗,流傳,經久不息。受中華文化的影響,除夕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2025年起連續5年沒有年三十,因為從2025年開始直到2029年,連續五年的除夕都是“大年二十九”。節日修訂 2008年1月1日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3號,...
元宵節(Lantern Festival),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 [36]。以古代曆法而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說文解字》記載:“元,為始;宵,為夜。” [27],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名之為“元宵節” [38];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 [75]。宋代以前,元宵節多稱“元夜...
此外,立春之日京師地區的人們還要用絲綢剪出雞燕花柳等圖樣,並在雞燕上紮上羽毛,稱之為春雞、春燕、春花、春柳。元宵節 又稱為“上元節”(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漢歷(農曆...
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來的火種熄滅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鑽木取火。唐代詩人王表的詩:“寒食花開千樹雪,清明火出萬家煙。”寒食節源於春秋時,介子推被焚於介休綿山。晉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時已形成全國性法定節日,後與清明節合二為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形成最早的節日。寒...
上巳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形成了以祭祀求子、水邊遊樂、男女相聚、唱歌等為主的禮俗活動。雖然如今人們已鮮于過上巳節,但對於南方多個民族來說,“三月三”仍是本民族的傳統佳節。其他還有許多少數民族也過形形色色的“三月三”節。台灣的高山族的“三月三”是“夜漁祭”,通過系列祭祀祈望捕魚年年豐收。朝...
中和節,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日期是農曆二月初二,不過當時的日期是在農曆二月初一,隨著歷史的演化,改為二月初二。相傳“中和節”是唐代設立的節日,始於唐德宗貞元五年(789)。由於農曆二月初二是“龍抬頭”,也是民間祭社(土地神)的“社日節”,所以中國民間常常將“中和節”與“龍抬頭”等節日混為一個節日。“...
花朝節,是指中國百花的生日,簡稱花朝,也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漢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一般於農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舉行。“花朝節”有遊春撲蝶、種花挖野菜、製作花糕等節日風俗。同時,這天也稱為女兒節。這天,女孩子們相聚...
中元節是中國的主要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農曆七月十四/十五。該名最初為道教所稱,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民間俗稱鬼節,又稱亡人節、七月半。中元節帶有祭祖和感恩的雙重功能,孝文化是其精神核心,也是中國傳統民俗節日中特殊的存在,是中國人對逝去父母以及親人表達孝敬、思念的重要節日。中元節作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間,是祭祀、祭祖和掃墓的節日 [91]。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92]。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1-2] [80]。 清明節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
”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做成粥來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們。臘八這天,各寺院舉行法會,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實等煮粥供佛,名為臘八粥。傳說喝了這種粥以後,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臘八粥也叫“福壽粥”、“福德粥”、和“佛粥”。“臘八”本為佛教節日,後經歷代...
中華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華傳統節日,是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從這些傳承的世俗民風節日裡,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的“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自2008年起,國家法定節假日中,新加了...
宮廷民間皆剪彩條為幡,繫於花樹之上,名叫“賞紅”,表示對花神的祝賀。此日如天朗氣清,則預兆一年作物的成熟。一船士民,於花朝日俱各至郊外看花遊春,這是中國人民最富詩意的傳統節日之一,與八月十五的中秋,分別稱為“花朝”與“月夕”。宋吳自枚《夢梁錄.二月望》:“仲春十五日為花朝節,浙間風俗,...
填倉節,為每年正月二十五,據說是倉王爺的生日,這是中國民間一個象徵新年五穀豐登的節日。“填倉節”因“填”與“天”諧音亦稱為“天倉節”,民間有老天倉與小天倉之分。農曆正月二十為小天倉,正月二十五為老天倉,是民間的傳統節日。有的說天倉節是祭星之日,有的說是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謂填倉,意思是...